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結構與中國轉型模式
- 周冰
- 377字
- 2019-07-26 15:43:01
第一篇 論體制概念及其與制度的區別
內容提要:經濟體制概念的廣泛流行是改革啟動的需要。它是指一個社會經濟體為了自身的存在和發展而實行的一整套組織、制度和機制的總和,是一個社會經濟體的存在狀態和形式。體制可以作為制度的集合概念,但它涵蓋的范圍大于制度,包含制度以外的組織、行為主體和機制等內容。嚴格區分體制與制度兩個概念,是轉型經濟學發展的需要,能夠為認識和分析體制的內部結構打開大門,也有利于制度變遷理論研究進一步深化。
關鍵詞:體制 制度 概念界定 體制特征
轉型經濟學是以經濟體制從一種模式轉變為另一種模式的變化過程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分支,因此很自然地,經濟體制或者說體制就是轉型經濟學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概念。理解體制概念的關鍵是要把它和制度概念正確地區分開來。那么,究竟應當如何界定體制概念?體制和制度兩個概念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這就是本篇所要探討的問題。
推薦閱讀
-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十三五大戰略
- 中國傳統政治話語的體系建構:以《韓詩外傳》為例
- 中國形象全球調查(拉薩卷)
- 尋路鄉土:梁漱溟、晏陽初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比較
- 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文選(2012-2015)
- 共青團與相關團體關系研究:歷史的視角
- 天下為公:中國社會主義與漫長的21世紀
- 日出東方:中國共產黨創建紀實
- 中國社會政策進步指數報告(2018)
- 雙重國籍問題與海外僑胞權益保護
- 大國興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線之爭
- 國民政府對地方實力派的整合(1928~1937)
- 中國十八章:小康社會建設進程中的科學發展實景
- 卓越城市創新街區(谷臻小簡·AI導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