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會試下第
- 心即世界:王陽明傳
- 梁啟超等
- 627字
- 2018-11-29 11:23:16
弘治六年(1493),陽明二十二歲
陽明到了二十歲左右,經、史、文章,一天深似一天,修身功夫,也同時并進,便想進探宋朝許多大儒所講的“格物”(注:這“格物”兩字,出在《大學》經文。當年曾子述孔子之言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所以這“格物”之學,是最初一層功夫,也是最深一層功夫。)之學。
陽明那年隨父親住在京里,遍求北宋大儒朱熹所著遺書,細細研讀,知道宋儒解釋這“格物”二字,是推求各種事物原理之意,并且說:“眾物必有表、里、精、粗,連一草一木,都涵著至理。”他見衙署中種著許多竹子,便去推求竹子的原理。哪知沉思默想了多時,依舊不得其理,反把病都想出來了,嘆口氣道:“這圣賢怕沒有我的份數了!”才把這個念頭撥開了去,專心辭章之學。
二十一歲,陽明中過壬子科浙江舉人。明年春天,到京會試,竟至落第,親朋都求勸慰,獨有宰相李西涯戲道:“你今天不第,來科必中狀元。”便命試作《來科狀元賦》。陽明提筆立成,許多老輩,都嘆為天才!退后,有位忌才的說:“此人取得上第,眼中還有我輩么?”等到弘治九年丙辰,再去會試,果然被忌者暗中摒斥。有個同舍的為著不得登科,羞憤異常。陽明勸道:“世人多以不得登第為恥,我反以不得登第,就動了自己的名心算大恥。”當時識者聞得此言,很為嘆服!自此陽明依舊南歸,和一班名士,結社龍泉山中,對弈、聯詩、飲酒、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