- 學習力:顛覆職場學習的高效方法
- 王世民 繆志聰
- 6067字
- 2019-01-10 17:45:58
第1部分
職場學習的三大策略
第1章
三大學習策略之一:
功利性學習,讓學習不再難以堅持
例如,你進入一家公司擔任會計助理,其中一個重要工作是將散落在多個Excel表中的客戶信息和客戶交易金額,合并統計到一張表中,要求一個客戶對應一條記錄。
假如這段時間,你在學習Excel公式的同時,也在背誦英語單詞。你覺得你是更容易將Excel公式弄熟,還是更容易記住英語單詞呢?
顯然,你會將Excel公式掌握得很熟練,包括vlookup這種之前一看就頭疼的復雜函數,因為你必須用它來匹配和篩選記錄。
然而,背誦英語單詞就不同了。我相信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的:你將單詞背了又忘、忘了又背,最后實在不想堅持了,告訴自己這輪英語學習到此為止,下次再來吧。
讓我們換個場景。
這次你是入職一家外貿公司做跟單員,主要工作是跟進公司的歐美客戶,用郵件或電話跟他們反饋和解釋訂單的進展。
這時,如果你同時學習Excel公式與背誦英語單詞,你是更容易將Excel公式弄熟,還是更容易記住英語單詞呢?
答案是不是變成了后者。
為什么學習同樣的東西,因為工作場景不同,效果就會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這就需要從了解你的大腦在學習中的三個缺陷開始。
第1節 大腦是一個有缺陷的學習器
■ 它是一個懶惰重復者和勤勞管理者的結合體
還記得我們初中就學過的牛頓第一定律嗎?該定律又稱慣性定律,是指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人的大腦也如此。它最喜歡的就是重復不變,并且會長期維持這種狀態,抗拒任何大幅度的變化。這種保持不變的重復狀態就是我們常說的習慣,掌管這些習慣的就是大腦中的基底神經節。
但是學習需要打破原來的習慣,形成大幅度的改變。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依賴大腦中的另一個區域:前額皮層。
基底神經節與前額皮層的關系,就像“大象”與“騎象人”的關系。
基底神經節是“大象”,只管按照習慣重復前行。前額皮層是“騎象人”,可以對重復行為進行監控,并且控制我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是前額皮層在決定我們想學英語、希望寫一本書、每天鍛煉身體等。
要想讓任何學習技能形成習慣并運用自如,就要靠前額皮層這位“騎象人”讓基底神經節這頭“大象”接受新的變化,形成新的重復。
前額皮層這位“騎象人”的管理功能強大,但有個致命的缺點:對意志力的消耗很大。一旦意志力消耗完畢,卻還沒有讓基底神經節這頭“大象”徹底接受新變化的時候,“大象”就會恢復舊有的習慣,走回老路,于是學習產生的新變化就消失了。
因此,要想更輕松地學會一個新的技能,就一定要巧用方法,讓前額皮層這位“騎象人”消耗更少的意志力,而不是發揮莽撞的武力——刻苦、堅持。
■ 它是一個很容易就被滿足感欺騙的小孩
大腦的獎勵機制分不清現實的成果和未來承諾的成果。
例如,你參加了一個時間管理的互助小組,當終于列出了周計劃時,是不是一想到下周能做完這么多工作,就已經覺得自己很棒了?雖然你什么都還沒做,但大腦已經獲得滿足感了。因此,最可能的結果是,你放縱了一個周末“獎勵”自己,然后周計劃里的工作基本都沒按時完成。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大腦會對能完成目標的可能性感到興奮,錯把可能性當作真正完成了目標。
結果就是:自己以為會了,所以學習停留在表層,沒有深入下去。
例如,學習新技能的時候,將經典書籍買回來或將干貨文章收藏后,看了幾頁、熟悉了幾個流行的專業名詞后就很興奮,覺得自己已經學會了。但其實,一到要用的時候,基本什么都不會。
■ 它是一個忘性超大的不靠譜存儲體
你可能用過很多存儲卡,如U盤、手機Micro SD卡、數碼相機的TF卡等,這些存儲卡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除非你復制后主動刪除,否則內容肯定不會消失。
但大腦的記憶方式與存儲卡大不相同,它就像用水在紙上寫字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字跡很快就干了、沒了。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在《追尋記憶的痕跡》一書中,已經通過非常可靠的腦神經研究實驗表明,在學習完成后的1小時內,記憶量就會極速下降。要形成長時記憶,就必須讓神經元長出新的突觸,并且使突觸強度得到長時強化。
這就意味著,必須重復足夠多次,才能讓突觸強度發生持久的改變,從而形成長時記憶。
于是,問題就來了:有多少人有毅力堅持重復足夠多次呢?不就是因為堅持不下來,所以英語才學了一輪又一輪后還是原地踏步嗎!
正是因為大腦在學習上的這三個缺陷,你才會出現難以堅持、眼高手低、學了又忘的情況。
可是大腦再有缺陷,我們也拋棄不了它,畢竟沒了頭還能活著的人,誰也沒見過。再說,它還有很多其他有用的功能。
那么,大腦要怎樣用才能取長補短呢?
這時,功利性學習的價值就來了。
第2節 用功利性學習彌補大腦學習的缺陷
所謂的功利性學習,就是從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學習后立馬應用。
采用功利性學習的做法,就可以很好地克服大腦在學習中的三個缺陷。
■ 解決意志力消耗大、難以堅持的問題
因為功利性學習是從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的,所以無論你想不想學,都必須啟動。這種被動式的啟動,與主動逼迫自己學習相比,消耗的意志力要少很多。
就好比早上起床,如果公司規定9:00上班,遲到要罰款,那么你按時起床所需的意志力其實是很少的,因為這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但如果今天是周末,又沒啥必須早起處理的事情,這時你按時起床所需的意志力就遠遠大于平時上班的情況。
功利性學習不僅解決了啟動學習的意志力消耗問題,在堅持學習方面也解決了同樣的問題。因為要在工作中使用,所以隨著工作需要的變化,你自然會不斷地學習新的內容,而無須消耗過多的意志力去逼著自己堅持學習。
就好比學習安卓編程,如果你本身的工作就是開發手機App,那么你很自然地就會不斷地學習安卓開發平臺的新功能;如果你現在是一名美工,想轉型做安卓開發,那么對你而言,堅持學習安卓開發平臺的新功能所消耗的意志力,就會遠遠大于前者。
而且,因為是工作所需,學習的方法和技能立即就能見效,就更會激發你的興趣讓你去學習、重復更多的內容。但如果你學習的內容不是工作急需的,就會存在看不到即時效果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堅持學習,前額皮層所消耗的意志力就會大很多。
因此,如果能多多采取功利性學習的策略,就可以用更少的意志力,學會更多的技能和方法。
■ 避免淺層學習,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
因為大腦很容易被滿足感欺騙,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習其實都停留在表層,看著都會,但一動手就都不行。
采用功利性學習,因為要在工作中應用,所以就無法只停留在表層,而必須往深層鉆研,直至解決問題為止。
就好比你要學習擬文章標題,看了別人一篇特別棒的干貨文章,說標題做到“這最好(How)玩(Why)”,就更容易吸引人。你看完后很激動,趕緊收藏了,大腦也很滿足,感覺一下子就已經是擬標題的高手了。
但如果真到了要擬標題的時候,有的人可能連“這最好玩”是啥都有點記不清了;有的人好一點,知道“這最好玩”是啥,但就是擬不出符合這個條件的標題。
這時,如果沒有采用功利性學習的策略,你收藏文章的時候,就不會知道其實你根本沒有掌握這個策略,更談不上去學習更深入的內容了。
如果采用功利性學習的策略,你就不會只是將文章收藏起來,而是會擬一個符合“這最好玩”標準的標題出來。
當擬出這個標題后,你就會發現新問題了:怎么依然沒什么人看呢?
于是,為了解決這個新的問題,你就會去學習更多的方法和技巧。你會發現除了標題格式要符合“這最好玩”,標題內容也要能滿足讀者的某個需求,如體現身份的需求、偷窺他人隱私的需求、實用的需求等。
因此,采用功利性學習的策略,就能避免學習停留在表層,從而更深入地掌握技能和方法。
■ 在工作中自然重復,抵抗遺忘曲線
現在你已經知道,大腦是一個特別會忘事的存儲體。你也已經知道,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多多地間隔重復。
可是,這很難做到!
就拿背英語單詞來說,人人都知道每天背誦30個新單詞,再將前一天背的單詞重復記憶一遍,3天后再重復一遍,7天后再重復一遍,14天后再重復一遍,21天的時候再重復一遍,這樣就能記得比較牢了。
但是,到了第3天的時候,估計還愿意重復的人就很少了,因為太枯燥、太麻煩,不如只背新單詞。結果就是背了后面,忘了前面。
但是,如果你是前面案例中的外貿跟單員,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你今天背的單詞,可能今天下午在跟客戶見面交流的時候就用到了,明天在郵件里可能又用了一遍,一個星期后在跟客戶電話交流的時候又用了一遍。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你還是只背新單詞,但最常用的單詞是不是在工作中已經重復了很多次,自然就記牢了呢?
不只是背單詞,學習其他知識也是一樣。例如,學習Excel公式,當時記住是沒有用的。根據埃里克·坎德爾的研究,這些知識過上一天你就忘掉七八成。但如果你是前面案例中的會計助理,你就會在工作中不斷地重復使用這些公式,很自然地就記住了。
因此,如果能采用功利性學習的策略,就不用擔心大腦這個存儲體會忘事,因為最常用的內容,它一定會幫你記得牢牢的。
雖然你的大腦有著三大學習缺陷,但只要采用功利性學習的策略,是不是問題就完美解決了?
第3節 簡單三步做到功利性學習
功利性學習的策略有這么多優點,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掌握呢?
方法其實很簡單,你只需按下面的三個步驟做就可以了。
■ 步驟1 選問題:選擇一個工作中要解決的問題
所謂的功利性學習,就是從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學完后立馬應用。因此,你選擇的這個問題,一定是你正在著手解決的,或者即將要解決的。
例如,我馬上要錄制一段音頻課程,但是我對如何讓聲音更好聽不是很清楚,這時我就可以確定要解決的問題為“如何讓聲音聽起來更舒服”。
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去學習,就再也不會出現工作時擔心沒時間學習、學習時擔心工作做不完的情況了,因為工作與學習融為一體了。
■ 步驟2 定范圍:確定學習內容的范圍和順序
確定好要解決的問題后,就要根據問題解決的迫切程度和進度確定學習內容的范圍和順序。
首先,根據問題解決的迫切度,確定學習內容的范圍。如果解決問題的時間比較充裕,就可以學習得全面一點;如果解決問題的時間很緊張,就要學習立馬就能起作用的具體方法或技巧。
還以錄制音頻課程為例。如果這個音頻課程的錄制有一個月時間,而且一個星期之后才開始,這時我就可以買幾本書或一門課,系統地學習下發音、音調、氣息、共鳴控制等內容。
但如果下午就要開始錄制,而且當天就要錄完,只有一小時左右的學習時間,這時,我就只能買電子書,直接在書中翻查與“讓聲音聽起來更舒服”有關的方法或技巧,或者直接在網上搜索“如何讓聲音聽起來更舒服的技巧”,選用其中可以直接上手就用的方法。
例如,我選擇的方法就是:坐直、放慢語速、想象你對面有個人。
確定學習內容的范圍后,還要根據問題解決的進度,確定學習內容的順序。如果問題的解決周期比較長,而且可以分幾個階段來處理,就可以優先學習第一階段立馬就要用的內容。
例如,做企業管理咨詢項目,一般大約要三個月,通常會分為現狀調研、方案設計、實施路線規劃三個階段。
假設,你現在被派遣去做一個二手車的業務模式咨詢項目,但你之前做的都是房地產項目,對二手車幾乎沒有了解。可是明天就要進項目,在短短一天內要學完與二手車相關的知識根本就不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先確定調研中要用到的二手車知識,如二手車的產業鏈條、二手車的行業環境、二手車當前的競爭格局,以及二手車的發展趨勢等,優先學習這些內容以確保調研的順利開展。
在調研期間,再抓緊時間學習方案設計階段要用到的二手車知識,如二手車的定價策略、二手車的競拍策略、二手車的線下門店布點策略等。
定范圍這個步驟的關鍵,就是一定要控制住自己想學更多東西的沖動,緊緊圍繞解決問題的需要來確定學習內容的范圍和順序,否則就會造成以下這些問題:
(1)耽誤了解決問題的時間。因為你能投入學習的資源有限,將寶貴的資源浪費在非急用的內容上,自然就會導致急用的內容沒能及時學會。
(2)浪費了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的內容只要沒被應用,絕大部分很快就會被忘記,將來要用的時候又要浪費時間和精力重新學習。
這里你可能有個小疑問:如果只學要用的內容,那么,如何拓寬知識面呢?
關于這個問題,你可以在第2章中找到具體的解決辦法,讓你做到既能聚焦解決問題所需的內容,又能拓展知識面。
■ 步驟3 實際用:實際應用所學內容解決問題
不僅要學,更要知道如何在解決問題的實踐當中用。
一旦采用了功利性學習的策略,你肯定會從解決問題的需要出發來找解決辦法,因此我不擔心你用不用的問題,而是要提醒你怎么用。
在應用所學內容解決問題的時候,如果你之前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第一遍一定要嚴格遵循所學方法的指引,一絲不茍地套用。
為什么呢?因為在你還沒有經驗的時候:
(1)只有嚴格地套用后,你才能根據反饋效果證明這個方法到底有用還是沒用,否則你會永遠糾結在是方法沒用、還是你沒用好這個問題上。
(2)只有嚴格地套用,你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的方法,才能知道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改進這個方法。
以“這最好玩”擬文章標題為例。如果一開始就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沒有嚴格地遵循這個方法,也就是擬出的標題不完全符合它的標準,那么一旦文章閱讀量未達預期,你是認為自己沒有用好這個方法,還是認為這個方法本身不行呢?你根本就給不出結論。
反之,如果你擬的標題完全符合它的標準,而文章的最終閱讀量效果不佳,這時你就可以下結論說:只符合這個標準還不夠,還需要考慮更多因素。
因此,在“實際用”這個步驟中,一定要切記,如果你沒有經驗,第一遍一定要嚴格遵循方法或技巧的指引。
總結
人的大腦其實是一個有缺陷的學習器,它有三個學習缺陷:
· 它是一個懶惰重復者和勤勞管理者的結合體。
· 它是一個很容易就被滿足感欺騙的小孩。
· 它是一個忘性超大的不靠譜存儲體。
因此,你會因為缺乏意志力而堅持不下來,學習的內容會停留在表層,而且學的大部分內容很快就被忘記。
但采取功利性學習的策略,你就可以很容易地克服這三個缺陷:解決意志力消耗大、難以堅持的問題;避免淺層學習,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在工作中自然重復,抵抗遺忘曲線。
這個策略用起來也挺容易,分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1 選問題:選擇一個工作中要解決的問題
步驟2 定范圍:確定學習內容的范圍和順序
步驟3 實際用:實際應用所學內容解決問題
學員感言
我學習本章后深有感觸,之前雜七雜八學了很多東西,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而其中很多東西自己壓根兒都用不到,導致自己堅持不下來,或者學了也忘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還把自己弄得很焦慮。知道了功利性學習,學以致用,自己就不會焦慮了。
——學員1
我學的東西和做的工作關聯性比較強,但是在范圍和順序上有問題。我本來只是想學一個點,結果越學越深,越學越發散,這可能和自己是完美主義者有關系,最后直到工作都要來不及做了才收手。以后要提前確定范圍和順序,這樣可以游刃有余。
——學員2
書外求助
遇到問題,除了看書,還可以問人。如果看了這本書,有不清楚的地方怎么辦呢?

例如,這一章的功利性學習,就有人問:現在的工作我知道怎么功利性學習,但是如果我要轉行,該如何功利性學習呢?
為了解決看書中的疑惑,我們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在這里你只要拋出問題,就會得到解答和幫助。當然,你還可以看到其他人的疑問與解答,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
掃碼入群,即可獲得書外求助的機會。記得備注“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