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創造奇跡:熊繼柏診治疑難危急病癥經驗集
- 熊繼柏
- 3704字
- 2020-04-17 10:42:58
11.治急暴嘔血病人(門靜脈曲張突發嘔血,危急病癥)
【診療經過】
那是在1987年8月的一個晚上,我在中醫學院專家門診坐診。大約九點半,快下班的時候,一個姓楊的老頭,慌慌張張地沖進門診部,我正要下班,他抓住我說:“快救命。”我說:“救誰?”他說:“我老婆子在家里嘔血,快死了。”當時我還帶了兩個學生,因為這個病人就住在中醫學院附近,我就帶著兩個學生直奔他家里。我們一進他的家門,就看到這個病人是一個60歲左右的婦人,坐在床上,背后靠個大被子,只見被子上、帳子上、地板上到處都是血。我說:“怎么回事?”他家里有三四個女人,七嘴八舌就講起來了,她們說今天她們在這兒打麻將,這個老太太只打了一會兒牌,說心里不舒服,讓她的老頭子沖了一杯紅糖水喝,喝了以后,不到一會兒她又說心里不舒服,她又沖了一杯紅糖水喝了,就喝了兩杯紅糖水,又過了一會兒她還說心里不舒服。兩個小時之內連喊了幾次心里不舒服,她老頭還給她沖了一個雞蛋喝了,喝了三次紅糖水,第三次還沖了雞蛋喝了,可是還喊不舒服。突然,只聽一聲“哇”,她還在牌桌上打牌嘛,“哇”的一聲,血就噴在那個麻將桌上。那3個女牌友的臉上、身上都是血,對面那個人的臉上血最多,用手一擦,哎呀,“是血”,驚聲剛落,第二口血又嘔出來了。哇啦哇啦嘔,搞慌了,幾個人把她扶上床,一邊扶上床一邊還在嘔,所以弄得滿床都是血,帳子上被子上都是血。抬到床上以后不能躺下去,一躺就要嘔吐,就用一個大被子靠在床上不能動,一動就要嘔吐。大家都急慌了神,她的老頭子就說,馬上找熊老師去。聽說我在上門診,就跑到門診部來了。詢問當時嘔血的時間,大概還不到半個小時。我去的時候,病人在床上斜靠著,不能講話,閉著眼睛,不能動彈。她們說一動就嘔吐,就不讓她動。我說你立馬送醫院,這是門靜脈曲張的暴嘔血。我就把她老頭子拉到門外跟他講,不讓病人聽到。我說:“病人危在旦夕,必須立即送醫院。”他說:“我哪能送醫院,我怎么能送,現在病人動都動不得,我根本就不能送。”我說:“附一院沒好遠,盡快把她抬去。”他說:“抬都抬不得,一抬就嘔血。”我想:“那也是啊,再嘔兩次血不就完了嗎?”我說:“有好久沒嘔了?”他說:“現在應該有十來分鐘沒有嘔了。”現在滿屋里到處都是血,被子上是血,帳子上是血,病人自己身上是血,那幾個婦人的臉上身上也是血,地板上是血,麻將桌上是血。病人臉色蒼白,舌苔黃膩,脈疾數。我說:“這個事情很難辦,我只能給你想個辦法救個急,如果能救到,能穩定了,她不嘔血了,你立馬送醫院。”我還說:“如果救不到也不能怪我,今天晚上反正我給你維持,如果天亮的時候不嘔血了,你立馬送醫院。”
這是個非常危急的病癥,開個什么方呢?開一個張仲景的瀉心湯合《千金方》的犀角地黃湯。當時沒有犀角,改用水牛角片,用了60g,標準的瀉心湯合犀角地黃湯,大黃、黃連、黃芩、水牛角片、生地黃、牡丹皮、白芍,7味藥,一味沒加,一味沒減,只是藥量開得特別重,大黃都開了10g。我說你吃一付,吃了看怎么樣,就吃一付。我說你明天一定要送醫院,這是我當時的交代。第2天沒消息,第3天還沒消息,過了3天仍然沒消息。我問我那個學生:“你打聽到那天晚上看的那個病人是什么情況,有消息沒有?”答:“沒有消息。”我又問門診部:“那天晚上慌慌張張來喊我的那個病人有消息沒有?”他們說沒有呀。過了一個星期,那楊老頭來了,來干嘛呢?帶了他的孫女來找我看病,他孫女感冒發燒,扁桃體腫大。進來的第一句話,“熊教授,我找你,我孫女兒發高燒,你幫我看一下”。我說:“你慢點慢點,我問你,她的奶奶呢?”我問她奶奶,我后面就沒加任何術語,意思是她奶奶還在不在世。我只問:“她的奶奶呢?”他說:“她奶奶好了。”我說:“是不是去醫院住院了。”他說:“沒有啊。”我問:“什么時候好的?”他說:“就吃了一付藥就不嘔血了,第二天早上我又在這兒抓了一付藥,就是那個原方。”我說:“總共吃了幾付藥啊?”“就吃兩付藥。”我說:“她奶奶后來怎么樣了?”他說:“打牌去了,她退休了天天就是打牌,沒事了。”我說:“她還要吃點藥呢。”“她又不愿吃藥的。”我問她平時喝不喝酒,他說不喝酒。我說她過去患過肝病沒有啊,回答是:“不知道啊,她經常說心里不好,心里不好以后就沖個生雞蛋,給她沖點紅糖水喝一喝,經常這么做的,就那天突然那么大嘔血呀!”
這是個什么病呢?如果是西醫診斷,就應當是肝硬化的門靜脈曲張。但是這個病人平時沒有任何癥狀,她只是心里不舒服,心煩,每次心煩就沖杯紅糖水,沖個生雞蛋,這個病人活得也沒事。而且她也沒有喝酒的習慣,這個病人以后居然也沒吃藥,因為她從來不吃藥的,這個病人就這么治好了。中醫的診斷就應該是嘔血,西醫的診斷就是門靜脈曲張暴出血。這是一個極有生命危險的病癥,完完全全是一個急診,沒想到好得這么快。治這個病的時候確實是沒有半點把握的,因為她在嘔血,血脫就會死人呀,可是偏偏又把她救活了,而且她病好之后又照樣打牌去了。我動員她,還要吃點藥,免得以后再發。哎呀,可她最不喜歡吃藥,好了,沒事了,這是這個病人的診療經過。
【簡要闡述】
(1)診治血證,吐血與咳血有別 中醫講血證,有咳血,有衄血,有吐血,有大便血,有小便血,還有皮膚的斑疹出血,還有嚴重的貧血,這都屬于血證。嚴重貧血不屬于出血性的疾病,而咳血、衄血、吐血、大便血、小便血,以及斑疹,都是屬于出血性的病證。這個病證是復雜的病證,也是臨床常見的病證。因為前面講的這個病人是嘔血,我這里就重點講一講嘔血和咳血。嘔血就是吐血,吐、嘔是并作的,一口一口地往外吐,吐得嚴重就會嘔,習慣地稱為吐血,嚴重的又稱為嘔血。咳血就是一咳嗽然后有血,并且血中有痰,這兩點是在臨床上必須搞清楚的。吐血和咳血的癥狀表現是有區別的,吐血是不咳嗽而血就吐出來了,嚴重的是嘔出來的,這血是來自胃中;而咳血一定是咳嗽來血,甚至于痰中帶血,這血是來自肺部,兩個病位不一樣。所以我們在臨床上的診斷,首先要弄清是咳血還是嘔血。咳血是發自肺,嘔血是發自胃。嘔血的初期暴出血肯定是實證,不是虛證,什么實呢?火實。《內經》里面有句話:“諸逆沖上,皆屬于火。”突然氣逆上沖的病癥,都是與火相關的。突然嘔血、吐血,這種急暴病癥,顯然是胃火。除了胃火以外,還有肝火犯胃,因為肝與胃是木與土的關系,肝火橫逆犯胃,也可以引起吐血。所以吐血、嘔血作為實證,病在初期,無非就是胃火熾盛,或肝火犯胃。而這個病人呢?就是典型的胃火熾盛,其舌苔黃膩、脈數便是診斷的依據。所以就要用瀉心湯,就要用犀角地黃湯,是急于瀉火,涼血止血。用的藥也是比較重比較猛,所以一付藥就把血止住了。作為中醫的診斷,要明確咳血和嘔血,而且要知道嘔血的原理是什么。
(2)關于瀉心湯、犀角地黃湯 瀉心湯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他的原文是:“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這個心氣不足的“足”字有誤,尤在涇以及《千金方》《醫宗金鑒》對于這個“心氣不足”的“足”字,作了注解,他們認為,不是一個“足”字。這個“足”字也確實在這兒不合適,心氣不足是虛證呀,為什么用瀉心湯?瀉心湯是瀉火的呢,大黃、黃連、黃芩,里面全都是瀉火的苦寒藥,直降胃火的,為什么會是心氣不足呢?不可能是心氣不足。《千金方》說這個“足”字應該是個“定”字。這就對了,是講“心氣不定”。我估計呀,古人在抄書的時候,把這個“足”字抄錯了,把這個“定”字抄成了“足”字。我們現在用電腦打字也經常有錯字,這個是難免的。書稿的清樣稿都看好幾遍了,它還是有錯別字,這個是難免的。何況古人是一筆一筆抄下來的,很有可能抄的那個人把那個心氣不定的“定”字就寫成“足”字了,就形成了心氣不足。但是我們看古人的書,又不能改,理解的時候就要理解為心氣不定,這樣就應理解為心煩不安,吐血衄血,要用瀉心湯治療,是直瀉胃火、心火。
犀角地黃湯是涼血止血的主方,葉天士有句名言,“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所用的主方就是犀角地黃湯。我們后人以為葉天士講的是涼血散血,就認為犀角地黃湯的芍藥應該是赤芍,因為它散血。其實這里應該怎么理解呢?如果是用于涼血來止血的,犀角地黃湯中一定要用白芍;如果是涼血加散瘀的,那么犀角地黃湯中就要用赤芍,應該這樣理解,不要呆板。關于犀角地黃湯,現在沒有犀角,我們一般用水牛角片,而用水牛角片的分量要重,因為它的效果遠遠達不到犀牛角的效果。
(3)治暴病要心小膽大 我前面在講一個急癥病例上,提出了一個觀點,治暴病要有膽有識,治久病要有守有方。我們治療急暴的病癥,必須要有兩點:第一要有見識,要認得準,要看得清,要辨得明。第二要有膽量,什么膽量呢?就是選方用藥要果斷,要有膽量。暴病要用暴藥,急病要用急藥。如果你沒把握,慢慢吞吞,還試一試看,那就麻煩了,那只能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明代醫家李中梓曾發表《醫家行方智圓心小膽大論》,所謂心小,實謂細心診斷,謂“望、聞、問、切宜詳,補、瀉、寒、溫須辨。當思人命至重,冥報難逃……豈容不慎!如是者謂之心小”。所謂膽大,實謂果斷用藥,謂“補即補而瀉即瀉,熱斯熱而寒斯寒……析理詳明,勿持兩可,如是者謂之膽大”。所謂心小膽大,正是指有膽有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