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社區化服務與治理
- 吳業苗
- 525字
- 2019-09-20 15:53:59
第二章 農村社區服務的樣式與模式
不同社會形態下農村社區服務的樣式不盡相同。在傳統農村社會里,農村社區的公共服務非常稀缺,居民的生產、生活服務更多來自市場購買、親戚幫扶和鄰里互助;在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時期,“政社合一”的管理體制將農村社區高度集體化,只能由社隊集體組織為農民提供服務;而在“后人民公社”時期,農村社會去集體化、去組織化,傳統農村的互助、合作服務快速復活,市場服務和公共服務也相繼登場,農村社區服務日趨多元化。如今,農村社區處于轉型、升級中,其服務除了要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與城市社區服務對接,還需要發揮政府的主體作用,著力化解農村社會的一些棘手問題。并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擁有不同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模式。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鄉村建設以來,中國農村社區服務在鄉村建設運動時期、集體化時期和改革開放后形成了合作社與教育共同驅動的服務模式、先生產后生活的服務模式和公共服務下鄉的三大模式。這些社區服務模式所提供的服務內容有較大差別,其中蘊含著政府力量與社會力量的博弈。不過,單靠某一個力量強大不一定就有高效的社區服務,只有“強政府”、“強社會”與“強市場”聯手,打造多元合作的服務模式,才能為農村社區居民提供既好又多的公共服務、公益服務和經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