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市場篇 Market Reports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并購市場發展報告

摘要:近年來,中國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并購規模快速增長,并購金額從2013年的3950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072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8.4%,快于全市場并購金額增長率8個百分點。在經濟改革的內在驅動和政策護航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在2013~2015年經歷了高度繁榮,并購金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08.2%。2016~2017年企業更加注重并購與自身戰略、業務的協同性,以 A 股上市公司為例,圍繞產業鏈展開的并購占比達到46%樣本為首次發布并購重組公告后半年內股價漲幅前50的A股上市公司。,比2013~2015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從并購地域來看,我國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迅速崛起,中國企業“出海”意愿強烈,并購金額從2013年的598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96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4.6%,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依然是高新技術產業跨境并購的首選市場,同時“一帶一路”倡議也推動沿線國家與地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跨境并購新的布局方向。從并購產業來看,我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多產業均衡發展的格局。從并購資本市場來看,資本支持是并購成功的關鍵要素,境內上市公司是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的中堅力量,現有并購依賴現金支付,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將有助于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發展。


關鍵詞:并購特點 業務協同 科技創新 資本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正處在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時期;從國內看,以往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要素條件和市場環境發生明顯改變,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結構調整和增長動力轉換的任務艱巨。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高新技術產業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重要推動力。作為資源價值再分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本工具,并購在經濟結構轉型階段往往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因此,經濟結構轉型期也往往是并購重組事件的高發期。從微觀來說,借助并購,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取關鍵技術,實現高質量發展,加速高新技術產業的產業化、規模化和國際化;從宏觀來看,并購可以對社會資源進行合理再分配,有效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從而為推動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造良好條件。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并購對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以及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部分立足于并購市場,利用2013~2017年中國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發生的并購交易數據除特別注明外,本部分數據來自Dealogic數據庫,具體定義參見附錄一編寫說明。,從并購趨勢、并購地域、并購產業以及資本市場四個角度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揭示我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近年來發展的特點。

一 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市場總體分析

并購是高新技術企業尋求轉型升級和業務多元化的主要手段,近年來,中國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并購規模快速擴大,并購金額從2013年的3950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072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8.4%,快于全市場并購金額增長率8個百分點,在全市場上的占比逐年提高,逐漸成為并購市場上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見圖1)。

圖1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與全市場并購金額對比

(一)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特點

1.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快速增長,并購助推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2013年是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重組快速發展的一年,我國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發起并購1076宗,并購金額達到3950億元,占全市場并購金額的28.6%,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是推動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重組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見圖2)。2013年以來,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GDP增長率由2012年前每年接近10%的超高水平轉為2012年后7%左右的穩定狀態,國內經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是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關鍵。在這一階段,傳統產業通過并購高新技術企業,尋求突破和轉型升級,引入新興商業模式、改進生產制造流程,尋找更高的利潤增長點;新興產業通過并購整合行業內競爭者、提高市場集中度,直接獲取新技術,降低企業自身研發的時間和不確定性。如果說經濟結構轉型的最終目的是“過河”,那么并購重組則是企業轉型升級過河的“船”和“橋”。

圖2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與全市場并購宗數對比

經濟結構轉型是高新技術領域并購興起的內在驅動力,政策制度則在外部為其蓬勃發展護航。2014年,相關機構集中發布了一系列指導意見,促使并購市場創新發展,進入繁榮時期。2014年5月8日,國務院發布《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九條”),鼓勵市場化并購重組,隨后,證監會對并購重組的審核時間大幅下降。在內外驅動下,2014年并購市場井噴式增長,當年全市場并購金額達到26468億元,同比增長91.7%,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達到10998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178.4%。

新國九條還指出,應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強化資本市場的產權定價和交易功能,拓寬并購融資渠道,豐富并購支付方式。在此政策指導下,大批增量資金以產業資本的形式進入并購重組市場,充分發揮并購的資源再分配功能,加速了全市場和高新技術領域并購市場的繁榮。

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重組的活躍成功助推了相關行業企業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中的重要作用開始凸顯,2014年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在全市場中的占比從2013年的28.6%一躍提高到41.6%,增加了1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反映在二級市場上,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的熱潮與資本市場熱度相輔相成,形成了“熱度上升—股價上升—并購增多—業績上漲—熱度進一步上升”的良性循環。以A股上市公司為例,若以“該行業上市公司發生并購重組數量/該行業上市公司數量”作為并購率來衡量行業并購的活躍度,那么可以看到,在2013年、2014年高新技術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計算機、電子、通信行業替代了房地產、采掘等傳統行業,成為并購最為活躍的行業(見表1),同期也正是市場上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階段。

表1 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并購率行業排名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

如果將社會經濟分為價值創造部門和價值再分配部門,并購則是將市場資源進行再分配以支持實體經濟價值創造的過程,而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無疑加速了這個過程。2015年,市場并購重組的熱潮與資本市場的繁榮具有正向協同,一方面,繁榮的資本市場給并購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來源和較高的市盈率溢價;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借助并購重組進一步提升了自身業績,進而促進了資本市場的繁榮。一個國家資本市場的成熟與否,很大程度上不在于融資額的多少,而在于這個市場的并購活動是否持續活躍和有效。2015年我國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發起的并購宗數和并購金額都達到了歷史頂峰,分別為1459宗與17114億元,與2013年相比,短短兩年時間并購金額增長了333.3%,占全市場并購金額的比例也達到了46.4%。

高新技術領域并購市場的繁榮實際上是這期間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側面體現。2013~2015年,我國高技術產業投資年均增長18.5%,比全部投資年均增速高3.5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年均增長14.3%,比全部制造業投資年均增速高1.1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年均增長26.4%,比全部服務業投資年均增速高10.5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速比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年均增速高12.1個百分點。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 gov.cn/tjsj/sjjd/201603/t20160303_1326437.html。并購重組是助推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助力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加快了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

2016~2017年,經歷了并購市場的擴張和繁榮后,高新技術產業并購轉向重視質量與產業協同的新階段。一方面并購宗數維持在每年1300宗左右,一方面并購金額增速放緩。我國高新技術領域平均單筆并購金額在2013~2015年快速增加,從3.7億元提高至11.7億元,2016年與2015年基本持平,而在2017年單筆并購金額下降為7.8億元(見圖3),其原因在于經歷過2013~2016年快速規模化的并購擴張后,產業進入了整合和消化期,圍繞產業結構、能產生良好協同效應的并購才是企業的追求所在。相關政策也為引導實現并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目標進行了調整,2016年5月,證監會叫停涉及互聯網金融、游戲、影視、VR 四個行業的跨界定增,隨后,證監會進一步加強了對并購重組的監管,重點遏制“忽悠式”、“跟風式”和盲目跨界重組,嚴厲打擊重組過程的信息披露違規、內幕交易等行為,更好地引導并購重組服務實體經濟,抑制“脫實向虛”。

圖3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單筆并購金額情況

在此背景下,并購的產業化、健康化特征日趨明顯,以A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為例,區分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兩個時間段,將發生并購重組事件的股票在首次公告日后半年的股價變動進行排序,統計股價漲幅前50的公司發生的并購重組類型,發現2016年前,有32%的公司股價大漲的原因是買殼上市,而這一比例在2016~2017年下降到了14%;同時,在漲幅前50的股票中,圍繞產業協同重組的交易(橫向整合和垂直整合)所占比例由34%上升到46%,提高了12個百分點(見圖4、圖5)。

圖4 2013~2015年A股股價漲幅前50并購重組類型

資料來源:Wind資訊。

圖5 2016~2017年A股股價漲幅前50并購重組類型

資料來源:Wind資訊。

因此,并購重組的整體金額雖然有所下降,但向重視產業協同、長期價值提升的高質量并購的轉變促進了相關產業經營能力的高質量發展,直接體現為我國相關產業增加值的大幅度提高。2016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5個百分點。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行業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在某些高技術行業,我國與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如2016年我國智能手機銷量在世界市場上的占比超過20%;新能源汽車銷售51萬輛,位居世界第一;工業機器人銷量比上年增長31%,占全球比重超過30%。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 cn/tjsj/sjjd/201706/t20170626_1506952.html。

2.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發展速度快于全市場,規模占比趨于穩定,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2013~2017年,無論是并購金額還是并購宗數,我國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發起并購的增長率都高于在全市場中發起并購的增長率。其中,2013~2015年,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發展最快,并購金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08.2%,同時期全市場并購金額年均復合增長率僅有63.5%,尤其是在2014年,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同比增長了178.4%,接近全市場并購金額增長率的2倍,2015年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增長率為55.6%,接近全市場的1.5倍(見圖6)。2016~2017年,并購宗數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但2017年單筆并購金額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跨境并購的個別單筆交易金額在2016年創下了歷史新高,發生了如中國化工以430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一大高科技農化公司先正達等并購大案,而在2017年全球宏觀環境和我國監管政策發生了較大變化,并購金額出現短暫回落。同時,中國企業在發起并購時也更加謹慎,注重標的質量和協同效應,高新技術領域并購市場在經歷高度繁榮后趨向常態化、健康化。

圖6 2014~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與全市場并購金額/宗數增長率

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市場占比與并購宗數市場占比在2013~2017年呈現逐年增長后保持穩定的趨勢,5年內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占比平均為38.7%,并購宗數占比平均為41.9%,最高時,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和并購宗數占比分別達到了46.4%和44.8%(見圖7)。

圖7 2013~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宗數占全市場比例

將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與當年GDP進行比較,2013~2016年高新技術領域并購規模在GDP中的占比從最初的0.8%提升到2.1%,反映了高新技術產業在我國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不斷增大(見圖8)。以并購較為突出的2016年為例,高技術服務業完成投資14960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增速比第三產業投資高7.4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高10.2個百分點,占第三產業投資的比重為4.3%,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工業高技術產業投資22787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增速比工業投資高10.6個百分點,占全部工業投資的比重為10%,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 cn/tjsj/sjjd/201701/t20170122_1456822.html。電子、汽車已成為拉動我國工業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主導產業。2016年,電子、汽車行業現價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7.5%和6.9%,兩個行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高達27.9%。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701/t20170122_1456821.html。同時,智能手機、智能電視、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SUV、新能源汽車等生產均保持了較高增速,在并購重組的助推下,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進一步深化,高新技術產業逐漸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支柱性產業,是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新增長點。

圖8 2013~2016年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與GDP比值?

? GDP數據使用不變價計算。

資料來源:GDP數據來自于Wind資訊。

2017年中國企業高新技術領域前二十大并購重組交易為更全面地反映市場情況,本部分排名包含市場并購與重組交易。見表2。

表2 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重組金額前二十大交易

續表

二 中國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市場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中國企業自身有了“走出去”的實力,也產生了在全球范圍進行資源、資本配置的強烈需求。由于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對科技、人才高要求的天然屬性,因此高新技術產業通過境外并購獲得研發、管理技術等高端生產要素的需求也逐漸提高,如浙江吉利收購瑞典沃爾沃轎車,吉利獲得了高素質的汽車研發團隊和研發設施,也為國內主體提供了技術儲備,實現了技術跨越;上海閃勝并購美國芯成半導體公司,獲得了先進的存儲器集成電路設計技術。

在高新技術產業帶動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我國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金額逐年提高,在整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中的占比也在逐漸增大,通過跨境并購快速獲得高新技術、管理經驗及高素質人才的方式正在興起,但是鑒于宏觀經濟形勢、外匯管制政策、境外政府監管等多方面因素,境內標的仍然是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的主流,2013~2017年平均占比達到80 %以上。

(一)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市場特點

1.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迅速崛起,并購金額大幅度增長

近五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海外高新技術領域企業規模實現了快速擴張,并購金額從2013年的598億元迅速增長至2016年的7235億元,增長了11.1倍,在宏觀經濟與政策的影響下,2017年跨境并購金額回歸到1964億元,但與2013年相比仍增長了2.3倍,2013~2017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4.6%,比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的復合增長率高6.2個百分點,比高新技術領域境內并購的復合增長率高7.4個百分點(見圖9)。

圖9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境內外并購金額趨勢

2016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金額出現了爆炸式增長,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充足的外匯儲備為我國企業跨境并購奠定了基礎。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長期的貿易順差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2014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達到39932億美元資料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創歷史新高。天量外匯儲備為境內企業海外并購投資提供了資金支持,為后續海外并購的井噴式增長奠定了基礎。2016年,我國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金額也達到歷史高峰,同年,我國外匯儲備下降達到近十年的最大幅度,減少了3198億美元。資料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第二,國內經濟形勢轉變,經濟結構調整是跨境并購興起的主要驅動力。近年來我國人口紅利漸退、經濟增速變緩,我國企業面臨規模擴大、邊際效應遞減的困境,亟須優化要素配置,通過創新研發實現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吸收國外先進的技術、人才、管理經驗為傳統產業賦能、縮短新興產業成長時間就成為必然的發展路徑。第三,全球金融危機為跨境并購提供了新機遇。全球性金融危機使得海外的諸多行業面臨洗牌,為中國企業參與全球資本的競爭帶來歷史性的機遇。

2.受宏觀經濟及政策監管影響,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增速階段性放緩

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金額在2016年創下歷史新高,與同期境內并購金額相當,同比增速達到315.3%,而后增速放緩,在近5年首次出現負增長,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高新技術領域的跨境并購往往是為了獲取發達國家標的企業先進的技術、研發團隊和管理經驗,從而實現中國經濟從依賴低端制造業到高附加值產業的轉型。2016年,中國企業大規模地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并購,此行為引起了西方國家對喪失自身技術優勢的擔憂,為防止高端技術外流,收緊了對外國企業跨境并購的審查力度,對外方進入本國并購高新技術領域的行為加強了監管。二是跨境資本凈流出持續增加,人民幣匯率承受的貶值壓力增大,相關政策對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做出了更多限制并加大了審查力度,這也造成了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跨境并購步伐的階段性放緩。

3.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金額占比上升,中國企業“出海”意愿強烈,但境內并購依然是主流

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企業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總金額在不斷增長,從598億元增長到1964億元,在總市場中的占比也從15.1%上升到18.3%,特別是2016年,我國企業跨境并購金額與境內并購金額幾乎相等,其占總金額的比重達到47.0%。除2016年外,境內并購金額在全市場并購金額中的占比平均為80%左右,依然是我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的主流(見圖10)。

圖10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境內外并購金額占比

4.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平均單筆交易金額高于境內并購

2013~2017年,除2015年外,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境內并購單筆交易金額均低于跨境并購。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境內并購平均每筆金額為7.7億元,跨境并購平均每筆金額為14.0億元,接近境內金額的2倍(見圖11)。境外并購往往出現巨額交易,例如,為促進原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國化工以430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一大農藥、第三大種子農化高科技公司先正達,成為2016年全市場并購金額第一大交易;為深化在計算機行業中的領先優勢,騰訊斥資86億美元收購美國移動游戲開發商 Supercell 84.3%的股權;天海投資以63億美元收購美國上市供應鏈服務公司Ingram Micro,實現由物流產業向供應鏈運營商的轉型;中國墨盒芯片生產商艾派克、私募公司太盟投資以及君聯資本組成并購基金,以30億美元收購全球領先的中高端打印設備及服務商——美國上市公司利盟國際;等等。

圖11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境內外并購平均單筆并購金額

大規模的跨境并購交易助力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關鍵技術實現多點突破,在新興產業異軍突起,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在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領域,我國具備了與世界領先國家競爭的實力。

5.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是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的首選市場

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金額與并購宗數最多的十大國家和地區中,美國的并購金額和并購宗數均位居第一,說明在高新技術領域,美國依然是中國的第一大并購伙伴,并購交易十分頻繁,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見表3)。在其他發達國家中,中國企業與德國全年共發生23宗并購交易,共計金額160.3億元,在并購宗數和并購金額排名中分列第三和第五位,德國是我國重要的海外并購市場,加之近年來德國更加注重推行“信息產業+制造業”的發展方式,實施信息數字化戰略,未來我國與德國企業的并購合作將更加密切。另外,日本與新加坡也是我國重要的跨國并購交易伙伴。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我國與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意大利也發生了較為頻繁的并購交易,雖然并購金額不高,但考慮到其領先的科技實力,這些國家未來也是具有潛力的海外并購市場。

表3 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金額/宗數TOP10 單位:億元,宗

6. “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沿線國家成為中國企業跨境并購選擇的新市場

2017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并加強與境外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企業的投資合作。在此指導意見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在成為我國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的海外熱點。

在并購金額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印度、印度尼西亞、塞浦路斯、秘魯這些“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沿線國家或重點國家都赫然在列,均在2017年與中國企業發生了大體量的并購交易。其中,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分別與中國企業發生了184.4億元和163.2億元的并購交易,排名第三、第四位(見表3),且所有并購標的都屬于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塞浦路斯主要因金科文化收購該國開發了知名IP“會說話的湯姆貓”的移動應用公司Outfit7而上榜。并購目的地的變遷本質上反映的是并購熱點的轉移,“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引領和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并在此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

(二)2017年中國企業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重組前十大案例

表4 2017年中國企業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重組金額前十大交易

三 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產業高新技術領域產業定義具體參見附錄一編寫說明。分析

高新技術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2013~2017年期間,我國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新能源等領域的一批企業競爭力增強,進入國際市場第一方陣,高鐵、通信、航天裝備、核電設備等國際化發展實現突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高新技術產業廣泛融合,加快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涌現了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有力支撐。

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并購手段的支持,在各高新技術領域快速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各產業的并購金額也是節節攀升,成功助力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一)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產業發展特點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熱點產業發生了較大變化,如今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為主、各產業均衡發展的局面(見圖12)。

圖12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產業分布

2013年,電子信息和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是我國高新技術并購領域兩大熱門產業,并購金額各占總金額的32.4%和28.3%,其他產業發生交易的規模較小,排名第三的高技術服務產業并購金額僅占總金額的12.7%,是排名第一的電子信息產業并購金額的39.3%。

2014年,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產業并購規模出現了井噴式增長,交易金額達到5749億元,同比增長了413.3%,也成為當年并購交易金額最高的產業,是排名第二的電子信息產業交易金額的2.4倍。其他產業雖然起步晚、并購規模小,但同年并購金額也有大幅度提升,如航空航天產業同比增長了387.3%,資源與環境產業同比增長278.4%。

2015年,電子信息產業并購金額迅猛增長到7000億元以上,并在隨后2年保持穩定,始終是高新技術領域中并購規模最大的產業,成為高新技術領域無可爭議的代表性產業。其他產業在這期間并購情況有波動性變化,如新材料產業的并購金額曾在2016年爆發式增長到4000億元以上規模,而后又回歸穩定(見表5)。

表5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產業分布 單位:億元

總體來說,從2013年至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的產業分布日趨多元,這主要源于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在眾多細分行業的蓬勃發展。在中國多年來的科學創新政策推動下,中國不僅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在航天研究、粒子科學領域也培育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科技企業“國家隊”,在生命科學、深海研究等產業領域扶持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頂尖水平的民營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正“多點開花”,助力我國經濟結構優化轉型。

1.電子信息產業始終是高新技術領域并購主流,是高新技術產業重要支柱性產業

電子信息產業始終是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的主流產業,2013~2017年,電子信息產業并購金額在整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總金額中的占比分別為32.4%, 21.8%, 43.1%, 39.4%和55.5%,并購金額占比總體呈上升趨勢。電子信息產業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之初就占據優勢,最近五年在大規模發展的基礎上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長,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領軍產業。

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等領軍企業的爆發式增長帶動了以移動互聯網、互聯網和通信等行業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產業內企業普遍獲得大量融資,頻繁發生并購,進入了新一輪快速發展階段。2016年,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其中農村地區普及率達到33.1%;移動互聯網接入量達93.6億G,比上年增長123.7%;互聯網上網人數達7.3億人,增加4299萬人。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互聯網進一步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滲透,對生產和流通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使一些傳統產業煥發了青春。互聯網滲透帶來的新業態也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如第三方支付、網上購物、網絡約車、網上訂餐、在線醫療等模式日新月異,逐漸替代傳統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電子信息產業盡管在規模上還難以和傳統產業等量齊觀,但其顯現出的快速增長的勢頭,表明經濟新動能正在迅速積聚,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國內發展日新月異的同時,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的實力水平也逐漸受到世界各個國家的認可,2017年我國信息工業產品出口增長明顯加快,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增長14.2%,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正在站上世界領先的舞臺。

未來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信息革命進程持續快速推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廣泛滲透于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信息經濟繁榮程度成為國家實力的重要標志,電子信息產業并購重組將會持續活躍。

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電子信息產業并購重組前十大交易見表6。

表6 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電子信息產業并購重組金額前十大交易

2.先進制造與自動化并購快速增加,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2013年先進制造與自動化并購重組金額占比為28.3%, 2014年這一比例上升至52.3%,超過電子信息成為當年并購規模最大的產業,在此之后產業并購增速雖然放慢,但在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總金額中的占比逐漸穩定在10%左右。傳統設備制造類公司借助并購進行產業升級成為產業主旋律,如全球領先的電池裝備制造商先導智能并購了鋰電池生產自動化線生產企業,高空作業車制造商海倫哲并購了平板顯示模組自動化設備生產企業,視頻安防企業東方網力并購了物聯網設備制造企業,精密清洗設備生產商和科達并購了平板顯示行業專用自動化設備生產企業,集裝箱裝卸設備生產商華東重機并購了數控機床生產企業,等等。

在并購的助推下,我國制造業取得了高速發展,2013~2016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9.4%,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9個百分點;2017年1~8月,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快于規模以上工業4.7個百分點。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10/t20171010_1540653.html。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城市軌道車輛等高新技術工業產品產量分別增長了68.1%、67%、40.1%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801/t20180119_1575462.html。,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特別是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已經達到24.8萬臺,同比增長12%,中國以6.7萬臺的用量成為工業機器人的第一大市場;同時,雖然我國是工業機器人銷量第一大國,然而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卻很低,核心零部件也依賴進口。為改善這一現狀,中國開啟了一場并購大潮,通過收購知名機器人企業從而獲取核心技術成為國內機器人快速走向高端市場的重要途徑。如美的集團2016年收購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及智能自動化解決公司庫卡(KUKA)集團全部股份,獲得了庫卡公司所有負載范圍和機器人類型。2015年,中國南車旗下的株洲南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了國際領先的工作級深海機器人和海底工程機械英國制造商 Specialist Machine Developments。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順應“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發展趨勢,并購將繼續推動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全面實現工業化,使我國早日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產業并購重組前十大交易見表7。

表7 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產業并購重組金額前十大交易

3.順應可持續發展趨勢,新材料產業并購穩步上升

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八大產業中,新材料產業并購金額在2013年至2016年一直穩步上升,即使是在2017年市場并購在受政策環境影響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其并購金額也仍然高于2015年的水平,2013~2017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1.4%, 2013~2016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146.4%。究其原因,是因為傳統材料行業正在通過并購實現產品結構優化、產業鏈價值升級,所以在新材料領域并購保持高速增長勢頭的同時,可以看到傳統材料行業中如鋼鐵、有色工業中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冶煉行業生產份額減少、增速走低,而合成材料制造、專用化學產品制造等新材料產值增速迅速提高,如2013~2015年建材行業中,輕質建筑材料制造、防水建筑材料制造、隔熱和隔音材料制造等新型建材產品的年均利潤增速均超過10%; 2015年,化工行業中,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等新材料產量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603/t20160303_1326436.html。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經濟轉型對于新材料產業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而并購重組是改變中國新材料相關行業生產方式粗放、資源嚴重浪費現狀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國家鼓勵行業并購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中國新材料企業間強強聯合、跨地區并購、境外并購和投資合作增長迅速。如2017年山東如意集團并購美國英威達公司聚合物和纖維產品業務等。

新材料領域并購的飛速發展得益于我國順應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大力推動特色資源新材料可持續發展,不斷優化新材料產業化及應用環境,加強新材料標準體系建設,提高新材料應用水平,推進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應鏈的戰略背景。隨著物聯網、軍事、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發展,未來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會更加普遍,到2020年,我國力爭使若干新材料品種進入全球供應鏈,重大關鍵材料自給率達到70%以上《“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在此戰略規劃背景下,我國新材料所涉及的并購市場會更加廣闊。

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新材料產業并購重組前十大交易見表8。

表8 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新材料產業并購重組金額前十大交易

4.建設健康中國,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并購持續增長

過去五年,生物與新醫藥產業以基因技術快速發展為契機,把握生命科學縱深發展、生物新技術廣泛應用和融合創新的新趨勢,推動醫療向精準醫療和個性化醫療發展,同時帶來了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并購規模的快速、持續擴張。2015年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并購達到頂峰,金額為2755億元,是2013年的5.8倍,雖然2016~2017年交易金額有所回落,但2017年交易仍然是2013年的2.0倍。

目前,生物與新醫藥是我國和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的一個產業,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推進,國內居民的健康需求持續增長,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逐步進入發展快車道,并大量借助并購重組縮小我國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如復星醫藥收購印度藥企Gland Pharma,后者的單品肝素鈉是目前全球臨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藥物,而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肝素原料藥生產與出口國,該收購將有利于復星醫藥將Gland Pharma在肝素行業的能力嫁接入國內。

未來,并購還會以產業鏈整合、獲取研發支持等方式助力生物醫藥實現產業規模化和質量升級,整合各類要素形成一批具有先進產品標準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產業技術體系,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新支撐。

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并購重組前十大交易見表9。

表9 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并購重組金額前十大交易

5.順應我國產業綠色轉型發展要求,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產業并購市場潛力巨大

我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由于增長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原因,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問題正在集中顯現出來,過去我國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使得資源利用效率低,資源、能源消耗量大,這種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擴張的經濟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如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樹立節能為本的理念,全面推進能源節約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國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領域的并購規模快速擴大。2017年,新能源與節能產業并購金額達到213億元,與2013年相比增加了39.2%;資源與環境產業并購金額達到416億元,是2013年的4.3倍。

目前,我國資源與環境產業競爭加劇,企業紛紛通過并購的手段實現主業的壯大或多元化布局,如盛運環保與中節能華禹基金成立200億元產業并購基金,用于投資固廢上下游及其他環保業務。有25年房地產行業背景的雅居樂通過并購超過20家環保企業成功跨界環境保護與資源行業,聚焦固體廢棄物、環境修復和水務三大領域。

未來我國將繼續把產業的綠色轉型放在產業發展的重要位置,著眼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領域的并購還將出現大規模增長,以全面助力我國建設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體系。

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新能源與節能以及資源與環境產業并購重組前十大交易分別見表10、表11。

表10 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新能源與節能產業并購重組金額前十大交易

表11 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資源與環境產業并購重組金額前十大交易

四 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資本市場分析

成功的并購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支持,融資渠道是否暢通、融資方式差異、支付工具的使用等都是并購中的關鍵,甚至直接影響到并購交易的成敗。運用合理的融資方式和支付工具不但可以使并購活動獲得充裕的資金支持,還可以降低買方的融資成本和今后的財務負擔,因此并購融資是成功并購的基礎條件之一。然而,并購活動因風險和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往往面臨著較高的融資約束,資金問題往往是阻礙企業成功實施并購的第一大障礙。因此,并購買方能否得到資本市場支持以及如何得到支持對并購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高新技術領域并購資本市場發展趨勢

1.境內上市公司是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的中堅力量

從并購宗數來看,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買方主要為境內上市公司和境內外非上市公司,其中,買方為境內上市公司的平均占比為59.0%;買方為非上市公司的平均占比為30.4%;境外公司,包括港股上市公司、美股上市公司和其他市場上市公司發起的并購交易共占比10.7% (見圖13)。

圖13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買方上市情況分析(并購宗數)

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接近60%都由境內上市公司發起,境內上市公司是并購市場中最為活躍的力量,這是因為上市公司具有多重資金籌措渠道,容易解決并購融資難的問題;同時,與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體量更大、經營情況更優,對于并購的需求更大。

2.非上市公司單筆交易金額規模大、目的性強

從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分布來看,境內上市公司和境內外非上市公司發起的并購交易金額最大,其中境內上市公司發起的并購交易金額平均占比48.6%,非上市公司發起的并購交易金額平均占比33.1%,其趨勢特點與并購宗數基本一致(見圖14)。值得注意的是,結合并購宗數分析,非上市公司雖然并購活躍度不高,但并購總金額較大,平均單筆并購金額高于上市公司,說明由于缺乏資金支持,非上市公司在發起并購時會更為謹慎,不會頻繁通過并購進行擴張,發起并購交易的目的更為明確,單筆交易規模更大,而上市公司并購渠道便利,可以通過小額頻繁并購不斷獲得外部資源。

圖14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買方上市情況分析(并購金額)

(二)高新技術領域并購資本市場發展特點

1.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并購活躍度相當,并購助力不同階段企業發展

將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發生并購行為的境內上市公司所屬板塊按并購宗數進行劃分,發現買方屬于主板市場的并購宗數占比最高,為23.5%;第二是中小企業板,占比18.6%;第三是創業板,占比15.5% (見圖15)。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并購活躍度相當。不同板塊的上市公司是企業發展到不同階段的標桿性企業,其并購的高活躍度顯示出并購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15 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買方上市情況分析(并購宗數,單位:宗)

如果上述分類按并購金額進行劃分,則發現與并購宗數有不一樣的特點。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43.6%的并購交易都是由主板上市公司發起的,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發起的并購交易金額僅占19.1%(見圖16)。這與在并購活躍度中三大板塊“平分秋色”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其原因主要是并購交易標的規模與買方規模息息相關,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規模較小,能主導的并購交易規模也較小,因而總體并購金額小于主板上市公司發起的并購。

圖16 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買方上市情況分析(并購金額,單位:億元)

2.并購依賴現金支付,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有助于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發展

從2013年至2017年,中國并購交易幾乎80%以上都采取了現金支付的支付方式,僅有不到20%的交易采取了股份、“現金+股份”等其他支付方式(見圖17)。這一方面說明并購交易依賴現金支付,另一方面也說明并購對于買方的資金籌措能力、并購交易技巧等要求極高,需要在短時間內籌集大筆并購交易支付資金。因此,積極規范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開發各種融資工具,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強信貸政策指引,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高新技術領域的資金支持,有助于并購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金融環境。

圖17 2013~2017年高新技術領域并購支付方式統計(并購宗數占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塔县| 广德县| 新化县| 古浪县| 库车县| 丹棱县| 广南县| 沂源县| 太保市| 平昌县| 奉化市| 泾川县| 玉山县| 屏东县| 湖州市| 乐都县| 建阳市| 廊坊市| 江陵县| 绿春县| 蓬溪县| 张家口市| 米易县| 西乌珠穆沁旗| 布尔津县| 汨罗市| 麻栗坡县| 高碑店市| 旌德县| 大田县| 浪卡子县| 高清| 蛟河市| 台安县| 常熟市| 台北县| 海口市| 衡阳县| 宁波市| 营口市| 宜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