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空花月影自逍遙
- 離歡鑒
- 東臨溪
- 1072字
- 2019-01-26 23:19:40
又是江天暮雨,煙樹籠愁之時。狄含英斜倚山枕,向著窗外若有所思。
荻岸邊,撫箏獨坐之女英,青發長及于地,神凝秋水,自醉于山色之中。
一人秣馬而歸,玉立于皋丘之上,遙視幽姿。
澤蘭猶在,昔愛難追。誰謂我無憂,積念發狂癡。
清淚滾落無息。狄含英自是未曾料及,二十載仇恨離苦,到頭來卻終要為故人徒流一行熱淚。
弟子們見她病榻纏綿,自是蕭瑟布滿。唯獨孤煙月每日仍是笑語盈盈,不見哀色。
狄含英將她喚至房中,望著她一張花萼一般的臉,悵悵然不知從何開口。或許,她想告訴她千百種道理,萬千種心得,好教她能行走得更輕松,哪怕是有驚無險。但風波歷盡,才知道理不過是道理罷了。她伸了手,摸索著握住獨孤煙月之手,“煙月,為師一向言無禁忌,看似快樂無束,實則多因心中茫然無靠,這才由著性子左右折騰。我為人好強,為了不必要的一口閑氣,終致天涯零落。原本以為余生,不再為情所困,故此一心向道,卻終無所獲。”
“嗟悔無及又待怎樣。年華隨風老,萬事皆成空。煙月,不管以后你走了一條怎樣的路,不要輕易拋卻自己的堅守,不要逢迎媚世,欺人欺己,如此,或許也可清白而來,清白而去。”
“人世之中,處處皆是誘惑。或名,或利,多少會蝕了人的心性,稍一動搖,便很難獨善其身。這便是為師不讓你過早沾染市井之氣的緣故。”
“若有來世,為師只愿做一株無知無覺的草木,蒼蒼然生于天地之間,即便一載春秋,有過一眼繁華,便已足夠。”狄含英強忍紅淚,又徐徐向獨孤煙月交代些細致之事,后來倦意侵襲,便自顧睡了去。
夢中,不知誰人在何處吟誦“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馨香易消歇,繁華會枯槁。悵望何所言,臨風送懷抱……。”
天珠派的九位女子,一字坐于院中長階上,各有所思。
檐角下的風鈴時時送來風音,襯得懷抱于丘壑之中的這處舍宇愈加空寂。
酒可助興,亦可興悲。
酒壺空了又空,卻飲得一眾人淚下如雨,飲之又飲。
獨孤煙月的眼前,不斷憶起師父坐于玉蘭樹下,與幾位慕名而來的女賓品茗清談的那個場景。師父說得意興連綿,偶有驚才絕艷之句,道一聲“此身自是逍遙境,得逍遙時且逍遙”,何其快活如仙。
愈是求之切切的,愈是求而不得。
獨孤煙月常去崖邊獨坐。她不知為何自己是個孤兒,她不丑,不笨,卻偏偏無親可依。
師父一心欲擺脫愛別離之苦,寄情于逍遙之說,現在看來,終是自欺欺人。
既然無法擺脫,又何必擺脫。既然無法忘卻,又何必忘卻。
當獨孤煙月自己后來也有了一番愛憎之欲,才深深明了如斯。
梅信陵所贈的那幾枝珍珠梅還開在瓶間,然而短短數日……。梅信陵曾一撫她之頭,笑曰:“小女怎識愁滋味。”
繞屋之樹年年歲歲,綠而不盡,但塵埃里行走之人,又能經過幾多四季,盛得了多少悲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