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風電場相關法規及政策
2.4.1 風電場相關法規
目前,我國關于風電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要求電網企業要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并對我國風電能源制造和并網標準作出了規定,這為風力發電發展提供了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基礎上,確定了國家實行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并公布對電網企業應達到的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最低限額指標,并對我國未來十年的風電裝機容量發展提出了規劃,要求到2020年實現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0GW,以及明確了國家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等內容。
2.4.2 風電發展相關規劃
我國關于風電發展的相關規劃主要有《風力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國科發計〔2012〕197號)、《“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發〔2012〕28號)和《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國能新能〔2012〕195號)等。
為了加快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對風電發展目標不斷進行調整,2007年頒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發改能源〔2007〕2174號)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中長期的發展目標做出了規定。就風電發展規劃而言,2012年4月,科技部頒發的《風力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國科發計〔2012〕197號)提出到2015年實現風電累計并網裝機超過1億kW,年發電量達到1900億kW時的目標;2012年5月,國務院頒發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發〔2012〕28號)要求,“十二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1.6億kW,其中風電裝機7000萬kW。《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國能新能〔2012〕195號)對我國“十二五”期間的風電發展目標、開發布局和建設重點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以實現風電規模化開發利用,提高風電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使風電成為對調整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有重要貢獻的新能源。
2.4.3 海上風電場相關政策和規劃
近年來,我國在推進海上風電發展和管理方面,開展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并采取了一些舉措,海上風電規劃及建設等政策和標準不斷完善,有力地加快了海上風電開發的步伐,見表2-1。
表2-1 我國海上風電場相關法規和政策

2011年7月國家能源局和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的《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是近期最重要的政策規定,該《細則》明確了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管理的程序和內容,力求解決用海管理部門間的不協調問題,避免用海矛盾。《細則》在之前頒布的《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的基礎上,針對海上風電開發建設,從特許權招標、省級海上風電規劃、項目前期工作方案、可行性研究、項目核準、海域使用權報批的整個流程進行了清晰的規定,并對國家和省級的能源主管部門、海洋主管部門的職能職責進行了明確。該《細則》對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的一個重要影響是關于“雙十”原則的規定,即海上風電場原則上應在離岸距離不少于10km,灘涂寬度超過10km時海域水深不得少于10m的海域布局。“雙十”原則雖然增加了海上風電場的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但有利于減輕海上風電場建設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各行業海域使用的矛盾,有助于實現長期的社會、經濟、環境等綜合效益,也有利于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由以上法規、政策可知,我國為風電發展提供了相對健全的法律保障和明朗的發展空間,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風電發展仍舊處于國家大力推動狀態。
2.4.4 風電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規與政策
1.風電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
依據的法律法規見表2-2。
表2-2 法律法規

2.風電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
依據的規章及規范性文件見表2-3。
表2-3 規章及規范性文件

3.風電場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技術導則和標準
依據的技術導則和標準見表2-4。
表2-4 技術導則和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