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互聯網影響下的鄉村社會關系變遷

——以江蘇省某淘寶村為例

向璐向璐,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人類學系2014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都市人類學,電子郵箱:xianglu abcd@163. com。

摘要:作為互聯網時代中國鄉村發展的新亮點,“淘寶村”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改變中國的鄉村。“淘寶村”的出現,改變了傳統農村的經濟結構,并且對鄉村的傳統社會關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本文以江蘇省某淘寶村為例,剖析在“淘寶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鄉村社會關系的變遷。研究表明,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之下,“淘寶村”的社會關系呈現主干家庭越來越緊密,家庭與家庭之間的關系走向疏遠的狀態。同時,村民在人際交往方面越來越“理性化”。

關鍵詞:互聯網 鄉村 社會關系 淘寶村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中國社會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淘寶村”正是在互聯網的影響和作用下出現的新現象。根據阿里研究院的定義,“淘寶村”現象是指聚集在某個村落的網商,以淘寶為主要交易平臺,以淘寶電商生態系統為依托,形成規模和協同效應的網絡商業群聚現象。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編著《中國淘寶村》,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前言。簡單來說,“淘寶村”現象就是某村農民集體開網店的現象。同時,阿里研究院對淘寶村的認定提出了三個標準,使“淘寶村”的概念得以具體化并且可以測量和統計:第一,交易場所、經營場所在農村地區,以行政村為單元;第二,在交易規模方面,電子商務的年交易額達到1000萬元;第三,在網商規模方面,本村注冊網店數量達到50家,或者注冊網點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的10%。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編著《中國淘寶村》,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前言。“淘寶村”的出現與發展,使傳統鄉村卷入一場史無前例的社會變遷進程之中,對鄉村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推動了鄉村經濟社會的轉型,加速了鄉村都市化的進程。在快速變化的過程之中,鄉村的傳統社會關系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一 互聯網時代鄉村社會關系研究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對中國社會特別是中國鄉村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隨著鄉村工業的發展,之前較為封閉的鄉村社會開始向現代轉型。在這個過程中,鄉村社會關系的變化顯得尤為明顯。

談到中國鄉村社會關系,繞不開費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費孝通先生在對我國傳統社會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中國傳統社會關系的特點:“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產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第26頁。區別于西方社會的“團體格局”,中國的社會關系處于一張復雜的關系網中,這張關系網的中心是個人。從個人出發,推出的一圈圈波紋似的社會關系格局即“差序格局”。“差序格局”建立在中國傳統的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社會結構基礎之上,可見血緣是第一位的,再根據地緣、業緣等其他因素來劃定遠近親疏。在以農業為主的傳統農村社會中,“差序格局”表現為沒有陌生人的“熟人社會”。費孝通先生認為傳統農村的封閉性和穩定性,決定了鄉村人際關系具有熟人社會的性質。“差序格局”與“熟人社會”等概念的提出,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也啟發學者不斷對中國鄉村社會關系進行研究與探索。

伴隨著改革開放,工業化和城市化不斷促使鄉村社會轉型,這也使得鄉村社會關系呈現不一樣的態勢。折曉葉的《村莊的再造——一個“超級村莊”的社會變遷》是對深圳市萬豐村的研究。書中描述了萬豐村十年來的變遷過程。作者通過對變遷的社會過程的探索,觀察村莊內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傳統與現代工業組織和城市社區之間的沖突和共生關系。二者在村庒中是獨立存在、各自運作,同時又共生互融的。折曉葉:《村莊的再造——一個“超級村莊”的社會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第364頁。這種所謂的村莊內生社會結構即為一種建立在“利、權、情”基礎上的“內合作體系”。所謂利益秩序,“是合作者出于獲利目的而結成的合作格局,它以合作時支付的‘本錢’,如土地和資金為依據。具有強烈的排他性,不允許合作利益圈子以外的任何人分沾”。折曉葉:《村莊的再造——一個“超級村莊”的社會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第88~89頁。所謂權力秩序,“是合作中最終以誰為行動主導和中心也即是社區資源流向哪里或由誰控制的問題”。折曉葉:《村莊的再造——一個“超級村莊”的社會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第90頁。所謂情義秩序,“是說合作行動不僅是出于單純獲利的目的,而且也出于人情的關照、親族的情感和道義的責任。村莊在這種秩序中形成了相互扶助、扶貧濟困、共同富裕的合作取向”。折曉葉:《村莊的再造——一個“超級村莊”的社會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第214~216頁。這種“內合作體系”仍然建立在傳統社會關系基礎之上,具有較強的排他性與封閉性。而工業的發展和城市化又衍生出“外合作體系”。“外合作體系”則是鄉村在原有的“內合作體系”的基礎上順應時代發展而做出的改變,是一種非家庭的合作體系。

楊善華、侯紅蕊認為:“在當今走上了工業化道路的農村,社會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遷,親屬之間關系的親疏越來越取決于他們在生產經營中相互之間合作的有效和互惠的維持。值得一提的是,當這種關系親疏的改變出現之后,它卻不可能把自己仍局限在生產經營的范圍之內,而是極有可能出現向農民的日常生活滲透的趨勢,從而逐漸使農民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交往也受利益的支配以至全面改造原有的關系親疏的格局。無論農民親屬之間的這種合作和互惠是發端于他們經營的企業內部還是發端于家庭之間的聯合和互惠,其最終的結果可能都會是這樣——理性全面進入農民生活,從而讓正式關系帶上更多的人情味,同時又使非正式關系具有更多的理性,并且,如果需要并存在可能,則盡量將正式關系轉化為非正式關系。”楊善華、侯紅蕊:《血緣、姻緣、親情與利益——現階段中國農村社會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趨勢》, 《寧夏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第58頁。他們把這種趨勢概括為“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而這種新的格局正是與新的生產方式相適應的。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新的生產方式的出現,使得鄉村社會關系發生了改變。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鄉村社會關系一直在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時代的變遷。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開始全面影響人們的生活,并且從方方面面改變著整個社會。在新的社會背景下,中國鄉村社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淘寶村”正是互聯網和中國鄉村相結合的產物。而面對全新的生產方式,“淘寶村”也必將呈現不同的社會關系,因此,對“淘寶村”社會關系的研究就具有了嶄新的意義。不僅如此,“鄉村社會關系結構作為一項基礎性研究成果,是從深層次挖掘的鄉村社會特征,直接體現了鄉村的基本社會結構性特征,其準確的把握對于其他理論研究,特別是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因此一直受到鄉村研究者的高度關注。但進入現代階段的鄉村社會關系研究,卻一直沒有力作出現,很多鄉村研究者仍然頻繁地到西方漢學家們對50年甚至100年前的中國鄉村研究的成果中尋找理論支持,費孝通先生20世紀30年代的研究結論,也持續地被引作為現代鄉村社會研究的理論前提,甚至作為政策制定的理論基礎”。徐曉軍:《內核——外圍:傳統鄉土社會關系結構的變動——以鄂東鄉村艾滋病人社會關系重構為例》, 《社會學研究》2009年第1期,第66頁。綜觀之前的研究,學者們運用“傳統—現代”的分析路徑,在“差序格局”這個傳統的社會關系結構下,對新的社會變化進行進一步的闡釋。互聯網作為新的變化因素,也將受到關注,以期獲取一定的理論意義。

二 鄉村中的電商家具王國:田野點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沙集鎮東風村為田野點。作為最早出現的三個淘寶村中的一個,東風村可謂榮譽滿滿。2010年9月在第七屆全球網商大會上榮獲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最佳網商沃土獎”。2013年榮獲首批“中國淘寶村”的稱號。而在十年前,東風村還是一個貧窮的蘇北小村莊。十年來,這個小村莊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東風村是睢寧縣的東大門,與江蘇省宿遷市耿車鎮僅一河之隔。村內道路縱橫交錯,地理位置優越,與沙集鎮相連。全村總面積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89畝,轄11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180戶,總人口5108人。以前的東風村是我國傳統農村的典型代表,用當地流行的一句話就可形容東風村之前的產業情況:“戶戶種小麥,路北磨粉面,聯合燒磚瓦,全鄉收破爛。”東風村的村民在改革開放前主要靠農業種植和傳統養殖為生,當地人均耕地不足,同時養殖業的風險又比較大,因此村民的收益一直不高。改革開放后,隔壁的耿車鎮村民依靠廢舊塑料回收加工,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耿車模式”也成為中國鄉村發展的一種特色模式。一河之隔的東風村的村民也開始模仿,幾乎全村人都投入了“破爛堆里淘金”的大潮之中。廢舊塑料加工逐漸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為村民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但是廢舊塑料加工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聽村民說,以前的東風村,家家戶戶門口都堆滿了廢棄物,環境骯臟不堪。廢舊物品溶解過程中又會產生難聞的氣味,同時工業廢水對土壤也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雖然村民賺到了錢,但東風村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破爛村”。

東風村淘寶之路的開啟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帶頭人——孫寒。80后的孫寒,2006年大學畢業后,出于種種原因回到家鄉東風村,在淘寶網上注冊了一家網店。一開始嘗試出售手機充值卡,有了意外的收獲。于是,孫寒從手機卡,到剃須刀、吹風機、家庭小擺設等小商品,不斷進行嘗試。最終,他和同村叫陳雷的年輕人找到了自身優勢,決定把網絡銷售商品重點放在簡約、時尚的木制家具上。他們兩人在村里找到木匠師傅制造了簡約風格的板式組裝家具,沒想到在淘寶上大賣特賣。孫寒二人開網店賺大錢的事,激起了村民的興趣,于是開網店賣家具迅速被仿效。由此,電子商務在東風村悄然興起,而家具制造業也成為當地的一個支柱產業。現在,85%的村民在淘寶上賣東西,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小小一個村莊有50多家物流、快遞公司,20多家專業家具公司,家具配件廠、材料貼面廠、木材批發廠等一應俱全。此外,還有數不清的小型加工廠。東風村的家具生產規模也經歷了不斷升級的過程。最開始,大都以家庭作坊的模式生產,以家庭成員為主,場地幾十平方米,設備幾萬元。到2012年,隨著網店經營規模的擴大,開始變成前店后廠的模式,這也是現在東風村最主要的模式,家庭成員已經滿足不了產銷的需求,因此往往會雇人工作,場地也從幾十平方米擴展到幾百平方米,設備也提升到幾十萬元。2014年至今,一些大型的網店開始公司化運營,開辦專業的家具生產廠,雇工幾十人,廠房面積達幾千平方米,設備價值甚至在百萬元以上,開始真正走上專業化的生產道路。

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筆者在東風村進行了近八個月的田野調查。一方面,通過多次進入不同規模的網商家中和工廠,觀察他們的日常生活狀態,對他們進行結構式或半結構式的訪談,累計訪談百人以上。另一方面,筆者通過多次參與某一網商的家庭活動,以期對東風村社會關系的變化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調查,獲取更為真實的信息。

三 生計模式的改變帶來社會關系的變化

對于東風村的村民來說,開網店最明顯的變化即為生計模式的改變。從農民變成網店老板,在這個過程中,東風村村民的網店經營模式有自己的特點。首先從空間上看,現在村里大部分網商仍處在前店后廠的生產經營模式之中,具體表現為生活空間和生產空間的結合。這種家庭作坊式的運作模式,往往是全家人一起上,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會參與其中。其次從時間上來看,傳統的農村作息習慣,因為生計模式的改變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在代與代之間有不同程度的表現。負責網絡銷售的主體通常為年青的一代(以80后和90后為主),他們不會像父輩一樣每天仍是“日出而起”。在筆者的調查對象中,95%的子代表示自己的起床時間在早上8點到9點之間,這與父輩6點之前起的習慣存在一定的差別。而晚睡對于子代而言更是家常便飯,網購的高峰往往是晚上,所以晚上是他們最忙的時候,常常到半夜12點子代才結束一天的工作。可以看出,子代的作息時間隨網絡銷售量的變化而變化。全村人最忙的時間是每天下午5點到7點,每當這時候村里就是一番熱鬧的景象。前幾年,村里道路沒修好的時候,每到發貨時間,主干道都被堵得水泄不通。因為全家人要忙著包貨發貨,發完貨再吃晚飯,因此當地晚餐的時間也隨之推遲,通常要推到晚上8點到10點。可以看出,東風村村民的時間隨著網絡銷售的客流高峰和發貨時間而改變。東風村村民的生計模式已經從以前的農業生產與廢舊塑料加工轉向電子商務,而農村電子商務的形成依賴于生產和銷售相結合的前店后廠的模式。筆者正是想探討這種互聯網影響下的生計模式的改變對整個鄉村社會關系的影響。

(一)家庭關系的變化東風村的網商以主干家庭為主,因此本文所探討的內容也以主干家庭為主。

在前店后廠的模式當中,最為突出的特點即是兩代分工明確。通常由年輕的子女負責網絡銷售(以80后和90后為主),他們的父母負責家具生產以及管理。用本地人的話來說,現在的東風村處于“家家戶戶無閑人,人人手中有猴牽”的狀態。


之前覺得村里那些愛玩電腦的(孩子),都是不學好的人,沒想到這玩電腦還真的能掙錢,我一開始也不相信,后來生意越做越大,掙了錢,我才覺得互聯網還真是個好東西。(夏某,56歲)

說也奇怪,做了淘寶之后,都沒什么時間吵架了,每天都很忙,我負責打包做飯,兒媳婦兒子看電腦,他爸就負責拿貨看工廠。現在只想把生意做好。(王某,48歲)


之前東風村的村民閑暇時間比較多,婆媳之間吵架現象比較多。電商的興起使家家戶戶勞動起來,都投入電商的事業之中,吵架現象減少。同時,透過對電商的認同,增加了代與代之間的相互了解和認同,代際矛盾得以緩和。

另外,因為子代對互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的認識與了解遠遠高于親代,因此在從事電子商務的家庭之中,子代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親代降為從屬的地位。


我的網店是2014年開的,一開始我在別人家拿貨,后來銷量慢慢增加,我自己開始辦工廠,我爸去年回來幫我打工。(夏某,23歲)

以前都是兒子聽老子的,現在都反過來了。(王某,51歲)


可見,正是由于對互聯網等新事物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子代和親代在家庭中位置和分工得到改變。子代在家庭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親代也不斷從子代身上學習和接受新的事物,親代的社會適應力也得到了提高。

而這種家庭關系變化的原因,筆者認為是子代對親代的文化反哺。“在親子之間發生的這種‘文化反哺’現象所涉及的內容和范圍十分廣泛,從價值觀的選擇、生活態度的認定、社會行為模式的養成,直至對各種新器物的了解和使用。”周曉虹:《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代際革命》,商務印書館,2015,第438頁。而在本文的案例中,子代更多的是將信息時代中電子商務知識、技術、觀念傳遞給親代。傳統鄉村家庭,“父為子綱”的教化準則決定了由親代及子代的單向教化模式。而在淘寶村,傳統親子傳承正在發生倒置。在快速變遷的互聯網時代,親代逐漸喪失教化的絕對權,同時子代在某些方面開始影響親代,親代在某些方面開始向子代學習。

(二)親屬關系的變化

在初期,親屬之間的互助關系促使淘寶村迅速形成與發展。一開始,村里做淘寶賣家具的人是很少的,以孫寒以及孫寒的鄰居與發小為主。他們擔心村里做淘寶賣家具的人會越來越多,私底下曾有一個“保密協議”。他們互相之間約定不能將在淘寶上開店鋪賺錢的竅門告訴其他人。但是沒過多久,“保密協議”就“不攻自破”。其一,村里的人看到這幾家每天都有快遞來來往往收貨發貨,這引起了他們的關注。在一個較為封閉的鄉土社會中,信息的傳遞是較為迅速與對稱的,因此很容易產生漣漪效應。其二,去請教他們的不是親戚就是朋友,他們自己也很難拒絕。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在淘寶村形成初期,正是因為“淘寶村”落點在“村”中,建立在熟人社會的基礎之上,親友之間的信息共享與互相學習使網商迅速壯大,“淘寶村”得以形成。

但是隨著“淘寶村”的不斷發展,這種互助的關系反而漸漸弱化。

當筆者問到現在全村都在做淘寶,鄰里親友之間有什么交流嗎?回答如下:


現在什么不會都自己在網上查。

不交流,自己家做自己家的。

兩兄弟也不能一起做,村里有一開始一起做的,最后都分開了,自家做自家的。

有時候會問一下我哥,但是操作起來還是靠自己。

我的好朋友都是和我賣不一樣的東西,賣一樣的東西就做不了朋友了。


村民們在走上網商之路后,反而處于一種“各自為戰”的狀態。到底是什么原因帶來了這種變化?其一,鄉村的熟人社會使網商的擴散與發展有天然的優勢。在這么小一個鄉村社會里,人與人之間往往處于一張復雜的關系網中,彼此的關系是較為緊密的。因此,在早期,村民很難拒絕來自自己親友的詢問。但是隨著淘寶村的發展,一方面,他們受到“淘寶時間”的約束,一天基本沒有太多的閑暇時間。另一方面,在網絡銷售的過程中,經濟理性開始逐漸影響他們,甚至主導他們的生意決策。例如,當筆者問到他們在選定板材的時候會不會優先考慮照顧經營板材的親戚的生意時,他們的回答基本都是不會。他們的選擇通常是基于自己的需求,比如要最便宜的板材或者要質量好的板材,這完全是理性的經濟行為。其二,隨著對淘寶和互聯網的了解不斷深入,互聯網也豐富了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甚至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以前不會做淘寶需要跟別人學,現在新的技巧在網上就可以輕松學到。大學剛畢業剛開始做淘寶的年輕人大都是在網上自己學習開網店。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已經深入村民的生活中,改變了村民的觀念意識,他們會主動在互聯網中尋求信息和幫助。

四 結語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淘寶村”的社會關系處于傳統與現代互相交織的狀態,呈現新的特點。其一,隨著電商的發展,大量農民工返鄉從事電商的工作。每個小家庭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工作占據了大量的時間,這使得村民大部分時間都在“家”這個空間之內。整個電子商務的經營需要發揮每一名家庭成員的作用,因此,主干家庭中的關系呈現越來越緊密的狀態。其二,家庭與家庭之間的關系走向疏遠。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村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向城市生活方式靠近,鄰里交往的空間和時間都被壓縮。正是因為業緣關系帶來的競爭壓力,迫使他們只能靠自己,村民之間的關系開始普遍疏遠。其三,社會關系的“理性化”。村民在社會交往中,越來越多地考慮經濟利益。比如對朋友的選定往往建立在經濟上有合作又不互相沖突的基礎之上。同時,在經濟活動中也從自身利益出發,而逐漸忽略感情因素。

參考文獻

[1] 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編著《中國淘寶村》,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2]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 郭于華:《農村現代化過程中的傳統親緣關系》, 《社會學研究》1994年第6期。

[4] 賀雪峰:《新鄉土中國:轉型期鄉村社會調查筆記》,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 徐曉軍:《內核—外圍:傳統鄉土社會關系結構的變動——以鄂東鄉村艾滋病人社會關系重構為例》, 《社會學研究》2009年第1期。

[6] 楊善華、侯紅蕊:《血緣、姻緣、親情與利益——現階段中國農村社會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趨勢》, 《寧夏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

[7] 折曉葉:《村莊的再造——一個“超級村莊”的社會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和县| 吴桥县| 五家渠市| 萍乡市| 扶余县| 襄城县| 长岭县| 金秀| 金湖县| 化隆| 东阳市| 镇平县| 永泰县| 密山市| 马山县| 上虞市| 黄骅市| 嘉荫县| 乌兰县| 滦南县| 会宁县| 石渠县| 灵武市| 云和县| 北海市| 绥化市| 静乐县| 溧水县| 洛川县| 德江县| 茂名市| 东丰县| 麻栗坡县| 新闻| 方正县| 泰和县| 东乌| 宕昌县| 新河县| 上杭县| 钟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