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結論

根據前文對后發理論的梳理和比較優勢動態化問題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后起的發展中國家實現趕超取決于三方面因素的轉化,即技術差距向后發優勢的轉化,吸收能力向社會能力或國家能力的轉化,技術追趕向技術趕超的轉化。后發優勢為后起國家的趕超提供了一種理論支持和戰略激勵,技術趕超則為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后來者的優勢提供了可行的路徑。但是,只有實現上述幾方面的轉化,后發優勢才可能從理論變為現實,后起國家才可能由滯后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這一轉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系列比較優勢要素積累和更新的過程,由此表明,后發優勢理論與趕超學說和比較優勢動態化理論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

(2)技術趕超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持續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技術的線性發展特點和非線性技術突破的現象,為后起國家實現趕超戰略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技術的線性發展特征突出了技術積累和制度演變的必然性。在技術線性發展的約束下,國家發展在理論上需要順應比較優勢原則;然而,技術發展的歷史從來沒有否定技術突變的可能性,非線性發展也存在于很多技術領域和產業領域,但是,順應比較優勢還是實現“有限趕超”或全面趕超,其成功與否均取決于比較優勢的動態化實現程度。

(3)比較優勢來源的演化邏輯和比較優勢陷阱的存在,以及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的緊迫性,從理論和現實兩個層面凸顯了比較優勢動態化的理論價值和政策含義。依靠比較優勢的動態化,可擴大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空間;社會或國家能力的構建與改進,將進一步增加中國經濟增長的彈性。我國的資源稟賦優勢是有限的,類似生態環境和低成本要素等方面的優勢正在喪失,我國的比較優勢主要有賴于內生變量的積累和創造。我國的經濟規模和市場化經濟改革的有利條件,將有利于我國激活專業化的社會分工、人力資本積累、研發與“干中學”機制、市場一體化和產業的集聚等內生比較優勢的重要變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邵武市| 雷波县| 高清| 仁寿县| 南江县| 蓝田县| 从江县| 九龙县| 屯昌县| 扎鲁特旗| 龙胜| 安仁县| 利辛县| 页游| 朝阳县| 孝感市| 安阳县| 宣城市| 岳阳市| 淮北市| 苍溪县| 扶绥县| 定陶县| 淳化县| 衡水市| 商丘市| 新宁县| 烟台市| 阿鲁科尔沁旗| 那曲县| 城固县| 乐亭县| 曲靖市| 洪泽县| 葵青区| 车致| 民县| 泰宁县| 平原县|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