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圖亞危中求勝
拿破侖派兵圍困了曼圖亞。弗朗西斯的部隊多次企圖突圍,都是以失敗告終。但是,曼圖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拿破侖一時也難以占到便宜。老將維爾姆澤率領部隊增援,沿著加爾達湖而下,法軍遭到慘敗。這下,奧軍堵住了拿破侖撤回米蘭的后路。風云突變,法軍情況危急。拿破侖急忙從米蘭趕來,不顧七月流火,冒著烈日,騎馬越過平原,緊急集合全部兵力,準備投入戰斗。
他沒有忘記給約瑟芬寫信:“親愛的,我迫不得已離開你,沒有你,我徹夜難眠,心神不定。你帶走了我的幸福。在你身上,無窮的魅力令我無法控制自己,我不能不想你。什么時候我才能不和你分開,那時,我將沒有煩惱,拋開一切軍務,在你身邊寸步不離……認識你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愛情。我對你的愛越來越濃烈,難以自拔……請你不要如此漂亮,如此溫柔……快飛過來吧,讓我們永不分開。當我離開這個世界時,我會幸福地說:‘有了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快樂!’吻你!還有那兇狠的福蒂內!”
不過,拿破侖一直無法把這只狗從家中趕出去。他的新婚之夜,這只狗竟然溜到了約瑟芬的床上。他對此事無奈地說:“當時我左右為難,如果不與狗同床,就要離開妻子獨睡一床。我只得上了床,那討厭的狗卻很沒禮貌,毫不留情地在我腿上親了一口,腿上的傷疤至今猶在!”
炮火紛飛中,約瑟芬來到布雷西亞。但還沒來得及喘氣,又被送回米蘭。為此,她和幾個新兵差點成了敵人的俘虜。這下,她找到了借口,再也不輕易來前線了。
這段日子里,拿破侖的斗志受到了打擊。他開始猶豫,特地召開會議商討對策,將軍們見到他的狀況都很吃驚。拿破侖認為情況嚴重,打算從波河撤退,奧熱羅拍著桌子不同意:“你不要只考慮自己的榮辱,我們不可以撤!”說完,揮袖而去。其余的將領們,也沒能達成共識。
拿破侖第一次不知所措。他把自己關在屋里,獨自盯著地圖沉思。夏夜悶熱。帳篷外的鼓聲和叫喊聲時時傳入耳中。他想:“明天,是關鍵的一仗。我們是否能保住倫巴第,全看明天的戰斗。我該怎么辦?如果維爾姆澤的兵力比打探到的情報還要多,結局就很難設想了!約瑟芬已經睡了吧,或者,她正和情人幽會呢。”最后,他決定:打!第二天,在斯蒂維耶雷鎮,人們看到了拿破侖的微笑。
過了幾天,他忍不住寫信給約瑟芬:“已經三天沒有你的消息了,我每天都在想你。分離真是一種煎熬,漫漫長夜無人能伴。”三天后,敵人被徹底打敗,維爾姆澤只能孤守曼圖亞。這是目前為止取得的最大勝利。
阿科拉戰役
戰場上剛剛能喘息一下,拿破侖的政治野心又冒了出來。他分秒必爭,在摩德納召集各邦議員,連那些南部的波倫亞議員也不得缺席。他在正式的會議上,公布了憲法,意圖讓各方聯合起來,組成新的共和國。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新的國家!
政治上的成功,也不能削弱他對妻子的思念!他在信中抱怨說:“為什么你對我不理不睬?難道你已經不愛我了嗎?語氣如此的生硬。別和我談什么友誼、冬天,那些我不關心。你就不能說點別的嗎?我不在你身邊,你生氣了嗎?嗯,仇恨會令人振奮!你千萬不要像石頭一樣,對我毫無反應,那樣我會受不了的。吻你!”
北方出現危機。拿破侖毅然前往。可是,他失敗了。十一月的天空灰沉沉的,他再一次處在生死邊緣,卻不能從妻子那里得到任何安慰。更讓人心痛的是,他的好友暗示他,約瑟芬已經有了新的情人!那正是他剛剛在卡爾迪埃羅遭受重創之后,他絕望了,向巴黎請求派兵增援。
局勢越來越危急,士兵們的意志在減弱,大家都希望從司令那里得到鼓舞。阿科拉戰役爆發的前幾天,拿破侖日夜不停地處理軍事要務。即便如此,也沒能中斷他給妻子寫信。夜里,他懷著絕望的心情寫信給約瑟芬,神智已經有些混亂:“我開始恨你。你又蠢又笨。為什么不給我寫信,難道我不是你的丈夫嗎?你每天在做些什么呢?有什么事比寫信給你的丈夫更重要……是誰,搶走了你的心?小心!約瑟芬,我會突然出現在你面前!說實話,親愛的約瑟芬,我現在心里很亂。請你給我回信吧,告訴我你想我,它將帶給我溫暖,讓我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多么希望能擁著你入眠,百萬個吻給你。”
拿破侖因為約瑟芬遲遲沒有消息而心煩意亂。他開始懷疑妻子不忠,如果是真的,那就更慘了。戰場的危機已經讓他焦頭爛額,要是后院再起火,簡直不敢想象!但是,統治整個地球的愿望沒有改變!這些日子里,甚至有士兵自殺,他下命令道:“軍人不能被個人情感控制,要征服自己。”
信件發出去兩天,拿破侖站在阿科拉附近一座橫跨阿迪杰河的橋上,對面就是敵人,炮火猛烈地轟炸著。法軍被迫后退,想要過河成為奢望。拿破侖再次下令強渡,忽然聽到隊伍中有人喊:“不能再前進了,司令!我們,我們都得被打死!”馬爾蒙往前沖了幾步后,回過身看有沒有士兵跟著,突然發現司令倒在了副官米爾隆懷里,他受傷了。兵士們呆立在一旁,沖鋒的部隊因此停了下來,拿破侖蘇醒過來,跌落到河邊的井里。弟弟路易和馬爾蒙連忙把他救了出來。槍炮齊發,米爾隆奮不顧身地掩護司令,自己卻中彈身亡。拿破侖躍上一匹戰馬逃命。天黑后,拿破侖才回到營中,情緒煩躁。第二天,第三天,仍然沒有進展。
關鍵時刻,拿破侖急中生智,他看到橋頭的戰斗打得難解難分,于是悄悄召集剩下的鼓手和號兵,組成半圓隊形,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到奧軍的后方。他們在那里吹響了進軍的號角。已經戰得精疲力竭的奧地利士兵一聽大驚,有一個師的人開始往后退。敵人的撤退,鼓舞了法軍士氣,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沖了上去。勇敢和機智,使得時局逆轉,拿破侖取得了勝利。為此,巴黎鑄阿科拉紀念章以示表彰。還有著名畫家為此作畫,題為:阿科拉橋上。畫上司令官揮舞著假想的軍旗。
危機過去了,很快,曼圖亞就會落入拿破侖的手中。拿破侖重新部署軍隊,隨后抽身趕往米蘭。他要治理全省,同時去監察約瑟芬。
與巴黎分庭抗禮
此刻的巴黎人歡馬叫。因為,人們終于找到了可以崇拜的英雄。拿破侖的畫像被掛在各個商店,那些原本贊頌古代英雄的詩句,都加到了他的身上。每一次勝利的捷報傳來,人們對他的崇拜就增加一分。那些繳獲的敵軍軍旗,被懸掛在盧森堡宮展覽,他的戰績報告,被刊登在政府公報上。為此,人們想出各種辦法來表達對他的敬仰。詩歌、紀念章和漫畫,竭盡所能。
拿破侖對此心知肚明,他更知道,自己的聲望越高,督政們越不安。或許,他們早就知道拿破侖絕非凡人了。那些督政們悄悄議論著:“這東西越來越可怕,他將代替我們的位置。”一想到這些,他們就感到不安。過去七年里,統治者們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會把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將軍送上斷頭臺。“他不聽從我們的調遣,甚至不允許我們派特派員,這樣的軍人,必須查辦,不管他取得了多少勝利。這次,我們要派另一個特派員,讓謹慎而又兇猛的克拉克去他那里。”
將軍克拉克,英俊瀟灑,身材魁梧。他在去米蘭的途中,就開始算計著怎樣控制拿破侖了。他并沒有把拿破侖放在眼里:不過是個蠢東西,沒想到這小個子也能取得勝利,他的對手真是愚蠢。他有什么可怕的呢。來到塞貝洛尼宮,克拉克的威風就不在了,站在總司令面前手足無措。并不是拿破侖有了什么變化,而是旁人對他那恭維的神態,震懾住了克拉克。拿破侖出宮時,人人小心地退到一旁;周圍的人,在他面前連大氣也不敢出。他已經不只是軍人,這里的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中。克拉克在這里得到了還算禮貌的接待,但是他對拿破侖的行動卻一無所知,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可以向巴黎的主子匯報。更令人驚奇的是,拿破侖對于督政們的大小事情,卻了如指掌。特派員被眼前的統治者征服了,“他將統治世界”,想到此,他投靠了拿破侖。拿破侖因此證實了自己的推斷,督政們不過是在利用他,以求得和奧地利談判。他們并不想保住意大利,更不想看到什么革命。得到內幕消息后,拿破侖胸有成竹,準備不惜一切與政府斗到底。
但目前,拿破侖還不能與督政們公開決裂。因為,他還需要政府的援助!“我請求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些勇士們傷亡慘重,軍中已經沒人能夠繼續戰斗。而新兵參軍時間短,戰斗力不強。現在,我們被困在意大利中部。如果不及時派兵增援,很可能會全軍覆沒。那些名將:奧熱羅、馬塞納、貝爾蒂埃,包括我本人,都將死于非命。法蘭西將面臨什么樣的命運?每想到此,我寢食難安。我并不是怕死,只是我死后,還有誰能接替我的職務,帶領三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還有誰能說出比這更高明的話嗎?
除此之外,拿破侖還有高招。他會想盡辦法拉攏人心。曾有一段日子,法國政府財源緊缺,他就不失時機地把大量硬幣和黃金運往巴黎,當然這些都不是出自他個人的腰包。在他以前,沒有官員能夠向國內送錢。另外,他會時常給督政們一些小恩小惠,如“屬下特獻駿馬百匹,以求緩解各位的鞍馬勞頓”。
拿破侖想控制南方諸省的軍隊,沒有得到批準,因此不滿地說:“守住意大利才是最重要的,小小的里昂算什么,值得如此重視嗎?”當他知道要讓特派員來處理外交事務時說:“區區談判小事,哪里需要勞動特派員大駕呢?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了談判的順利,請你們不要干涉我的工作……我相信自己能夠勝任,我有著成熟的思想,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你們是知道的,我們的軍隊狀況是多么糟糕,卻要它肩負如此多的重任:要打敗日耳曼,保證交通,控制熱那亞、威尼斯,等等。為了有效地完成這些艱巨的任務,三軍統帥必須擁有絕對的指揮權!否則,焦頭爛額的將是各位督政們。我個人并沒有什么野心,為了祖國,我隨時有丟掉性命的危險,也許很快你們就要開始物色我的后繼者了……盡管如此,我在堅持談判。軍隊!請給我支援——如果你們不想失去意大利。”
目標:統一歐洲
拿破侖可謂是工于心計,他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卻經常把辭職掛在嘴上。其實,他的身體很好,每天都在騎馬,甚至能把馬累得倒地。誰要是不順他的意旨行事,不會有好結果!他在意大利的勝利,擴大了法國的勢力,同時,也使他在巴黎的位置得到鞏固。雖然大眾的自由并不是他真心向往的,但為了與政府抗衡,仍然建立了西沙平共和國。督政當中,只有卡爾諾真正地擁護民主,他也想用意大利作為自己的賭注。
拿破侖頭一回建立了新的國家。此后,便一發而不可收拾,不停地在建立國家,而且規模愈來愈大,他的目標是:統一歐洲。不久,他就把意大利北部六個小國聯合成一體,徑自任命官員,并給了他們一部憲法。他的旨意決不容許別人置疑,幸虧他沒有完全喪失理智,因此有時能夠稍稍有些回旋余地。他大告天下,宣布這些國家都已經獲得自由,并為此要付給他金幣。
公告說:“法蘭西是崇尚自由的民族,講究博愛。統治倫巴第的暴君專制跋扈,同時危害著法蘭西的安全……不過,共和國的軍隊,會自始至終地保護你們,幫助你們打跑入侵者!財產、人權、宗教,都將得到我們的尊重。不過,我相信倫巴第人會因此而感謝我們,會主動要求報答我們……倫巴第當然責無旁貸地應該支援法蘭西軍隊。為了解放你們,我們從遙遠的法國來到這里,但是我們的給養發生了危機。因此,我決定從倫巴第征集2000萬法郎。我想,國富民強的倫巴第,要完成此事,不會有任何的困難。”
拿破侖每新建一個國家,都會從那里取走他所需要的東西。然后,把名畫和雕像送回巴黎,雖然這對于巴黎的經濟并沒有什么幫助,但卻能夠滿足巴黎人的虛榮心,因此,人們對他的敬仰在逐漸提升。而且,這樣一來,極大地豐富了盧浮宮內藝術品的存儲量,其貢獻恐怕要超過最輝煌的君主。
同時,對于他現在的祖國——法蘭西,拿破侖也絲毫不會手下留情。他在文件中寫道:“軍隊的實際消耗要遠遠大于當初的預算,甚至有后勤人員造假賬……揮霍、貪污、受賄,腐敗成風。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重新任命一個三人組,并賦予他們絕對的權力,包括槍斃舞弊官員的權力。”實際上,親自由他發布的取締舞弊的公文,就不勝枚舉。當時,有很多婦女隨軍駐扎,他發布命令說:“自現在起二十四小時內,如再有私自留于軍營之婦女,將被用黑灰涂臉并示眾兩小時。”同時,他從人道主義出發,廢除了戰爭中盛行的一些野蠻條款,如:利用鞭刑逼供的做法,被嚴格禁止。他說:“嚴刑逼供,只能得到虛假的證詞。這是違背人性的手段。”
不戰而下羅馬
拿破侖在外交上,有著自己獨有的一套理論,即獻媚與恐嚇并存,虛偽與真誠同步。這在與梵蒂岡的談判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在法蘭西,那些革命的忠實信徒,包括那些督政,一心想廢除教皇的絕對權威。因為,教皇是各派宗教的核心,而革命者是不歡迎宗教的。督政們要求拿破侖進軍羅馬,很快,這座城市就出現在他面前。幼年的時候,拿破侖就曾無數次地想象:羅馬,代表著威嚴與權力。不過,這一次拿破侖沒有急著采取行動。他認為,對待教皇,是不能用大炮的。因為教皇的統治已經根深蒂固,它對法國和歐洲的影響遠遠不止千年。為了維護教皇,信徒們會不惜生命而成為殉道者。于是,拿破侖放棄了武裝進攻的想法,他說:“羅馬的地位無與倫比。與它宣戰無異于自取滅亡。”
拿破侖向南推進到一定程度后,決定就此停火。教皇同意停戰,因為拿破侖并沒有為難他們。這樣,拿破侖從庇佑六世那里得到了幾百萬法郎,一百幅名畫以及花瓶、雕像等。此外,他還指名要朱庇特神殿里的朱阿尼斯·布魯圖和馬爾卡斯·布魯圖斯的大理石半身像。拿破侖并沒有進入羅馬城,但得到了上述兩位古代英雄的胸像。
之后,因為教皇不甘心完全順從于他,拿破侖再次向羅馬進軍,卻沒有真的沖到城內。雙方再次講和,因為他很快要去北方作戰。他向那些準備逃走的教皇保證,告訴他們不用擔心:“請轉告圣父,我不是阿提拉,就算我是,圣父也應該知道,他是列奧的傳人。”實際上,拿破侖是把自己比成了歷史人物。沒想到,教皇卻不領情,這下,彬彬有禮的司令惱羞成怒,露出了大兵的嘴臉,撕毀契約,扔進火里,大吼道:“閣下,難道要敬酒不吃吃罰酒嗎!談判是我留給你們的面子,這并不代表我不會動用武力!”對方被嚇呆了。拿破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卻都如愿以償。甚至,教皇還親自寫信,祝福這位革命之子。
拿破侖在安排好第一個停火協議后不過一小時,就開始以下一代歷史學家自居,滔滔不絕地討論著時事。他在餐桌上對被征服的皮埃蒙特人說:“其實,我完全可以不襲擊哥薩里阿堡壘,我認為,你們十七日的行動部署,確實稱得上高明。”
戰勝奧地利
第二次戰役結束后,拿破侖處理事務的能力,他的自信與穩健,再次得到印證。剛進入三月,他就從倫巴第撤軍,月末時,已經來到斯底利亞,這里到維也納不過數日的路程。這次,如果萊茵軍獲勝,就能夠使弗朗西斯皇帝不得不求和。此時,拿破侖宣布停止進軍,并提出與對方和談。因為,目前萊茵軍還離此很遠,而奧、匈兩國的軍隊,正在迅速武裝,拿破侖原地不動,以靜制動,氣勢逼人,這正是他的過人之處。
波拿巴不愧是政治家,督政們希望選舉能在穩定的局勢中進行,而拿破侖此時還不能與他們決裂。以他的能力,給法蘭西帶來五年的和平,并不是難事。難道他甘心與萊茵軍的競爭者們共同分享成功?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所以,拿破侖沒有充分把握時,不想玩火自焚。
這一次,拿破侖同樣戰勝了奧地利軍隊,萊茵的援軍被堵在戰場之外。一年以來,整個歐洲談起這位新司令,都會震撼。不過,拿破侖把自己放在和平者的位置,以此來獲得人民的敬重。他以平等的口氣,給敗北的奧軍統帥弗朗西斯皇帝的弟弟寫信:
“閣下!雖然我帶領著勇士們沖鋒陷陣,但我們更希望和平。戰爭已經足足打了六年,難道還要讓更多的人為此丟掉性命?難道不能停止人類這種自相殘殺的行為嗎?善良的人們都希望看到和平,那些法國的敵人也都放下了武器。只有貴國仍然負隅頑抗。戰爭只會帶來更多的災難,不管如何,總要有人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最終,不是還要以談判解決問題嗎?冤冤相報何時了?……閣下是皇帝的同胞兄弟,我相信,您可以擁有超出凡人的心胸。難道,您不想讓自己成為先哲,成為德意志的救星嗎?我猜想,您可能會以武力挽救國家。但如此一來,德意志將變成一片廢墟。如果您能聽從我的忠告,那么會有多少人因此而保住性命,我覺得這將是功德無量的一件事,戰場上的勝利,并不是我所期望的。”
查理大公看了這封信后,感觸頗深。他本身的文化修養極高,是個忠實的和平主義者,出任總司令一職實非本意。拿破侖的信,為他反對維也納的主戰派增強了信心。如果皇帝拒絕談判,那會是什么樣的結局呢?拿破侖會把這封信公之于眾,讓百姓知道是皇帝不愿和談。這樣一來,他將再次讓自己以人道主義的姿態站在世人面前,而奧地利帝國則被放在了專治獨裁的位置上。那時候,拿破侖的戰火將會把整個國家變成廢墟,而且理直氣壯。這封信發出后不久,他就派兵占領了累歐本。
這下,奧地利皇帝害怕了,同意講和。拿破侖站在樓梯口迎候,向奧地利皇帝表示問候。使者提出停戰十天,拿破侖請他們用過晚餐后,答應停戰五天。維也納擁有了暫時的和平,巴黎的督政們卻緊張異常。什么?他竟然敢私自和敵人談判?照此發展下去,他要把我們趕下臺,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于是,他們再次客氣地通知拿破侖,巴黎將派特使過去。
時間不多了,拿破侖催促對方早作答復。他已經知道了巴黎方面的消息,于是,他主動上書給督政們:“我已經很累了。為了完成使命,我時刻冒著丟掉性命的危險。也許,我的功績已經不少了,現在,我率大軍來到維也納,迷人的意大利已經在我的身后。此次帶兵打仗,我將一如既往地為法蘭西贏得榮譽。沒有根據地誣陷我將是徒勞無功的。我問心無愧,一切為了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