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2
齒亡舌存
《說苑·敬慎》
(常樅)張其口而示老子曰①:“吾舌存乎?”老子曰:“然?!薄拔猃X存乎?”老子曰:“亡。”常樅曰:“子知之乎②? ”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③?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④耶?”
常樅曰:“嘻!是已⑤,天下之事已盡⑥矣!何以復語子哉?”
一、注釋
①常樅(zōng):人名。老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②知之乎:知道這些道理嗎?
③豈:難道。柔:軟和,不硬。
④剛:堅強。
⑤已:語氣詞,表示肯定語氣。
⑥已盡:完全是這樣。
二、譯文
常樅張開嘴巴給老子看,說道:“我的舌頭還在嘴里嗎?”老子回答說:“在嘴里?!薄拔业难例X還在嗎?”老子說:“不在了。”常樅問:“你知道這是什么道理嗎?”老子說:“那舌頭之所以存在,豈不是因為它的性質(zhì)是柔軟的嗎?牙齒之所以不存在,豈不是因為它的性質(zhì)是剛硬的嗎?”
常樅說:“好?。∈沁@樣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盡了,我還有什么可以再告訴你的呢?”
三、作品簡介
這則寓言的寓意是:生活中有的時候要柔,有的時候要剛,有時則要剛?cè)峤Y(jié)合。
四、閱讀訓練
(一)閱讀原文,回答問題。
1.請你解釋。
(1)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你解釋“老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譯文,回答問題。
1.常樅開始問了老子兩個問題,分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是怎樣回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是怎樣解釋“齒亡舌存”的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