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欲循故計已無轍
- 鎮惡志
- 鐵髯老道
- 2391字
- 2019-02-15 23:41:19
“該死!”
饒是殷無極在武林中縱橫半生,也是第一次見識到這種打著打著開始漲功夫的奇葩,心中十分無語。
不過明教六大法王都是心性不凡之輩,武藝也極出色,雖然此時弱了風頭,但也臨危不亂,一雙鷹爪開闔之間,死死守住門戶不失,與柯武纏斗起來。
這廂二人惡斗不休,不遠之處,另一對敵手卻是已到關鍵之時。
聶珊珊繞著林老頭已奔行良久,別人看上去,她不過是或快或慢、忽前忽后的繞著圈子,林老頭兒紋絲不動,似乎她隨時都能遠飏而去。
但自家事自家知,聶珊珊最初還是為了纏住對方,讓殷無極搏殺柯武,再集二人之力對付林老頭兒,不料殷無極遲遲未能得手,而她所受到的壓力,卻不斷增加,就仿佛一只被蒼鷹盯上的白兔一般——蒼鷹高飛于天,白兔在地上加速、變向,無論如何施展,如芒在背的感覺卻是揮之不去,到了此刻,聶珊珊早已身不由己。
她在明教六法王中雖然年紀最輕,但江湖閱歷卻不屬于其他任何一人,廝殺經驗亦極為豐富,早已培養出極為敏銳的戰斗直覺。此刻她只覺得,對手林老頭仿佛一張蓄勢待發的大弓,氣機死死鎖定在自己身上,自己無論是停下還是逃走,只消露出一絲破綻,迎來的便是對方避無可避的一劍。
因此,她雖已香汗淋漓,也不敢稍有半刻懈怠,既要凝神以待,亦要漠不關心,保證自己奔行的快慢變化無絲毫規律可尋。這般一來,所耗心力之多,實不下去與柯武惡斗的殷無極。
到了這一刻,聶珊珊自己都覺得十分可笑。為了對付柯武,明教出動了三位法王,又有峨眉三劍這等好手助力,本以為是獅子搏兔之勢,如今卻陷入如此僵局。打先鋒的峨眉三劍等人全滅不算,就連赤焰虎王都戰死當場,剩下自己和鐵爪鷹王,竟也雙雙落入被動之局。
在聶珊珊、殷無極眼中,林老頭兒手握“岱宗如何”這等曠世絕招,威脅遠大于年紀輕輕的柯武。縱使柯武先后殺死蝠王、刀王的消息傳出,讓得聞消息的明教高手們十分震驚,卻也沒有真正將其視為難以戰勝的大敵。
因為蝠王、刀王之死,比之十七年前,由于明教助金人斬殺了幾個加入義軍的泰山派弟子,故而一怒拔劍、一人一劍連挑明教六個分舵,最后干脆殺入總壇,連殺教中使者、佛爺、法王等九名大高手的東靈子,其中差距,著實不可以道理計。
若不是明教教主大九天手已練至大成,又有光明三使中武藝最高的雷使者亡命相助,這才勉力擊退東靈子,偌大明教,幾乎就要覆滅于此人一劍之下!
因此,東靈子所使用的那絕世劍術,帶給明教的威懾力,比之更早之前獨力挑戰明教的大高手黃裳還要更為驚人。
如韋千秋、殷無極等人,當年不過是教中剛剛嶄露頭角的年輕好手,甚至都沒資格去面對東靈子的長劍,而被殺傷的明教高手中,也多有他們的師長之流。眼見平素奉若神明的師長們被此人隨手一劍輕松擊殺,留給他們這些人的震撼可想而知。
事實上,東靈子重傷遁走之后,明教上下仍如驚弓之鳥一般,秘密在江湖中搜尋了七八年,直到一舉挑了泰山劍派,東靈子都未曾出現時,才漸漸認定此人已重傷身死。也直到這時,明教才從東靈子的震懾中漸漸復蘇,又開始暗暗發展江湖勢力,并隨著年輕一代高手的成長,漸漸補齊了教中高層的位置……
正因如此,當十七年后的現在,發現那可怕的一劍居然還有人會使,并且憑借這一劍一招擊殺韋千秋后,殷無極、聶珊珊兩人心中之震怖可想而知。
也多虧他二人皆是武林大豪,雖非正道人物,但內心之果敢堅毅,卻也不遜色于任何人。加上東靈子與明教一役后,明教四下搜尋此人蹤跡的幾年里,教中多有前輩高手反復推敲對付他劍法的辦法,集眾人之智,倒也頗有所得,至少明白了東靈子的驚天劍術,是建立在某種奇特的數術法門之上,這才有了殷、聶二人所實施的戰法。
不料卻又因為柯武的緣故,使殷無極陷入苦戰,導致聶珊珊進退兩難。
聶珊珊這里心中自苦,渾不知她的對手林老頭兒,此刻也到了強弩之末。
說起來,“岱宗如何”號稱只有一招,但其實并不是一招常規意義上的劍法,而是一種與所有武功迥然不同的武學體系。
須知世間武學,其本質大都在于如何更高效率的利用自己的身體與武器,所追求的境界也都殊途同歸,乃是力量、速度、技巧的極致——一切武學招式,都以此為終極目標。
但是“岱宗如何”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它所追求的并不是自身的極致,而是敵人的“不極致”——根據敵人自身乃至外界一切條件的綜合,發現那個理論上必然存在的最為無法抵擋的弱點,并攻擊之。
但是否能真的發現這個弱點,取決于兩點:第一是已知信息的全面性,第二是計算的效率。敵人自身和外在環境,比如動作、姿勢、光線角度、風的大小,都是不斷變動的量值,因此,那個“理論最弱點”的存在也是不斷變幻的,信息不全,亦或計算速度不夠,都會影響發現和抓住這個最弱點。
發現最弱點,取決于計算,抓住最弱點,卻依然取決于使用者本身的武藝。
假設一個最弱點僅出現一秒,但攻擊者無法在一秒之內攻擊到位,那最弱點隨著內外條件的變換而改變,自然也不存在一招致命的可能。
東靈子之所以強悍,除了他本身的計算能力外,跟他本身就是以為劍術大高手有著直接的關系。
與自己兒子相比,林老頭兒雖然是這一奇招的創造者,但本身的武藝卻相對平平,尤其是在為了避禍棄劍十七年之后,其“抓住最弱點”的能力,已經相當之弱了。
之前殺死韋千秋,看似凌厲絕倫,其實最大的關鍵點在于,林老頭兩次出劍,都是在對方相對靜態的情況,且不知道自己會這門可怕劍術的前提下,自己搶先出手——饒是如此,第一劍也只是傷及其手臂。
而對付聶珊珊,對方一開始就有目的的繞圈狂奔,且快慢進退毫無規律,加上對其武功戰力并不清楚,林老頭兒的計算便極為困難,若是聶珊珊本人不露出相對明顯的破綻,他縱使偶爾算出對方的最弱點,也往往一閃即逝,根本把握不住。
尤為不利的是,他畢竟年事已高,精力不濟,而這種頃刻之內處理大量信息的計算方法,對于腦力的消耗極為驚人。因此,雖然聶珊珊亡魂大冒的疲于奔命,那看似巍然不動胸有成竹的老頭子,其實反而消耗的精力還要更大。
聶珊珊在他的壓迫之下,也壓根沒有注意到,這老頭不斷流出的汗水,絲毫不少于奔行不休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