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的第一堂課(修訂版)
- 劉君祖
- 3772字
- 2019-01-10 16:33:28
◇ 2.認識卦爻符號
《易經》和古今中外許多經典不同之處,在于它有一整套卦爻符號的表意系統,遠在文字發明以前就已創立。若依傳說伏羲畫卦的說法,六七千年前已有了八卦。“卦”字從“圭”、從“卜”,“圭”為信物,“卜”以求信,似乎切合卦的本意。卦亦通“掛”,上古結繩為治,遇到生活上有重大疑難,一時思索不通,綁個繩結高掛在日常出入之處,朝思暮想,想通了就把它松開解下來,再掛上另一個新結。不斷提出問題,不斷尋求解答,本來就是《易經》的基本結構。
“爻”字為《易經》所獨有,字形很可能就是兩個繩結,小問題搞個小結,大問題搞個大結,上下合看又有繩索交纏之狀。人生面對一些懸而未決的難題,始終思緒交纏,牽掛在心,大概就是卦和爻的本義吧!
爻分陰陽,是《易經》最基本的單元符號。陽爻一實線()、陰爻一虛線(
),明顯即從男根女陰的生殖器官取象。“易”有生生不息之義,伏羲當年畫卦,從人體直接悟道,小宇宙和大宇宙皆蘊自然之理。
積三爻成八卦,三爻上為天、下為地、中為人(天、地、人稱為“三才”),代表空間的布局。由初爻而上,一“始”、二“壯”、三“究”,則象征時間變化的歷程,也就是說,任何事態的演變,皆可取三個點代表之:開始、結束及中間發展最壯盛的高點。八卦兩兩相重,成六十四卦,始、壯、究接著始、壯、究,代表終而復始之義。六畫卦中,三才之位又有了新的安排:初、二爻為“地”位,三、四爻為“人”位,五、上爻為“天”位,于是三才亦分陰陽。六畫卦確立后,《易經》以時空合一的象征系統已然完備,九畫、十二畫全無必要,六十四很可能是宇宙中的一個常數,像人體基因DNA的配置就是43,即64種。
基因密碼有排序,六十四卦也有排序。《易經》分為上、下經,上經從乾、坤到坎、離,共三十卦,代表宇宙從開天辟地、生命源起到人類文明登上舞臺的自然演化歷程;下經從咸、恒到既濟、未濟,共三十四卦,闡明人類社會從戀愛、婚姻到事業成功失敗的奮斗經驗。
前人學《易經》,首先得背會三首卦歌:《八卦取象歌》、《分宮卦象次序》(又稱“京房八宮卦序”),以及《上下經卦名次序歌》。滾瓜爛熟之后,才算進入《易經》的符號世界。中國經典的背誦功夫很重要,自然熏習,心會神通,這一點電腦沒法代勞。
八卦有其基本特性,不論象征什么實物,其功能不變,學《易》者亦須牢記:乾健、坤順、震動、巽入、坎陷、離麗、艮止、兌悅。
乾卦()取象于“天”,天體健行不已,所有剛強勁健、勇猛精進的東西,都可用乾來象征,例如乾為君、乾為馬。
坤卦()取象于“地”,大地柔順包容,坤為母,坤為民眾,坤為牛。“坤”字從土、從申,有草木深根入土、順勢茁壯之意。人生須善用土地及民眾的資源,以務實奮斗。
震卦()取象于“雷”,雷鳴時驚天動地,人生種種行動,皆以震卦象之。震卦亦有生機、主宰之義。人生須確立內在生命的主宰,發為外在積極的行動。
巽卦()取象于“風”,風行無孔不入,所有低調、沉潛、深入的活動,皆以巽卦象之。
坎卦()取象于“水”,水行于地面低洼之處。江湖險,人心更險,稍一不慎即陷溺其中。
離卦()取象于“火”,也有孔目相連的網罟之象,火光閃耀,照亮一切,結繩作網,以行漁獵,都是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發現和發明。“離”即“麗”,有附麗、亮麗之意,火須依附于物件上才能燃燒,個人得依附于社會群體,在縱橫交織的人際網路中找到定位,才能生存。“麗”(麗)字本系兩頭鹿相依相偎,靠在一起,所謂伉儷情深,情景十分動人。
艮卦()取象于“山”,橫亙阻隔于前,不得不止。人心欲望無窮,也得調節克制,適可而止。
兌卦()取象于“澤”,開口向上,內積多了,必然向外宣泄。“兌”字加“言”成“說”,加“心”成“悅”,加“金”成“銳”,加“肉”成“脫”,都有可能傷人傷己,故兌卦又有毀折之象。
八卦的屬性陰陽各半,《易傳》中也賦予其擬人化的象征:乾為父,坤為母;震為長男,巽為長女;坎為中男,離為中女;艮為少男,兌為少女。男女兩性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展現各異的生命特色。
一卦六爻的結構,可以將之立體化成金字塔式的組織形態:初爻象征廣大基層,五爻代表最高領導,一般定義為君位。下三爻組成下卦,上三爻組成上卦,上下卦的互動,就像在朝和在野、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眾、管理階層與員工一樣,關系的好壞足以影響全局的安危。上卦的領導班子,除代表君位的五爻外,四爻代表執行政務的管理高層,上爻代表退休的大佬,提供咨詢以利施政。這個科層化的模型非常有用。人在社會中不可能不過組織生活,組織中各種層級關系的互動,絕對影響個人的前途發展。
下卦又稱“內卦”,上卦又稱“外卦”,由下而上,由內而外,人生事業的發展往往如此,內外的關系也可由上下卦的互動看出。
易學小教室
八卦的名稱及基本意義
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是由陽爻()和陰爻(
)兩種符號所組成。由陽爻和陰爻組成的三畫卦,共有八種變化,是為八卦。宋朝學者朱熹編了一首《八卦取象歌》,讓初學者在學《易》時,更容易記誦八卦的卦形:
乾三連 坤六斷
震仰盂 艮覆盌
離中虛 坎中滿
兌上缺 巽下斷
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各卦,分別取象于天、水、山、雷、風、火、地、澤。初學者亦須記誦,以方便背誦六十四卦卦名,以及掌握卦的要義:
乾為天 坎為水 艮為山 震為雷
巽為風 離為火 坤為地 兌為澤
八卦特性
《說卦傳》稱:“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悅也。”這一段說明八卦各自的特性。
“乾,健也”,為純陽之卦,其象為天。乾卦之德為剛健,剛強而健全,起主導作用,表示天體運行、春夏秋冬四時更替,任何力量都難以改變。
“坤,順也”,是純陰之卦,其象為地。天為氣之父,地為物之母,天主動、地從之。坤德柔順,順從大自然的規律而產生萬物,有吸收一切能量的特性。
“震,動也”,兩陰爻在上,一陰爻在下,其象為雷。秋冬間潛于兩陰之下的陽氣,春天便開始向上向外發展,驅陰邪震萬物而萌發。震卦之德為震動,表示陽剛不愿被陰邪所壓制而奮起,不甘落后,主動性強。
“巽,入也”,一陰爻潛入,二陽爻之下,其象為風。有一種深入向下、向內發展的趨勢,故為風。巽卦之德為進入,不管有多小的間隙,都能在其間存在,在其中運行,并能運載各種能量。
“坎,陷也”,兩陰爻在外,一陽爻在中間,其象為水。外柔順內剛健,內動而外靜。坎卦之德為下陷,水總存陷于低洼之處,有危險。
“離,麗也”,上下兩爻為陽爻,中間一爻是陰爻,其象為火。表示由中心向外發展,外剛健而內柔順。外動內靜,如火向外部釋放能量,有離散之意。離卦之德為附麗,如同日照作用,使得萬物茁壯而生。
“艮,止也”,一陽爻在上、二陰爻在下,其象為山。上小下大,呈向下向右發展的趨勢,表示直接發展有阻礙、困難,上實下虛。一個事物發展到了頂點,必須謹慎。所以艮卦之德為阻止,上到山頂再往前走就要下坡,所以必須停住腳步,謹慎思考下一步。
“兌,悅也”,二陽爻在下,一陰爻在上,其象為澤。上虛下實,上有缺損,呈向上發展的趨勢。正因為外虛內實,容易與周圍事物溝通,所以兌卦之德為喜悅,兌又為秋,正是秋收季節,故有喜悅之感。
六十四卦的組成和名稱
八卦兩兩相重,可推演出六十四種變化,形成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專屬的名稱。《分宮卦象次序》方便學習者記誦六十四卦的組成和卦名:

分宮卦象次序
認識爻位
在六畫卦中,上方的三爻稱為“上卦”或“外卦”,下方的三爻稱為“下卦”或“內卦”。每個爻的位置都有固定的稱呼,由下而上,分別稱為初、二、三、四、五、上。此外還須以九和六分別代表陽爻和陰爻。例如,陽爻在初爻位置,稱“初九”,陰爻在上爻位置,稱“上六”,以此類推(如圖)。

卦的時空意義
解讀卦的意義時,可依空間的布局,將爻位分成天、地、人,由下而上為地地、人人、天天。若以時間變化的歷程來看,可分為一始、二壯、三究,由下而上為始壯究、始壯究,有周而復始之意。

卦辭與爻辭
《易經》中的每一卦都有卦辭和爻辭,卦辭是對全卦的占斷,可用來解說卦的整體意涵。爻辭則針對六個爻,由初爻開始,分別解說。
以蒙卦為例:
卦辭: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爻辭: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
上經與下經
《易經》六十四卦分為上、下經,上經有三十卦,下經有三十四卦,且有固定的排序。上經始于乾、坤,終于坎、離;下經以咸、恒為首,至既濟、未濟為止。上經言天道,闡述自然演化的奧秘;下經重人事,探索人情人性的幽微,離合悲歡,愛恨情仇。《上下經卦名次序歌》方便學習者記誦卦的順序,內容如下: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六爻的金字塔結構

六爻金字塔結構
一卦六爻之中,上、下卦的互動,就像在朝和在野、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眾、管理階層和員工。六爻也可以用來比擬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如圖):初爻代表基層,四爻代表執行者或管理者,五爻代表最高領導,上爻代表退休的大佬。許多人生問題,往往涉及組織和層級關系,這一金字塔結構,可幫助解讀層級之間的互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