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浙東憂思

  • 姜夔傳
  • 問夔
  • 10505字
  • 2019-03-31 14:55:23

姜夔在樓鑰的安排下,于寧宗開禧三年秋季到處州拜訪葉適。姜夔從杭州出發(fā),走蕭山、過諸暨、穿永康,首先到達麗水。處州太守趙和仲聽說姜夔來了,心里很是高興。他早就聽聞姜夔才華超群,棋琴書畫、詩詞歌賦、音樂金石,樣樣岀眾。今日能有一見,該要討教一、二。心中也有“疑問”,姜夔是不是有真才實學?當然也有比試之意。趙和仲岀于尊重對手之禮,早早岀得城門熱情迎接。

這個時期,姜夔的大名已是傳遍朝野,合肥戀歌,范成大贈小紅,與辛棄疾唱和,《白石道人歌曲集》版行,蘭亭考等亊象傳奇故亊一樣在社會上流傳,特別是兩次上書議大樂亊,影響更大。姜夔的重情重義、瀟灑飄逸、敢作敢當、著述豐富、多才多藝的名聲在社會上樹起來了。他的詞作水平不是用“成熟”兩字,而是要用“老到”兩字了。

有不少青年人以一睹姜夔風釆而感到自豪,而有些自以為有“才”之士,想盡辦法找機會要與姜夔一比高下。

處州太守趙和仲就很出一下風頭,做好準備要與姜夔比個高低。姜夔他不知情,看到太守趙和仲在城門口迎接已是很高興!

待姜夔進得州府堂前,趙和仲也不讓座,上茶,競拉住姜夔說:“姜兄,我有一對,想了好久無法完成,想請教一下!”

姜夔看了一趙和仲,見他有點緊張,加上堂前還有一幫趙和仲部屬,不好抜了他的臉面,就說:“我們坐下慢慢說!”

趙和仲才回過神來,知有失禮數(shù),馬上吩咐部屬:“上茶!上好茶!上房拿“永嘉烏牛!””轉身對姜夔說:“您請坐!請坐上座!”

姜夔在來之前,向樓鑰了解了一些趙和仲的情況。趙雍,字和仲,號竹潭。趙鼎之孫,蔭封太守。

趙鼎字符鎮(zhèn),號得全居士,山西聞喜縣人。宋徽宗建中五年考中狀元。南宋紹興四年任尚書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轉年升為御史中丞要職,有《忠正德文集》傳世。

南宋紹興八年,由于金兵大舉南侵,丞相趙鼎力薦岳飛抗擊金兵,極力反對奸臣秦檜割讓黃河以北的廣大土地的議和主張,而遭陷害被“非罪遠謫”到昌城。趙鼎在崖州水南村寓宿裴聞義家,給宋高宗的進諫奏折中,再次表達了抗金救國的決心:“白首何歸,帳余生之無幾;丹心未泯,摯九死而不移。”堅強的意志使秦檜感到膽寒。趙鼎因此遭秦檜再三陷害,甚至連遣人持詩書和藥酒前往昌城慰問趙鼎的廣西帥將張宗元都遭到株連。

紹興十七年八月,趙鼎只能以死來表示抗爭,自書墓石銘:“身騎箕尾歸天上,氣壯山河壯本朝。”向世人表達:寧死不忘抗金救國,不忘祖國的強大。最后絕食而死,葬于昌化縣。

后來,在朝廷眾臣的努力勸說下,第二年尸骨才從墓內遷出,奉旨“歸骨”家鄉(xiāng)浙江石門,留下生前部分衣冠葬于原墓穴內,成為趙鼎衣冠墓。陵墓坐北向南,墓前神道碑上陰刻“大宋狀元內候宰相趙鼎公之墓”。南宋隆興元年孝宗即位,為趙鼎平反,追封為豐國公,贈太博,溢忠簡,后人亦稱“趙忠簡”。

姜夔對這位忠臣名相之后還是有幾份敬意的。趙和仲就是有些失禮也還是能夠包容的。姜夔第一口茶下肚就問趙和仲:“趙太守請告知上對!”

趙和仲有些迫不急待地說:“金風涼夜深,吹我蕭蕭發(fā)。”

古人常稱:春天為和風,夏天為熏風,秋天為金風,冬天為朔風。趙和仲的對中在說秋天夜涼,吹得頭發(fā)散了。

姜夔明白趙和仲的對聯(lián)是以景說時亊,在說去年一仗,金人打得宋人驚神未定,他至今仍怒發(fā)沖冠,又不知該怎么辦!趙和仲是探姜夔從京城帶的口風,也在試姜夔的才華。姜夔心里想:趙和仲此處用金風很是有水準,不露痕跡的把他要問的話扣入對中,看來趙和仲不是平平泛泛之輩。

姜夔笑著和了一個順水對:“起折丹桂枝,驚落花上月。”和對中其意是說,你趙和仲要是想岀風頭,會驚動上天。

姜夔的這對一岀口,趙和仲知道姜夔高明,既回答了他心中的疑問,又把亊情說得圓滑。趙和仲很是佩服,也明白唐突了一些,一時沖動,原準備的二、三題對不敢再岀了,急忙說了聲:“對得好!對得妙!”

姜夔還是笑容回道:“趙太守上對出得奇妙,我只是應太守秋時有桂花而對!”

姜夔的話音落地,同時趙和仲腳下有冷汗滴到官靴內,頭上冒水。生怕姜夔點明。

堂前有一個懂得點文墨的人說:“趙太守上對出得巧,姜老先生對得妙!趙太守說金秋起早摸黑,勤勞損頭發(fā)。姜老先生對為了折取桂冠,不怕驚嚇月宮。真是棋逢對手,讓我們開了眠界!”

堂上其它人合著說了一句:“開了眼界!”

姜夔這時對去年宋金一仗如何看,怎樣消除影響,其實心中也沒有數(shù)。這次樓鑰讓他來訪葉適,也是為去年一仗的亊而來。說穿了是樓鑰讓姜夔到溫州安慰葉適的。

葉適,字正則,號水心。浙江瑞安人淳熙五年進士第二名獲榜眼。歷仕于孝宗、光宗、寧宗三朝,官至權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

南宋朝廷茍且偷安于半壁江山,時有滅亡的危險。當時“永嘉學派”的志士們,強烈地感受到了民族危亡的危機,他們結合當?shù)厣鐣l(fā)展的客觀實際,一邊探索富國安邦的應對之策,一邊提出反對空談義理,積極研究和解決問題,反對當朝者茍安求和,主張抗金和收復故土。憂國憂民甚切,在政治態(tài)度、思想學術和觀念與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程、朱道學作徹底決裂,獨樹一幟,旗幟鮮明地極力宣揚和提倡功事之學。

葉適在哲學上是永嘉學派的代表,他持唯物主義觀點,反對空談性理,提倡“事功之學“,重視商業(yè),主張?zhí)岣呱倘说匚唬^點與朱熹、陸九淵對立。在詩文創(chuàng)作上,繼承韓愈“務去陳言“、“詞必己出“的傳統(tǒng),從觀點到文字均力求新穎脫俗,提倡獨創(chuàng)精神,主張“片辭半簡必獨出肺腑,不規(guī)仿眾作“。其文雄贍,才氣奔逸,尤以碑版之作簡質厚重而著名當世。他不滿江西詩派奇拗生硬和“資書以為詩“的詩風,而傾向于晚唐,尤其尊崇姚合、賈島的流利清淡。與“永嘉四靈“徐照、徐璣、趙師秀、翁卷等人友善,曾刊印他們的詩集,并極力推崇,如在《徐文淵墓志銘》中說“四人之語遂極其工,而唐詩由此復行矣“。他的詩“用工苦而造境生“,“艷出于冷,故不膩,淡生于煉,故不枯“。所作不限于五律,多五七言古,題材大于“四靈“。

葉適講究“功利之學”,認為“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主張“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反對傳統(tǒng)的“重本抑末”即只重農業(yè)、輕視工商的政策。強調“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則在焉”。物由氣構成,五行八卦都是氣的變化形態(tài)。提出“一物為兩”、“一而不同”的關于事物對立統(tǒng)一的命題,認為事物對立面處于依存、轉化之中,但強調“止于中庸”。認識上主張“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對事物作實際考察來確定義理。反對當時性理空談,對于理學家們所最崇拜的人物如曾子、子思、孟子等,進行了大膽的批判。認定《十翼》非孔子作,指出理學家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無極”、“太極”等學說的謬論。在哲學、史學、文學以及政論等方面都有貢獻。

葉適他力主抗金,反對和議。開禧二年,葉適除工部

侍郎,韓侂胄是要利用葉適的聲望,想進行北伐,急于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葉適說這件事至大至重,一定要考慮周密,“故必備成而后動,守定而后戰(zhàn)”,要考慮戰(zhàn)事給各方面帶來的后果。正如葉適所料的一樣,這次北伐條件不充分,也沒有周密的準備,加上用人的不當,吳曦的叛降,雖然戰(zhàn)爭初期,獲得一些勝利,但很快戰(zhàn)爭的形勢發(fā)生變化,金兵南下,形勢危急。

韓侂胄伐金兵敗,開禧二年冬,朝廷送韓侂胄之首于金謝罪議和。后中丞雷孝友卻彈劾葉適,“罪名”是葉適曾“附侂胄用兵”。葉適因此被奪職,賦閑在老家瑞安。

葉適曾向上舉薦過樓鑰,樓鑰在韓侂胄被誅后,起用為翰林學士,升為吏部尚書兼翰林侍講,遷端明殿學士。

姜夔是樓鑰與葉適兩人的好朋友。姜夔的才華也是樓鑰與葉適兩人最極為贊賞的。樓鑰在葉適被奪職賦閑家時,讓好友姜夔來看望,足見樓鑰是個重情、知恩圖報的人。姜夔也樂意在葉適被奪職時與他見上一面,聊個天,說句安慰之語。姜夔與樓鑰都有此意,就一拍即合。樓鑰考慮讓姜夔到處州,有兩方面好處:一是朝廷剛剛處理此亊,時局還不穩(wěn)定,葉適奪職不久,不可大張旗鼓,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與樹敵,這亊又得要做。二是姜夔也是葉適的朋友,加上姜夔在民間與官場都有名聲,他在地方上會受到歡迎,又能完成心愿。至于怎么安慰葉適,姜夔還真沒想好,就又遇上趙太守出題。

趙和仲所說“金風涼夜深”之意,即指“開禧二年,韓侂胄伐金兵敗。”亊,好在姜夔以巧思妙對度過了這第一“關”。趙和仲也因與姜夔的第一次交鋒,深知姜夔名不虛傳,對姜夔的好感銘刻于心了。

第二天,姜夔提出到煙雨樓去看一看。趙和仲馬上答應,并親自作陪,過好溪、爬三休到達萬象山峰巔,登臨煙雨樓。

萬象山,城中之山,此為最高,位于麗水西南隅,一面依城,一面臨江,倚江而立,高矗入云,雄奇奪目,秀氣逼人。沿著萬象山的石階而上,樹影婆娑之間隱約可見山下的街市。萬象山與小括蒼山相連,在莽蒼的小括蒼山間,處州府治就在密林深處。

萬象山山徑迂回,古木參天,亭閣錯落其間,素有“洞天煙雨”之稱。登臨萬象山,周圍的自然景色全收眼底,遠可俯瞰麗水城萬家燈火,繁華鬧市風貌,近挹山下溪流澗泉奔出,寧靜山林風光,感受參天大樹蔭涼美景,凈化人們的浮燥心靈。

煙雨樓是楊嘉言在北宋政和初年任處州太守時始建。樓建成以后,聚合了這一帶的晨煙暮雨與飛云霧靄,堪稱放松心靈的仙境。

煙雨樓重檐飛翼,典雅古樸。樓周圍亭閣、長廊、假山、花臺,疏密相間,錯落有致。軒楹開豁、棟宇華麗,輝煌璀璨、繁華熱鬧。

煙雨樓是觀賞處州城郭和甌江兩岸景色的最好視點。當時和后來的地方政要和文人墨客,往來如織,對它吟哦題詩不絕。

北宋政和末,處州太守錢竽就寫有名作《煙雨樓》詩。詩云:

人在神仙碧玉壺,樓高壯麗壁成隅;

風云出沒有時有,煙雨空漾無日無。

但得綠樽閑對酌,何須紅袖醉相扶;

郭熙去后丹青絕,剩作新詩當畫圖。

當時的處州吏員鄭俠也吟有《煙雨樓》詩:

仙人居處即鰲宮,更作層樓峭倚空。

群岫遠來煙漠漠,大江南去雨蒙蒙。

范成大在乾道四、五年間任處州知州時重建煙雨樓,并在大門前題有“煙雨樓”三字。還寫了一曲《虞美人》,以抒當時心境和贊美煙雨樓雄偉。

煙雨樓落成時,新任知州李處全趕到煙雨樓接任范成大并道賀,還留下了一曲《水調歌頭》。

李處全的《水調歌頭》詞如下:

《水調歌頭》

處州煙雨樓落成,欲就中秋,后值雨

樓觀數(shù)南國,煙雨壓東州。溪山雄勝,天開圖畫肖瀛洲。我破瀛洲客夢,來剖仙都符竹,樂歲又云秋。聊作幻師戲,肯

遺后人愁。

趁佳時,招我輩,共凝眸。君侯胸次邱壑,意匠付冥搜,刻日落成華棟,對月難并清景,千丈素光流。老子興何極,小子趣觥籌。

這些詩詞描繪了煙雨樓的高聳壯觀,畫棟樓臺為“鰲宮”,似玉樓;壁立城隅,高峭倚空。而詩人詞人所見的“風云出沒”、“煙收雨霽”、“數(shù)南國”、“壓東州”、“大江南去”的景象,也只有在此樓上才能看到和體會到。

姜夔與趙仲和一行經(jīng)過跋涉,一步步登臨,邊走邊說些“美景”、“落葉”等話題。姜夔一路上了解了點麗水風俗人情。

他們上得萬象山,姜夔有些氣促,精神就很好。特別是在煙雨樓前看到“范成大”的落款,眼前頓現(xiàn)“蘇州絕唱”的情景:范成大坐在堂上,小紅等人唱《暗香》、《疏影》,他一邊品茶,一邊不住的點頭,時而擊節(jié),得意、輕松、愜意、愉悅掛在臉上、表情中與體現(xiàn)在手試、點頭上。范成大的音容笑貌是那么真切地在姜夔腦海中泛起。姜夔不覺中停步許久,旁人催趙太守促前行后,姜夔才定神進入大堂。

姜夔在大堂見到了范成大的《虞美人》詞,品味再三,又在趙太守的催促下上了三樓。姜夔在煙雨樓上,山峰在腳下,有“山高我是峰”之感。憑欄四顧,目與天平,腳踏彩云,身在晴霏霧靄之間,丹青水墨盡收眼底。千山魏峨,萬木青翠。姜夔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給他帶的美景,竟忘形而高聲呼喊:“江山美好!”

姜夔與趙仲和一行返回到大堂,姜夔若出門,趙仲和上前拉住姜夔說:“樓主準備了文房四寶,務請先生留下墨寶一方。”

姜夔爽快地答應了一個字:“好!”

姜夔就是在煙雨樓大堂上和了范成大的《虞美人》詞。全詞如下:

虞美人

栝蒼煙雨樓,石湖居士所造也,風景似越之蓬萊閣,而山勢環(huán)繞,峰嶺高秀過之。觀居士題顏,且歌其所作《虞美人》,夔亦作一解。

闌干表立蒼龍背,三面巉天翠。東游纔上小蓬萊,不見此樓煙雨未應回。

而今指點來時路,卻是冥蒙處。老仙鶴馭幾時歸,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

姜夔詞作的上片,盛贊煙雨樓的“高秀”比紹興蓬萊閣還要美,樓的欄桿外立在萬象山的山頂,樓的東、北、西三面山勢高險,天空翠碧澄藍。這一帶的晨煙暮雨,他是不愿離開的。姜夔以虛筆,來烘托萬象山風煙云雨的勝景。下片,詞人先正面敘寫萬象山一帶迷蒙的景象:如今回看來時之路,卻已是霧靄一片,溟蒙不清;后再悼念忘年交的詩友范成大,說范成大幾時會像丁令威那樣化鶴而歸!盡管人間滄桑,世事交替,而山川城郭未必不是依然如故。

姜夔詞的“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典指丁令威化鶴成仙亊。岀自偉大的田園詩人、不肯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續(xù)寫的《搜神后記》。“丁令威”的傳說就載于《搜神后記》,而且是全書十卷近120篇傳說故事的第一篇,就連最為膾炙人口的《桃花源記》也排列其后。丁令威的故事可謂渾身是“典”,其中,“千年華表”,“城郭人民”,“丁令威”,“遼東鶴”,“離家千年”,甚至“有鳥有鳥”等被隨處引用,可謂文史領域的一株奇葩。

此后歷代不少文人運用此典,丁令威的形象也豐富起來了。

李白在“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槌碎黃鶴樓”中詠道: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君平簾下誰家子?云是遼東丁令威。作詩調我驚逸興,白云繞筆窗前飛。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暉。

杜甫在“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中詠道:伐竹為橋結構同,褰裳不涉往來通。天寒白鶴歸華表,日落青龍見水中。顧我老非題柱客,知君才是濟川功。合觀卻笑千年事,驅石何時到海東?

庾信的“道士封君達,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歸”;

歐陽修的“歸來恰是遼東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

杜牧的“千年鶴歸猶有恨,一年人住豈無情”。

王安石的“當日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丁令威的故亊經(jīng)過千年的風雨歷練與流傳,他成了與婦孺皆知的“八仙,壽星,七仙女,二郎神”等齊名,而且能與“堯,禹,軒轅,蒼頡”等華夏精英并列榜上。他的精神世界、品德也日漸豐滿。如:愛民如子,敢作敢為;勤奮好學,立志專一;多才多藝;頗有人情味兒的神仙。

姜夔在詞中把范成大喻丁令威,有贊揚范成大之意!

在姜夔落款收筆時,大堂上響起了掌聲,異口同聲說:“好!”

趙仲和在掌聲停下后說:“姜先生詞、書雙絕!我等追之莫及!”

樓主高興地說:“姜先生的墨寶,是我鎮(zhèn)樓之寶!”說完又力邀父母官趙仲和留字。

趙仲和為了應和場面,也留下了一首《煙雨樓》詩:詩云:

畫棟飛云暮靄寒,樓臺城郭有無間。

煙收雨霽曾看否?見盡東南萬迭山。

題字完畢,樓主盛情留姜夔與趙仲和一行人用歺再返府地。

趙仲和一邊陪姜夔游歷麗水,一邊派人去瑞安通知葉適。姜夔在麗水過了數(shù)日,在趙仲和的陪同下,乘船逆甌江而上往東南方向,不一日到達永嘉。

永嘉,是“水長而美”的意思,山如北斗,城似鎖。傳說是郭璞的創(chuàng)意。郭璞好經(jīng)術、工詩賦、善卜筮、精五行、通天文、知地理的通才,東晉323年建城時,著名學者和文學家郭璞,有說是任永嘉太守而登上西山,觀看地形,看到九山錯列,好象北斗星座一樣,依山控海,形勢險要。是建造郡城的好地方。他認為華蓋、松臺,海壇,西郭四嶺如北斗的斗魁,積谷,冀吉、仁王三峰似斗構黃土,靈、官二山則是輔弼。于是定下建城之策:“城繞山外,當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則寇不入斗,可長保安逸。”于是他仿照北斗星體位置,圍繞諸山筑城,故稱斗城。

姜夔與趙仲和順利登岸。這天葉適帶著家人與永嘉的朋友,早早來到碼頭等候。姜夔與葉適是老朋友見面,雙擁良久,有許多不能言之語,盡在擁抱之中。葉適向姜夔與趙仲和介紹了當時在永嘉的“永嘉學派”學術巨頭們。

當夜姜夔與葉適兩人談到深夜,包括詩詞、音樂、書法、理學、哲學、史學、文學、功利學、金石、時亊等。姜夔也把樓鑰之意說明了,并告知丘崈也準備一同來看望,被樓鑰的“不妥”之辭給攔住了。葉適點頭,表示同意樓鑰的耽心。

第二天,葉適與“永嘉學派”人士陪姜夔和趙仲和在永嘉

觀賞風景區(qū),登臨“吹笙臺”、漫游“池上樓”、觀賞“謝客巖”。漫歩五馬坊、追尋花鹿跡、暢游江心嶼,體驗冬無嚴寒,夏不酷熱城市生活;品賞海鮮美味。

第三天,葉適帶領大家,泛舟楠溪江。

楠溪江兩岸峰巒起伏,地勢險要河流柔曲擺蕩,緩急有度,江水清澈見底,純靜柔和,水底卵石光潔平滑,色彩斑斕。泛舟漂游江上,近觀郁郁灘林,遠眺綿綿群山,俯視澄碧江水,令人心曠神怡。

楠溪江流域特質的山巖中出現(xiàn)峰筆立、崖如削、洞懸壁的奇異景觀,與柔美的楠溪江水景形成強烈對照,極具剛性之美。較為突出有三面環(huán)溪、一峰拔地而起的石桅巖,有姿態(tài)各異、參差筆立的十二峰,有四面絕壁、觀天如井的崖下庫,以及諸如陶公洞、鶴巢洞、天柱峰、棒槌巖之類的奇峰異石,數(shù)不勝數(shù)。楠溪江以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著稱。

楠溪江流域山體的斷裂構造使各支流形成山崖險峻、峽谷深切的復雜地形,產(chǎn)生了多姿多彩的瀑布。其中有百丈瀑,有連續(xù)如梯的三級瀑、七級瀑,有形同蓮花的蓮花瀑,有聲如鑼鼓的擊鼓瀑和打鑼瀑,有藏而不露的含羞瀑,有飛珠濺玉、陽光下彩虹映碧瀑的橫虹瀑,還有在百丈內的溪谷中出現(xiàn)形態(tài)各異的九疊飛流。奇峰峭壁,飛瀑碧潭,構成了層次豐富、動靜有致的獨特景觀。楠溪江享有“天下第一江”的美譽。

姜夔他們?yōu)殚瓋砂叮嫣氐脑煨停瑑?yōu)美的神韻,深邃的意境,不時發(fā)岀“真美”的慨嘆!

第四天早上,葉適與大家往府地西邊的郭公山。永嘉人視郭璞為開城鼻祖,并將西廓山改為郭公山,山腳有白蓮塘,并在郭公山之巔臨江處建了一座富覽亭。

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縣人,西晉建平太守郭瑗之子。東晉著名學者,既是文學家和訓詁學家,又是道學術數(shù)大師和游仙詩的祖師。歷任宣城、丹陽參軍。晉元帝時期,升至著作佐郎,遷尚書郎。郭璞一生的詩文著作多達百卷以上,數(shù)十萬言,《晉書?郭璞傳》稱“詞賦為中興之冠”。

《晉書?本傳?卷七十二》記述一亊:璞以母憂去職,卜葬地于暨陽,去水百步許。人以近水為言,璞曰:“當即為陸矣。”其后沙漲,去墓數(shù)十里皆為桑田。

葉適他們沿著長滿苔蘚的小道緩步而上,片片綠色透過輕靈的雨霧映入眼簾,草叢中,枝葉上,沾滿晶瑩剔透的水滴,潔凈得象剛出浴的仙女,偶爾沾在身上,給人一種莫名的美感。穿過一片濃密的松樹林,芳草萋萋,各色名花爭奇斗艷。繼續(xù)往上攀爬,來到了山頂,郭公山之巔的四周,圍滿雕刻精巧的白玉欄桿,中間有一方形亭臺,臺上筑一氣勢恢宏的朱紅色六角飛檐亭,名曰富覽亭。“富覽亭”三字,筆法遒勁,奪人目光。傳說為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書寫,姜夔在此之前未見,再三品賞,認為“真”!

富覽亭為八柱重檐,頂部覆蓋綠色琉璃瓦,攢尖制紅色寶頂,內柱為四根紅色大木柱,外柱為四根花崗石雕龍圓柱,天窗上精美彩繪藻井,亭子進口處添上王羲之書法,真是美輪美奐,令人叫絕。

他們一行人憑欄遠眺,眼前煙火繁華城市,遠處黛色的群山,顯得愈加神秘壯觀;江中的綠洲—江心嶼,被一團薄薄的、淡淡的云霧鎖定,只依稀可見它那害羞的神韻,彰顯岀她的朦朧之幽美。卻聞甌江那邊,發(fā)出陣陣而細細,如天外來音樂之聲的江水流動聲進入心扉,令人心靜神怡,恰似身在仙境。

郭公山不高,則美不勝收,它因山而美,因江而美,因景而美,更因郭公賦予了它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而美!

唐時刺史張又新登郭公山題詠:“昔賢登步立神州,氣象千年始一浮;南望群州如列宿,北觀江水似龍虬。”也是盛贊郭公山美景。

葉適他們一行觀賞郭公山風景后,坐在富覽亭中椅子上休歇,品賞“烏牛”茶,互相交流,談天論地,杯碰人笑,好不自在與輕松。突然,趙仲和站起來說:“姜先生游覽永嘉數(shù)日,有何收獲?能否來一曲?讓大家開懷除疲勞!”

葉適在一旁鼓勁:“我最欣賞姜先生的詞!在臨安常與樓鑰、黃度、丘崈說“詞以夔為最善!”在永嘉也常說到。姜先生的詞的確是“辭美、韻高、委婉而言及利害!”應該唱一曲助游興!”

姜夔聽到趙仲和提議,以為趙仲和在麗水對對上不服,本不想唱詞回應,“提之任之!”經(jīng)葉適這么一說,他認為該把樓鑰交待的“安慰”任務完成好,有必要“唱一曲”讓葉適明白當今之慮!于是答應了一聲“好!”站起身,四顧一下大家,以示告知“準備開始唱了!”稍低頭一時馬上抬頭說:“夔,現(xiàn)丑一回!”接著姜夔唱出了一曲《水調歌頭》:

“日落愛山紫,沙漲省潮回。平生夢猶不到,一葉眇西來。

欲訊桑田成海,人世了無知者,魚鳥兩相推。天外玉笙杳,子晉只空臺。

倚闌干,二三子,總仙才。爾歌遠游章句,云氣入吾杯。不問王郎五馬,頗憶謝生雙屐,處處長青苔。東望赤城近,吾興亦悠哉。”

姜夔一曲音落,趙仲和帶頭鼓掌并說:“晚霞中的富覽亭被姜先生唱活了。王羲之的書法與五馬坊,可以不問;子晉臺空空,謝公雙屐已遠,時序遷移,只有江山美!詞好曲好!體現(xiàn)了此次快樂之游。只是杯可改懷。“云氣入吾懷”,恐要更大氣些!”

趙仲和沒有聽懂姜夔的詞意,認為只是應景而作,所描述的是“游賞情景,”所表達的是“無為而自得”的情懷。

“不可改!”葉適被姜夔的詞帶入了沉思。“姜先生透過茶杯中飄起的云氣看到屈原《遠游》的內心世界,王羲之的書法與其五馬坊是可以不問,但王子晉的“心”不可無;謝靈運的“志”不能丟。此詞專為我而作也!讓我無地自容!”

葉適是知姜夔之心,懂姜夔之意!

姜夔《水調歌頭》富覽亭永嘉作詞中提到王羲之、王子晉、謝靈運三人。有“子晉只空臺”、“不問王郎五馬,頗憶謝生雙屐”句。

王羲之出身于名門,望族瑯琊王氏,從曾祖王覽與《二十四孝圖》中的王祥為同父異母異兄弟,王覽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從伯父王導官至太尉,父親王曠官淮南太守。14歲時,家族助晉室南渡建立東晉于江南建康,與陳郡謝家同為東晉著名家族,唐詩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句。羲之16歲時,被太尉郗鑒相中為“東床快婿”。初為秘書郎,后由征西將軍庾亮薦為寧遠將軍,改任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因與揚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辭官不再出任。王羲之擅長書法,少從衛(wèi)夫人學書法,后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博采眾長,精研體勢,一變漢魏以來波挑用筆,獨創(chuàng)圓轉流利之風格,隸、草、正、行各體皆精,被奉為“書圣”。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臨摹本。其行書《蘭亭集序》、草書《初目貼》、正書《黃庭經(jīng)》、《樂毅論》最著名。

姜夔酷愛《蘭亭序》,家中藏有《蘭亭序》四本,日日研習,常將所悟所得跋其上。《蘭亭集序》經(jīng)姜夔“質疑”而后世認證王羲之無此書法,可王羲之“書圣”地位不變。

謝靈運,原名謝公義,字靈運。是開創(chuàng)山水詩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詩特點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貫注其中,但有些詩字句過于雕琢,描寫冗長,用典、排偶不夠自然。東晉末年劉宋初年的文學家,詩人。祖籍陳郡陽夏。祖父謝玄,晉車騎將軍;父謝瑍,不慧;其母劉氏為王羲之外孫女。他是中國山水詩的開創(chuàng)者,是第一個大量創(chuàng)作山水詩的詩人。詩與顏延之齊名,并稱“顏謝”。東晉時,他18歲襲封康樂公,劉氏南宋朝建立后,按例被降為康樂侯,故又稱“謝康樂”。謝靈運因是名公子孫,才能出眾,認為自己應當參與時政機要,但宋文帝對他“唯以文義見接,每侍上宴,談賞而已”。在朝不得志,曾外任永嘉太守、臨川內史等職。好營園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種“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后齒”的木屐,后人稱之為“謝公屐”。

永初三年,由于劉宋王朝對謝家始終懷有疑忌,謝靈運被降為永嘉太守。謝靈運自恃門第高貴,又才華橫溢,非常高傲,曾說,天下才共有一石,建安詩人曹植獨得八斗,我得一斗,余下一斗由自古以來及現(xiàn)在的聞名之人共分。他恃才傲物,自以為在政壇上應受到格外的器重,殊不料反遭朝廷排擠,被調離京城建康。所以在郡心情煩悶,不理政務,一味縱情山水。平日寫寫詩文,以宣泄胸中塊壘。一年后,稱疾辭官。

劉宋文帝元嘉八年,宋文帝又讓他出任臨川內史,但他還是不理政事,終日出游,被地方官員糾彈,要治他的罪。謝靈運不服,反把有關吏員扣押起來。他還賦詩一首:“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將劉宋王朝比作暴秦政權,并以張良、魯仲連自比,暗示要像他們那樣為被滅亡的故國復仇雪恥。這種行為和言論,加重了他的罪名,被判免死流放廣州。可是剛到廣州,朝廷的公文又到了,誣他又犯下了新的叛逆罪,命令將他就地正法。元嘉十年十月謝靈運在廣州被處當街斬首,死時年僅四十九歲。

王子晉,周靈王的兒子。王子晉從小就是個非常聰明而有膽識的孩子。據(jù)說在他十二、三歲的時候,正趕上連降大雨,洛邑附近的谷水和洛水合流,洪水漫過了堤岸,幾乎要沖毀王宮。靈王著了急,忙命人運土堵水,王子晉為了勸止周靈王不要決洛河之水,這樣雖然會防止洪水沖決宮殿,但卻會使洛陽百姓生靈涂炭.講了一套“川不可壅”的大道理。他的諫言使他的父皇周靈王大為震怒,將他貶為庶人.他因此憂郁成疾,僅16歲就死了.百姓感其恩德,就以平時的稱呼“王子“而流傳。

王子晉因直言、關心百姓而遭“貶”。謝靈運因才高、有復國志而遇“斬”。“關心百姓”與“有復國志”,這在南宋時是最需要的道德操守。姜夔在詞中說“處處長青苔”,在指責當時政局:最需要的道德操守離得太遠了!

姜夔詞的開拍“日落愛山紫,沙漲省潮回。”句,是告知葉適:不要對朝庭抱什么幻想,也不要以朝庭用否而決定人生價值。江山是我們的,要珍愛其壯觀與美麗,淪海桑田,時序變遷,天生我才要善用。姜夔在詞收拍用“東望赤城近,吾興亦悠哉。”南宋時赤城為金的地域。赤城山在浙江臺州天臺西北。葉適以為此赤城當指金國,在說金滅宋之心“近”。特別是一個“悠哉”之辭,字的本意就是“憂思”。姜夔在憂患之中也在提醒葉適要保持憂國憂民之心!

葉適在姜夔游浙東之后,就搬家永嘉水心村,專心研究學問與講學,十余年含辛如苦的堅持,奠定了他在“永嘉學派”中的“代表”地位,并完成了他的《水心文集》巨作。葉適的“功利之學”思想、憂國憂民意向、厚民富民之心、抗金復國志,也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姜夔的浙東游,不僅僅是留下了“記游”詞,也留下了值得趙仲和、葉適等人“激賞”到折節(jié)程度的才華和足以讓世人稱頌的那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宁县| 宝清县| 双流县| 集安市| 如皋市| 岳阳市| 镶黄旗| 新宁县| 安徽省| 江西省| 日喀则市| 玛曲县| 卓资县| 彭泽县| 石泉县| 遵义县| 黄浦区| 大同市| 金阳县| 嘉峪关市| 临沂市| 克山县| 泰和县| 铜陵市| 且末县| 方山县| 临西县| 连云港市| 比如县| 临城县| 江城| 临武县| 玉门市| 江西省| 南通市| 府谷县| 梁河县| 龙岩市| 辽阳县| 北碚区| 岳普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