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李陵伐匈奴

原文

(漢武帝天漢元年)初,李廣①有孫陵②,為侍中③,善騎射,愛人下士。帝以為有廣之風,拜騎都尉,使將丹楊④、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⑤、張掖⑥以備胡。及貳師⑦擊匈奴,上詔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到蘭于山南以分單于⑧兵,毋令專向貳師軍。”上曰:“將惡相屬邪!吾發軍多,無騎予女⑨。”陵對:“無所事騎,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壯而許之。因詔路博德將兵半道迎陵軍。博德亦羞為陵后距,奏言:“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愿留陵至春俱出。”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書,乃詔博德引兵擊匈奴于西河⑩。詔陵以九月發,出遮虜障,至東浚稽山南龍勒水上,徘徊觀虜,即亡所見,還,抵受降城休士。陵于是將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營,舉圖所過山川地形,使麾下騎陳步樂還以聞。步樂召見,道陵將率得士死力,上甚悅,拜步樂為郎。

注釋

①李廣:西漢名將,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中,因為迷路錯過了作戰,羞憤自殺。②陵:李陵,李廣的孫子,因與匈奴交戰,戰敗投降匈奴,武帝夷其三族,致使他徹底與漢朝斷絕關系。③侍中:官名,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類名號可入禁中受事。④丹楊:地名,安徽省當涂縣東。⑤酒泉:行政區域名,漢武帝時候(公元前121年)設置酒泉郡,今甘肅省酒泉市。⑥張掖:行政區域名,漢武帝時候(公元前111年)設置張掖郡,今甘肅省張掖市。⑦貳師:指李廣利,漢武帝寵姬李夫人的兄長,被封為貳師將軍,多次出征大宛、匈奴,戰績平平,后因為謀反而投降匈奴,被匈奴所殺。⑧單于:匈奴人對部落首領的專稱,當時為且鞮侯單于。⑨女:通"汝",你。⑩西河:古時稱西部地區南北流向的黃河為"西河",這里指今寧夏與內蒙古間自南而北的一段。遮虜障:軍事設施,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大敗匈奴、收服今河西走廊地區,漢武帝為保衛當地安全,公元前102年路博德修筑了"遮虜障",又名"居延寨"意為阻擋匈奴入侵的屏障;故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東南。東浚稽山:古山名,在居延寨西北方向、今蒙古國杭愛山東南、滿達勒戈壁附近。龍勒水:在東浚稽山西南。受降城:公元前105年為接受匈奴貴族投降而筑,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旗北。

譯文

(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99年)當初,李廣的孫子李陵擔任侍中,精通騎馬射箭之術,愛護士卒,謙恭地對待賢士。漢武帝認為李陵頗有其祖父李廣的風范,封他為騎都尉,命他帶領五千丹陽和楚地人,在酒泉、張掖一帶教習射箭之術,以防備匈奴。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漢武帝召見李陵,想命他為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叩頭請求說:“我率領的屯戍邊塞的人,都是荊楚地區的勇士和劍客,論力量能夠手扼猛虎,論箭術堪稱百發百中,希望能讓我自己率領一隊人馬,前往蘭于山以南地區,以分散匈奴單于的兵力,使其不能全力對抗貳師將軍的部隊。”漢武帝說:“你不愿作別人的部下嗎?這次我調動的軍隊太多,沒有馬匹分配給你。”李陵說:“我用不著馬匹,愿以少敵眾,率五千步兵直搗匈奴單于的王庭。”漢武帝贊賞李陵的豪情壯志,同意了他的請求,下詔命路博德在半途中接應李陵。路博德羞于做李陵的后援部隊,便上奏說:“如今正值秋季,匈奴馬肥,不宜于此時與匈奴交戰,希望陛下命李陵稍等,到明年春天再一同出征。”漢武帝很生氣,懷疑是李陵膽怯后悔,不想出征,而讓路博德上書,便下詔命路博德率兵赴西河襲擊匈奴,同時命李陵于九月自居延遮虜障出發,深入東浚稽山南面的龍勒水邊巡回觀察匈奴動靜,如果不見敵蹤,便退回受降城休整士卒。于是,李陵率領步兵五千人,從居延出發向北推進,三十天后抵達浚稽山,停下扎營,沿途命人將所過之處的山川地形繪制成圖,派部下陳步樂送回長安。漢武帝召見陳步樂,聽他報告說李陵能使部下拼死效力,非常高興,封陳步樂為郎官。

原文

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值①,騎可三萬圍陵軍,軍居兩山間,以大車為營。陵引士出營外為陳,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虜見漢軍少,直前就營。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余騎攻陵。陵且戰且引南行,數日,抵山谷中,連戰,士卒中矢傷,三創者載輦。兩創者將車,一創者持兵戰,復斬首三千余級。引兵東南,循故龍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澤葭葦中,虜從上風縱火,陵亦令軍中縱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單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將騎擊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是日捕得虜,言"單于曰:“此漢精兵,擊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②,得無有伏兵乎?”諸當戶君長皆言:“單于自將數萬騎擊漢數千人不能滅,后無以復使邊臣,令漢益輕匈奴。復力戰山谷間,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還。”"

注釋

①相值:相遇。②塞:指長城。

譯文

李陵在浚稽山與單于率領的匈奴軍隊相遇,匈奴約三萬騎兵將李陵的部隊包圍。李陵屯兵兩山之間,用大車圍成營寨,親自率領士卒在營外列下戰陣,前排士卒手持戟、盾,后排士卒手持弓、弩。匈奴兵見漢軍人少,便直逼營前陣地。李陵率部迎擊,展開搏斗,漢軍千弩齊發,匈奴兵紛紛應弦倒地,只得退回山上,漢軍追擊,殺死匈奴數千人。單于大驚,召左、右兩翼軍八萬余騎兵前來圍攻李陵。李陵率部邊戰邊向南撤退,幾天后,來到一個山谷之中。漢軍接連作戰,士卒大多身帶箭傷,仍頑強苦戰,身受三處傷的坐在車上,身受兩處傷的駕車,身受一處傷的手持武器堅持戰斗,又斬殺匈奴三千余人。李陵率部沿著龍城舊道向東南方撤退,四五天后,退到一大片沼澤蘆葦中。匈奴在上風放火,企圖燒死漢軍;李陵也命部下放火燒光周圍的蘆葦以自救。漢軍繼續南行,來到一座山下。單于在南山上命他的兒子率領騎兵向漢軍進攻。漢軍在樹林中與匈奴軍短兵相接,又殺死匈奴數千人,并用連弩機射單于,單于下山逃避。這一天,漢軍抓到部分匈奴俘虜,他們說:“我們聽單于說:“這是漢朝的精兵,猛攻也沒能將他們消滅,他們日夜引我們向南接近漢塞,莫非是有埋伏的軍隊嗎?”各位當戶、君長都說:“單于親率數萬騎兵攻擊漢軍數千人而不能將他們消滅,以后將無法再號令邊臣,還會使漢朝更加輕視匈奴。所以要在山谷中再次力戰,還有四五十里才到平原地區,如仍不能取勝就返回。”"

原文

是時陵軍益急,匈奴騎多,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余人。虜不利,欲去,會陵軍候管敢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軍無后救,射矢且盡,獨將軍麾下及校尉成安侯韓延年各八百人為前行,以黃與白為幟;當使精騎射之,即破矣。”單于得敢大喜,使騎并攻漢軍,疾呼曰:“李陵、韓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漢軍南行,未至鞮(dī)汗山①,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即棄車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斬車輻②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入狹谷,單于遮其后,乘隅(yú)③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獨步出營,止左右:“毋隨,丈夫一取單于耳!”良久,陵還,太息曰:“兵敗,死矣!”于是盡斬旌旗,及珍寶埋地中,陵嘆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令軍士人持二升(bèi)④,一片冰,期至遮虜障者相待。夜半時,擊鼓起士,鼓不鳴。陵與韓延年俱上馬,壯士從者十余人,虜騎數千追之,韓延年戰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余人。

注釋

①鞮汗山:在今蒙古南部譜顏博格多山。②輻:聯結車輞(車輪周圍的框子)和車轂(車輪中心,有洞可以插軸的部分)的直條。③隅: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④糒:干糧。

譯文

此時漢軍處境越發危險,匈奴騎兵多,一天交戰數十個回合,漢軍又殺傷匈奴二千余人。匈奴作戰不利,打算撤兵離去。然而就在此時,李陵軍中有一個名叫管敢的軍候,因受到校尉的欺辱,逃到匈奴軍中投降,說出了漢軍實情:“李陵部隊并無后援,箭矢也即將用盡,只有將軍部下和校尉成安侯韓延年所屬部隊各八百人在前面開路,以黃旗和白旗作為標志。如果派精銳騎兵用弓箭射殺他們,漢軍立即就可擊破。”單于得到管敢,喜出望外,命匈奴騎兵一齊向漢軍發起進攻,同時令人大聲喊叫:“李陵、韓延年快快投降!”又派兵截斷漢軍的道路,猛攻李陵。李陵的部隊被困在山谷中,匈奴軍在山上,從四面射箭,箭如雨下。李陵繼續向南退卻,尚未到達鞮汗山,一天中五十萬支箭已全部用盡,又放棄輜重車輛,繼續前往。此時軍中士兵還有三千余人,只能砍下車的輻條拿在手中做武器,軍吏也手持短刀加入戰斗行列。漢軍退入狹谷中,單于親自率兵截斷漢軍后路,指揮匈奴兵卒將山上巨石推入谷中,漢軍多半被砸死,不能前進。黃昏以后,李陵獨自一人身穿便衣走出大營,止住左右隨從說:“不要跟著我,我要一個人生擒單于!”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李陵回到營中,感嘆道:“我們已經兵敗,就要死在此地了!”于是將所有的旌旗砍倒,與珍寶一起埋入地下,李陵嘆了口氣,對部下說道:“如果再有數十支箭,我們就足以逃脫了。現在已沒有武器再戰,天亮以后,就只能坐等被擒了,不如各自逃命,可能還會有人能夠僥幸逃脫回去報告天子。”于是命將士每人身帶二升干糧,一片冰,約定到遮虜障會合。半夜時,李陵命人擊鼓叫醒將士們,但戰鼓已破,敲不響。李陵與韓延年都跨上戰馬,十幾名壯士跟隨。匈奴數千名騎兵隨后追擊,韓延年戰死。李陵說道:“我已無面目報答皇帝陛下了!”于是投降。其他人分散突圍,逃回邊塞的有四百余人。

原文

陵敗處去塞百余里,邊塞以聞。上欲陵死戰;后聞陵降,上怒甚,責問陳步樂,步樂自殺。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①:“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蘗(niè)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quān)②,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上以遷為誣罔,欲沮貳師,為陵游說,下遷腐刑③。

久之,上悔陵無救,曰:“陵當發出塞,乃詔強弩都尉令迎軍;坐預詔之,得令老將生奸詐。”乃遣使勞賜陵余軍得脫者。

注釋

①盛言:極力申說。②弮:弩弓。③腐刑:就是閹割男子生殖器、破壞女子生殖機能的一種肉刑。

譯文

李陵兵敗之處距邊塞只有一百余里,邊塞將領將此事報告朝廷。漢武帝本希望李陵能夠拼死力戰,后聽說李陵投降匈奴,十分憤怒,責問陳步樂,陳步樂自殺。滿朝大臣都說李陵有罪,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對此事的看法,司馬遷竭力為李陵分辯說:“李陵孝順父母,誠信待人,常常奮不顧身,赴國家急難,這正是他平時的志愿,頗有國士風范。如今出征偶然不幸失敗,那些保全自身性命和妻子兒女的臣子就跟著捏造他的短處,實在令人痛心!況且李陵率領不到五千步兵,深入滿是戰馬的匈奴腹地,抵擋數萬敵軍;匈奴被打得連救死扶傷都顧不過來,將全國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全部調來圍攻李陵。李陵率部轉戰千里,箭矢用盡,無路可走,將士們手拿著沒有箭的空弩機,冒著敵人鋒利的槍尖刀刃,仍然面向北方拼死力戰,能夠得到部下這樣的拼死效力,即使是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雖然兵敗,但他對匈奴的打擊也足以使他名揚天下了。李陵之所以沒有死節,當是想找機會報效國家。”漢武帝認為司馬遷在誣陷欺騙,是為了詆毀李廣利,為李陵游說開脫,下令對司馬遷施以宮刑。

很久以后,漢武帝才對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表示后悔,說道:“應當在李陵率軍出塞時,再讓強弩將軍路博德前去接應;而我預先就頒下詔書,使老將路博德生出奸詐之心,不肯接應李陵。”于是派使臣對逃脫回來的李陵余部進行慰勞賞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防城港市| 会泽县| 宁德市| 江阴市| 稷山县| 岐山县| 抚松县| 镇赉县| 南昌县| 丹棱县| 抚顺市| 嘉鱼县| 金阳县| 久治县| 庄河市| 河津市| 章丘市| 茌平县| 邳州市| 瓦房店市| 房山区| 白玉县| 年辖:市辖区| 晋城| 石楼县| 哈巴河县| 拜城县| 曲沃县| 林甸县| 乌鲁木齐县| 巴南区| 通辽市| 察隅县| 合水县| 吉安县| 饶河县| 兴安县| 北票市| 文昌市| 刚察县|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