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常背小古文
- 李金水
- 1121字
- 2019-01-16 10:06:13
訓練22
介之推不言祿
《左傳》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①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②? ”
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丈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偕隱。”遂隱而死③。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一、注釋
①惠:惠,晉惠公,名夷吾。懷:晉懷公,名圉,惠公的兒子。
②懟(duì):怨恨。
③遂隱而死:據傳說,晉文公為使介之推離開隱居地,放火燒山。介之推不愿出來而被燒死。
二、譯文
晉侯賞賜跟從他流亡的人,介之推沒有談到俸祿問題,晉侯也沒有把俸祿分賜到他。
介之推說:“獻公的兒子九人,只有國君還健在。惠公、懷公沒有親信的人,國內外的人都拋棄他們。上天不滅絕晉國,必定將有君主。主持晉國宗廟祭祀的人,不是國君而是什么人呢?這實在是上天安排他為國君的,可是那幾個人卻認為是他們自己的力量,這不也是欺騙嗎?偷竊別人的財物,還稱他為盜賊,何況貪上天之功當做自己的力量呢?在下的臣子把他們的罪惡當做正義行為,在上的國君獎賞他們的邪惡行為,上下相互蒙騙,我就難以同他們相處了。”他的母親說:“為何不也去求取封賞呢?因為這而死去,又怨哪一個呢?”介子推回答說:“怨恨他們的行為而又去效仿他們爭功求賞,罪過更嚴重了。而且我已口出怨言,就不能再吃他的俸祿。”他的母親說:“也讓國君知道這些,怎么樣?”介子推說:“言語,是身體的文飾;身體將要隱藏起來了,哪里用得著文飾它呢?這樣做是求取顯達啊。”他的母親說:“能夠這樣嗎?如果能我便與你一起隱居。”于是隱居而死。
晉侯派人找他沒有找到,就把綿上作為他的封地,說:“用這種做法記下我的過錯,并表彰他這個善良的人。”
三、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扶持下登上王位,是為晉文公。即位后,晉文公賞賜曾經和他一起共患難的人,而唯獨介之推不求封賞,本文記述的便是介之推不求封賞的理由。
四、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晉侯賞從亡者( )
(2)不亦誣乎( )
(3)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 )
(4)晉侯求之不獲( )
2.仔細閱讀全文,你認為介之推“不言祿”的原因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語言簡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要敘述本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下列句子。
(1)天未絕晉,必將有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義其罪,上賞其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