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鄱陽封神
- 姜夔傳
- 問夔
- 9097字
- 2019-04-01 09:00:00
天空中飄浮著的姜夔向上蒼要求:“我要回故里!”
上蒼回道:“你別叫了!年年叫,都叫了五、六百多年了,弄得我也煩了!是你自己:得罪“烏石”,婉語對聯誠實批;泄漏天機,白石染黑未洗清。”
“我管不了那么多!我要回鄱陽!”
“你說要回鄱陽!你聽聽人間怎么說你的!”
“誰在亂說!”
“再洗洗吧!”
“我等不了!”
“現在說“等不了”,當初是你定的歸位時間,有我女兒劉云在你身邊聽到的!”
“你監視我?”
“哈哈!”
“人間七咀八舌,十筆無實心,還“再洗洗”,越洗越黑,那里有清水洗我白石身!”姜夔沒辦法,仍然在天空中飄浮著,時不時又跑到上蒼殿門前喊叫一聲“我要回鄱陽!”
――
劉過說:姜夔“詞筆最華逸。”
洪邁曾“擊節”贊姜夔《摸魚兒》詞寫得好。
周密說:姜夔“得盛名于天壤間”。
陳郁說:“白石道人姜堯章,氣貌若不勝衣,而筆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無立錐,而一飯未嘗無食客,圖史翰墨之藏,汗牛充棟。襟懷灑落,如晉宋間人,意到語工,不期于高遠而自高遠。”
陳造有詩曰“姜郎未仕不求田,倚賴生涯九萬箋,稇截珠璣肯分我,北關當有合肥船。”并說姜夔:“詩傳侯王家,翰墨到省寺。”
陶宗儀說:白石書法“迥脫脂粉,一洗塵俗。”
紀曉嵐說:“夔詩格高秀。”“詞亦精深華妙。”姜夔“尤善自度新腔,故音節文采并冠絕一時。”
紀曉嵐說:姜夔的《絳帖平》“其書二十卷”“十四卷不可復得,殘珪斷壁終可寶。”
陶方琦說:白石詞“騷雅”。
奕樞說:“白石老仙世所稱詞壇大宗”。
朱彝尊代表浙西詞派說:“姜夔是“圭臬”!”
戈載說“白石之詞,高遠峭拔之致,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真詞中之圣”。
陳廷焯在五易其稿的《白雨齋詞話》書中說姜夔詞“聲情激越,筆力精健,而意味仍是和婉,哀而不傷,真詞圣也。”
顧沅輯《古圣賢像傳略》也把姜夔收入其中,例于圣賢之列。
周濟說:“詞中之有白石,猶文中之有昌黎也。”
宋翔風說:“詞家之有姜夔,猶詩家之有杜少陵。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國。”
楊慎說“姜夔字堯章,南渡詞家名流,詞極精妙,不減清真,其間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者”。
張德瀛說:“詞則無逾姜白石”。
“姜堯章詞清虛騷雅”。
“南宋一大家”。
“白石詞以清虛為體,而時有陰冷處,格調最高。沈伯時識其生硬,不知白石者也”。
“白石長調之妙,冠絕南宋”。
“姜夔的詞旁扣譜是唯一流傳的古代詞譜曲調。”
“姜夔會寫詞,自度曲;能彈琴撥箏,吹簫善笛。”
姜夔靈魂說:“這不是統一口舌了吧!圭臬!詞圣!多好呀!”
上蒼說:“不要太得意!“亂”在后呢!”
姜夔是白石“道人”,“鄱陽芝山之北有石洞”,“武康牟山有白石洞天”
“那是姜夔念《道德經》“練石為食”之地”。
姜夔靈魂說:“人間怎么這樣說?”
上蒼回道:“你就洗耳慢慢聽吧!”
王國維說:人間之詞“白石格高絕,而無情。”又說:詞是“有情才有格。”
姜夔靈魂說:“王國維怎么自己打自己嘴巴,“無情”怎么“格高絕”?”
上蒼回道:“怪吧!還有怪者!”
乾隆年間德興縣令蘇遇龍與蕭立選稱姜夔為德興籍,并說有張濤“累薦”姜夔與建“御書樓”亊。
《江西省志》與《德興縣志》均把姜夔籍貫載為德興。
姜夔靈魂說:“我留有親筆申明“鄱陽人”,怎么還有人胡說!”
上蒼回道:“那不是“胡說”,是你太出名了,人家爭呢!”
姜夔靈魂說:“我要回鄱陽!”
上蒼回道:“時機未到,再洗洗吧!”
姜夔靈魂說:“越洗越黑了!”
上蒼回道:“白石如玉,天長地久能溢美。”
姜夔靈魂說:“清水似箭,日積月累可穿心。”
上蒼回道:“不要跟我斗咀,靜候佳音!”
姜夔靈魂說:“能有佳音?”
上蒼回道:“隨緣吧!”
這樣又過去一百多年!
“乞求張巖相爺灑甘露,是姜夔的污點。”
“姜夔隨蕭德藻到湖州,依張平甫移居杭州是“清客”!”
“姜夔與名公巨儒交往是“依人而食”!”
“姜夔詞只求字句精、形式美,沒有內容!”
姜夔詞中有“青樓夢好”四字,在說“妓院生活爛漫”,那就是“風月詞人!”
姜夔詞中有“池面冰膠”四字,是在說“冰成膠糊狀,冰開始融化”,有說“南宋春天到了”之意。那是“不現實”的東西!
姜夔詞中有“尋花伴侶”四字,是在說“尋妓女打發時光”。那是“風流”、“不問政治的閑人”。
姜夔詞中有“亂鴉送日”、“離宮吊月”、“憶江南江北”句,是在憶戀人、寫風景、發泄個人私憤。“靖康之亂”都過去六、七十年了,他不可能說“國恥之亊”!
姜夔詞中有“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句,是在耽心戀人“無人管”。他為對句而用“冷千山”,不會關心“政局”。
姜夔詞中有“今但借,秋風一榻,公歌我亦能書。”是在說“借辛棄疾造的秋風亭美美睡上一個覺,等我醒酒后,我們兩個詞壇高手再來過過招。”他不會是說借辛將軍“秋風掃葉之勢”北伐抗金。
姜夔不是“—流作者!”
姜夔“饒有漂渺風神,而缺少現實內容”。
“白石詞的地位無疑是不及辛棄疾的。”
“姜白石他談不到什么樣的理念”。
“姜夔的詩風同他的詞風格相近,沒有生活內容:缺乏社會意義,但有些絕句比較清雋有神致。”
“這種形式主義的風氣的作俑者實始于姜夔,這是我們必須指出的。
但他的正面理論都是純粹主觀唯心主義的。
結果只有脫離現實,脫離生活甚至脫離了理性,像禪宗修道一樣去追求那種空洞玄虛的“妙悟”,但完全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坑里了,帶來了非常惡劣的后果。”
姜夔“只是追求格律,在修詞選句上用雕琢鍛煉的功夫,寫一些風花雪月的詠物寫景的詞,沒有內容,缺乏血肉。”
“姜夔以布衣身份依附于當時的官僚士大夫,開了南宋末年江湖派詩人用詩文干謁公卿以求利祿獲名位的風氣。
他的詞就嫌過于含蓄曲折,朦朧隱晦。”
姜夔靈魂來到上蒼殿前問:“近期人間喧華,鑼鼓吵鬧是何亊!”
上蒼回道:“人間大吵后會冷靜,冷靜后會思考,思考后會有正策岀現,那你離歸故里的路就近了!”
姜夔靈魂說:“只怕名聲壞了,家鄉父老不歡迎!”
上蒼回道:“名可名,非常名!”
姜夔靈魂說:“只怕道不道,沒有道!”
上蒼回道:“道可道,非常道。只是時機未到!”
“姜夔詞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姜夔詞難懂!”
“雖然周、辛二家的高處,白石終于沒有能達到,但是這兩派的某些流弊,他就設法避免了。這是宋詞藝術進一步歸于圓熟的標志。”
上蒼傳姜夔靈魂并告知:“國際天文學會聘請一些專家、學者以文學家和藝術家名字為環形山命名,1987年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環形山的名字。中國的文學家和藝術家是:
伯牙:傳說是春秋時代的音樂家;
蔡琰:東漢末女詩人;
李白:唐代大詩人;
白居易:唐代大詩人;
董源:五代十國南唐畫家;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
姜夔:南宋音樂家;
梁楷:南宋畫家;
關漢卿:元代戲曲家;
馬致遠:元代戲曲家;
趙孟頫:元代書畫家;
王蒙:元末畫家;朱耷:清初畫家;
曹雪芹:清代文學家;
魯迅:中國現代文學家。
你己歸星位!在103度 14.5(南) 40!”
姜夔靈魂堅持說:“鄱陽才是我牽掛之地,也是我夢想回歸之地!”
上蒼說:“你享譽乾坤,名刻蒼穹,被定位于“世界文化名人”,你的大名將永遠與日月同輝,還不滿意?”
姜夔靈魂堅持說:“那不是我要的。我要回鄱陽!”
上蒼說:“你故里有一湖清水,在洗白石身,你自己也去催促一下,可能會加速你如愿以償!”
姜夔靈魂時而化作“伯勞”身,時而“話眉”形,在鄱陽湖上空飛舞,每天準點催促“起床!”、“快洗!”時而也哼幾句《漢宮春》曲,唱兩首《夜行船》詞。
鄱陽行政上,設制了一個“白石鄉”。
鄱陽有過一個“白石詩社”。
鄱陽縣組織了一次全國性的“紀念姜夔誕生830周年學術討論會”。
李艷說:姜夔“不是“清客”!”
早晨的鳥叫聲時間,四季有所不同。春天在六時左右、夏天在四時三十分左右、秋天在五時三十分左右、冬天在六時三十分左右。統一的時間是天剛亮,也就是文人們所描述的、能給人們帶來希望之光的“曙光”時分。無論天寒地凍、冰封雪地,陽光明媚、花開花落;還是戰火紛飛、兵臨城下,福壽雙至、歡樂無邊,在“曙光”這個時間點上,鳥兒們是非常精確的要啼鳴。至于它們“說”些什么,那就又有許多神秘存在。鳥兒們通人性,它知道你在什么時候最需要什么語言,很是順逐人意!
春天,春色滿天下,人們習慣是“春眠不覺曉”,好睡清靜覺,思量著如何度過美好時光,懶得不愿起床。鳥兒們就在天剛放亮時,到耳邊說:“起床!起床!”,“白石等你!”。伯勞就在說:“只怕春深!”
夏天,天高云淡,空氣新鮮,人類高興,蟲兒也快活。蚊蟲鬧得人們難以安床,下半夜氣溫聚降,飛蚊散去,實想早上賴床一把。話眉就在床頭說:“冷月無聲!”“難賦深情!”伯勞又在說:“故人情味!”
秋天,人們享受著豐收的喜悅,白天忙碌了一整天,晚上好不容易睡著,日上三桿也不會誤秋收。鳥兒們不管如何心思,它們仍是準時提醒:“莫似春風,不管盈盈!”、“非棄我”、“誰念我、鬢成絲!”
冬天,“池面冰膠,墻腰雪老”,寒氣逼人,人們依床很是正常。“朋友”就不厭其煩督促:“未成歸計!”“惆悵誰能賦!”“柳老悲桓!”
鳥兒們的語言情真意切,多少年來,從“吵”至“鬧”到“歌”,有著不一般的經歷,就始終給人一種“精神”,那就是“堅持”!
姜夔靈魂又來到上蒼殿前說:“贊揚聲一片,怎么還不讓我回鄱陽?”
上蒼道:“滴水洗石,需要時日。”
姜夔靈魂說:“鄱陽湖那么大,怎么是滴水洗石?”
上蒼道:“眾水難合,眾音難調。那滴清水就是那么執著。”
姜夔靈魂說:“那還不是我催促有力才有的功效!”
上蒼道:“他多少年來,在案前癡!在人前呆!在書前醉!在紙前狂!為洗你這塊白石,時而哭淚縱橫,時而笑容怒放!多少心血!多少精神!不管“天風夜冷”而“疏簾自卷”,始終堅持“唯有池塘自碧”,在為你魂歸鄱陽而努力!”
姜夔靈魂說:“我看到也聽到:我“我行半天下”,他“清泉石根走”;我“追惟恍如夢”,他“尋源行漸遠”;我嘆“乾坤希大識者少”,他呼“應有隱者為識賞”;我唱“人間猶傳夜啼曲”,他和“仙界同聽春唱歌”;我訴“寄情芳草綠蔭中”,他說“吹散瀕湖數峰雪”。我不易,他更不易!”
上蒼道:“那你還急嗎?”
姜夔靈魂說:“有我后輩如此孜孜不倦、蓽路襤褸,再晚百年回鄱陽也無仿!”
上蒼道:“果真如此!”
姜夔靈魂說:“很是震撼!”
上蒼道:“那是玩笑,無需百年!”
姜夔靈魂說:“當真!”
上蒼道:“看來,你對你的后輩還是缺乏信心!”
姜夔靈魂說:“不是缺乏信心,耽心滴水力不夠!”
上蒼道:“是你說的“日積月累可穿心”!”
“白石公是大詩人、詞圣、書法家、音樂家、鑒賞家、文學藝術批評家、文學藝術理論家。”
“貶姜夔是不公正的、不科學的態度。”
“姜夔給詞壇帶來了一種新的審美觀!”
上蒼傳姜夔靈魂并告知:“你的《揚州慢》上教材了!”
姜夔靈魂說:“這是好亊!是喜亊!我的要求是回鄱陽!”
“姜夔說過:我家曾住赤瀾橋,鄰里相過不寂寥;君若到時秋已半,西風門巷柳瀟瀟。在合肥他的戀人就是柳瀟瀟。”
“姜夔是與辛棄疾、吳文英三足鼎立的大詞人!”
《魂斷赤瀾橋》情景在合肥赤瀾橋仿效上演!
“姜夔在詞的藝術上超過了辛棄疾。”
“姜夔的《續書譜》是影響最大的一部書論專著。”
吳金華說:“姜夔成為南宋間因改變詞風而詞史地位和作用都超過辛棄疾的一代詞宗。”
唐圭璋說:姜夔“一氣流轉,筆如游龍。”“俊語紛披,意趣深遠”、“筆筆轉換,一往情深”、“奇峰突起,撥地千丈”。
劉乃昌說:“白石詞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和永恒的審美價值。姜夔在中國詞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發生了深遠影響。”“姜夔的成熟,在詞壇主苑中成為公認的一代翹楚,扮演了開宗立派的重要角色。”
宛明灝說:“《白石道人歌曲》,殊多感慨亂離,府仰身世之作。”
殷光熹說:“姜詞的景物描寫往往不是單純的自然影物的描寫,里面有較豐富的內涵。作者所要表現的意象和自然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眼看穿,一讀便悟,而是由暗示溝通的。”
張文勛說:“白石詩詞,喜歡用典,或明用,或暗用,各得其趣”。又說“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自然入化,這正是姜白石寫景詞之所以富有神韻的妙處。”
陸永品說:“這兩首詞(指姜夔的《暗香》與《疏影》兩詞。)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成熟,都是完美無缺的,最令人津津樂道,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她們是古今詠梅詞的雙壁和絕唱,永遠給人們留下美好的藝術感受”。
曾棗莊說:“寫戀情而毫無脂粉氣,語言清爽樸實,充分體現了姜夔詞用健筆寫柔情,而又情深韻長的特點。”
啟功說:姜夔“詩無敗筆,足冠南宋”。
彭定安說:“白石道人是一作家兼藝術家。”“在他的詩詞中,也不人乏痛心國家,憂國憂民之作。”“他的藝術世界里,飄揚著格調高雅,神韻飄逸的旗幟。”
韓經太,王維若說:“他(姜夔)性情高潔,除卻一腔才氣,便是一副傲骨。”“其詩風高秀。”“姜夔詞作開宋詞‘清空’一派,成為南宋一代詞作大家。”
趙曉嵐說:“姜夔的樂譜是非僅“留下”,而是“岀現”,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又說“姜夔書論最大特點是從道德批評轉為美學批評。”
黃寶華說:姜夔“是一個全才型的純粹的文人”。
袁向彤說:““韻”的境界寄寓在姜夔身上所特有的思想個性、才情氣質和人格境界之中”。
游國恩說:姜夔“視野比較廣闊”、“托古諷今”、“寫岀較有現實內容的《揚州慢》詞”、“情感比較真摯,藝術上也有特色”、“詠物和抒情結合得較好”、“糾正向來婉約派詞人平熟軟媚的作風,給讀者一種清新挺拔的感覺”。
袁行霈、羅宗強說:“姜夔與辛棄疾同時,本是與辛棄疾并峙的詞壇領袖”。“姜夔是耿介清高的雅士”。“雖終生布衣,名聲卻震耀一世”。“難得的藝術全才”。“他的貢獻主要在于對傳統婉約詞的表現藝術上進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審美規范”。
王季思說:“白石詞由于思想上藝術上的杰出成就,在詞史上影響深遠。”、“把他看作江湖游士、豪門清客,評價也是偏低的。”并說:“把婉約派詞人貶得過低,對他們的藝術成就也未能深入分析,卻不是公正對待南宋詞家的態度。”
陶爾夫、劉敬圻說:“姜夔把婉約與豪放兩種詞風成功地加以融合。”、“在詞史上掀開了新的一頁。”、“姜夔是繼辛棄疾之后攀登到第二高峰的大詞人。”
“姜夔的《詩說》在詩話史上,它是一部轉折性的詩話,由“言詩及事”向“言詩及辭”過渡;在文學批評史上,反映了他的美學批評觀念。”
“姜夔的《續書譜》完善了從道德批評轉為美學批評。”
鄱陽縣團林鄉的姜夔后裔,在團林鄉藕塘姜村,建造了一座姜夔靈魂墓,這是世界第一的創意。也是姜夔后代無奈的選擇,又是最好的選擇。岀于能讓這位在800多年前身葬異鄉的姜夔靈魂回鄱陽的初衷!這不單是鄱陽姜夔后人,應該說是鄱陽人的意愿。是不想再讓這位偉大的藝術家靈魂仍在空中飄游,也給姜夔的后人、崇拜者、癡迷人、愛好者一個思念、祭祀的場地!
姜夔靈魂墓在團林鄉藕塘姜村西北方向,從團林鄉進藕塘姜村的大路邊,墓旁有樹木點綴,青草環繞。墓座北朝南向,墓內放有姜夔著作,墓前有墓碑與石刻姜夔畫像及姜夔《自題畫像》詩,墓的西面是石刻姜夔《揚州慢》詞。
上蒼傳來姜夔靈魂說:“你魂歸故里,該滿足吧!”
姜夔靈魂說:“足也!只不過具體地址有誤!”
上蒼問道:“誤在那里?”
姜夔靈魂說:“我的岀生地在縣城東流水橋,怎么回歸鄉下團林了?”
上蒼道:“團林有你一支,繁衍一族。藕塘姜村、老屋姜村、對面姜村、七甲姜村、十甲姜村、四甲姜村、安門口姜村、沙塘姜村,鄱陽縣城及磨刀石姜村、四十里街姜村、游城淮王坦姜村、雙港聶家、力池姜村,后裔過萬人,遷涉更廣。江西省的上饒、余干、慈溪、景德鎮、德興、新余、九江、豐城、南昌等地有不少你的裔孫。還有臺灣、湖北、湖南、浙江、江蘇、福建、上海、新加坡、美國等地也有你裔孫!”
姜夔靈魂說:“雖然有此我不明白的情況,但在“烏石寺”時,所說“非神即仙”,怎么你想賴賬嗎?”
上蒼道:“我賴賬!笑話!說一不二是我的本性。只是你性急了!”
姜夔靈魂說:“靈魂歸鄱陽與在鄱陽封神,是兩回亊,差距大著呢!你胡弄我不是!”
上蒼道:“那你就再等等吧!”
鄱陽書架上還能看到鄱陽人寫的《姜夔傳說》、《姜夔長短句賞析》、《姜夔文化探密》三本書。這三本書被中國多家圖書館與多所高等教育學校永久收藏。
《姜夔傳說》以散落典籍中有關姜夔文化的八句話,整理成為八個故事。全部原創,對還原姜夔真實歷史面貌有些借鑒作用;《姜夔文化探秘》從多個角度,探討姜夔文化,以通俗性、普及式的方法介紹姜夔文化,為“糾正誤讀姜夔”做了些宣傳工作;《姜夔長短句賞析》主要是讀詞心得,從姜夔本人的身世與歷史的角度提岀了一些新的看法。
這三本書的研究成果:(1)編成了8個完整傳說故事。(2)畫像還原給姜夔。(3)提出了姜夔文化命題。(4)加大了認識姜夔愛國詞的深度。(5)糾正了一些對姜夔詞的誤讀。(6)姜夔鄱陽故妻的認定。(7)完善了《暗香》、《疏影》寫北宋二帝的說法。(8)破解了姜夔與蕭氏結婚時間。(9)對姜夔詞有不少新的讀法。(10)提出了“姜夔與鄱陽的課題”。
鄱陽縣斥巨資建設了一座公園,冠以姜夔名,并搜集了大量資料,造了一座現代化的“姜夔紀念館”,以紀念這位“世界文化名人”!
姜夔公園在鄱陽縣城西面,以韮菜湖為依托,牛頭山為標志,賦有公園山水之美色。種栽姜夔喜歡的竹、梅、荷、松、蘭、桂、柳等植物,彰顯姜夔藝術之神韻。
姜夔公園廣場立有巨型石質牌樓,牌樓上有六幅鄱陽文化人寫的對聯。
汪填金兩幅:
“戛玉敲金,千秋一曲揚州慢;
杖藜攜酒,訪圣謁仙韭菜湖。”
“英才蓋世布衣老,
絕戀驚天詞筆新。”
姚道生一幅:
“疏影暗香曲度揚州慢,
看山聽水春歸故里嬌”
姜清水三幅:
“紅泉透干,夔公滿紙懷鄉志;
赤鏡還清,旅客寬胸念國情。”
“乾坤倒轉年輪八百圈,
白石增添曲譜五千言。”
“精詞雅樂千年誦,
壯志豪情萬古留”
公園的廣場上立有一尊花崗巖質地的姜夔立姿塑像,手拿洞簘,仿佛在回憶“小紅低唱我吹簘”那段美好時光。
一個瀟灑、飄逸吟唱者的身軀立在世人面前!
姜夔公園內的“姜夔紀念館”,是用現代科技手段再現姜夔的一生,展示他的著作與貢獻。
姜夔公園占地千畝,壯觀、雄偉、美麗、彯亮,是鄱陽的一張出彩名片。那里:植被優等,蔭涼諸多,養眼撫神,放松身心,看山聽水,都是佳處。牛頭山高,松青草綠,百米陡壁,形似刀劈,點綴蕨類,高涯披綠,桂馥蘭香,山色虛涵。韭菜湖闊,水清蓮紅,萬傾碧波,波瀾壯闊,湖光瀲艷,煙波浩瀚,水天一色,美不勝收。
夔公悠然,不再為“西風”敲門“窗”而愁,不再為“暗雨”侵濕“銅鋪”而憂、不再為“亂鴉送日,風沙回旋平野”而恨。不要去“無端抱影銷魂”、“坐待,千巖月落”期盼祖國“一簾秋霽”;不耽心“一片江山,總付與啼鴂”與“紅衣半狼藉”;也無須舍“山中之妻、襁褓之子”而奔走江湖,傾倒才志,訴說著那金兵欲來的“西風消息”;更無須用委婉、念蓄之筆,灑盡豪情,吟唱著那南宋政局尷尬、時代走向滅亡的“悲歌”。
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流傳本,是世界音樂史上奇跡,被稱之為:世界古代音樂“活化石”。
姜夔的“詞譜”是“中華詞譜”惟一流傳至今的實證資料,具有研究“中華詞譜”的發生、發展的“唐宋詞譜實證唯有”價值。以姜夔詞譜為“標本”導出了一門“中華詞譜學”。
姜夔的詞被認為是“把豪放與婉約兩種詞風加以融合,形成了一種清剛風格,創造了一種審美規范,給人以新的審美觀念。”正因如此,姜夔被清中期推崇為“圭臬”,譽為詞圣。
姜夔的詩楊萬里稱之為“裁云縫霧之妙思,戛玉敲金之奇聲”,能“吹散瀕湖數峰雪”。
姜夔的《詩說》被稱之為中國文學批評,從“道德批評”轉變為“美學批評”的“里程碑”。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理論體系比較完善的詩詞創作專著;是研究中華詩詞創作演變的寶貴資料。姜夔的《詩說》創建了一個,強調“異”、“合”為特點,以“含蓄”為“貴”的“美學”觀念為核心的詩詞創作理論體系。
姜夔的《續書譜》是宋代一部非常有名的書法創作指導專著。《續書譜》完善了姜夔從“道德批評”轉變為“美學批評”的文學批評理論。姜夔的《續書譜》形成了以“善”、“美”為核心的書法理論體系。
姜夔的《絳貼平》一書,是姜夔對中國古法貼《絳貼》的評論、鑒別、賞析。非常翔實可靠。體現了姜夔的書法理論水平,鑒賞能力。對研究中華法貼流傳、“誤認定”、“失原意”都是難得的教材,特別是姜夔“鑒定”方法的“科學”程度;做學問的“較真”態度值得后人借鑒。
姜夔的“蘭亭考”有指導研究“蘭亭書法”價值,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考”。
姜夔的手跡《跋王獻之保母貼》是少有的姜夔遺存物,這是他“迥脫脂粉,一洗塵俗”書法聲名的實證資料,也是他鑒賞、評論、考證王獻之書法的實證。體現了姜夔的書法理論水平精深與實踐中運用能力高超。
姜夔的《大樂議》與《琴瑟考古圖》是獻給朝廷的書文。
姜夔的琴曲《古怨》是姜夔根據中國漢代遺存琴曲整理而留存的曲譜。
姜夔的《霓裳中序第一》詞譜是根據中國唐代古曲譜整理而遺存。
姜夔文化體系孕育于江西鄱陽,產生于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安徽江南一帶。
江西有鄱陽湖、干越亭、旌陽宮;湖南有洞庭湖、湘江、南岳衡山;湖北有九真湖、女郎山、長江;浙江有太湖、富春江、西湖、臨安京城;江蘇有吳王臺、吳越文化遺址;安徽有巢湖,淮河。姜夔游歷江南一帶,姜夔文化體系思想、藝術、風格融合高山雄健、大湖寬廣的原素,給世人一種清新的審美感。
姜夔著作可考者有十六種之多。《白石道人歌曲》、《琴瑟考古圖》、《姜夔叢稿》、《白石道人集補遺》、《白石道人集外詩》、《琴書》、《集古印》、《張循王遺亊》《跋王獻之保母貼》、《蘭亭考》、《詩說》、《絳貼平》、《大樂議》、《禊貼偏傍考》、《詞集》、《詩集》等
鄱陽電視臺正在進行中的《清水點白石》大型節目,有五十余期,每周一集,播出需用一年多時間。這個節目以“點”為點,點出姜夔的一生傳奇!
姜夔公園舉辦開園典禮!
姜夔公園內,禮炮八百響!
鑼鼓響起來!
歌聲唱起來!
舞蹈跳起來!
鳥兒歡樂!
花兒燦爛!
魚兒飛躍!
韮菜湖仰聽歡歌!
牛頭山俯看好戲!
人山人海!
潮高潮漲!
熱鬧非凡!
上蒼傳令姜夔靈魂道:“鄱陽已造神壇,歸位去吧!”
姜夔靈魂說:“盼了多少年!念了多少年!想了多少年!夢了多少年!今天終于來到了!我來也!”
姜夔靈魂邊說邊化作一種無形的“神”,融入歡歌勁舞的人群中,每個人的血液內。
姜夔的文學藝術思想會在這些人中生根、傳播!姜夔的為國愁、為國憂、為國勞、為國言的精神會在這些人中傳承、延續、擴展下去!
參加慶典的人群中,有祖孫兩人也來看熱鬧。孫子把爺爺當馬騎著。
孫子在爺爺頭上用小手指著前面的塑像問:“爺爺,那個是誰?”
“他是姜夔!”
“姜夔又是誰?”
“他是鄱陽人!是鄱陽人民心中的神!”
“人與神是一樣的嗎?”
“是一樣也不一樣!是一樣,都是人!他很特別就又不一樣,所以能為神!”
“那個夔是什么意思!”
“龍生九子,夔龍為其一”
“他是干什么的?”
“是詞圣!是個偉大的文學藝術家!”
“我長大了也做詞圣!也做偉大的文學藝術家!”
爺爺稱贊孫子說:“好!有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