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創造奇跡:熊繼柏診治疑難危急病癥經驗集
- 熊繼柏
- 1468字
- 2020-04-17 10:42:57
5.治感冒發熱之后突發昏迷的病人(昏迷原因待查,疑難病癥)
【診療經過】
1967年冬天,“文化大革命”期間,病人文某,女,19歲,是石門縣一個山區的農民。開始發病是感冒、發熱、頭痛、惡寒,當地醫生給她治了兩天。到第3天病人開始進入昏迷,立即抬送到人民醫院,發熱38℃,持續昏迷了3天3晚沒醒,醫院的院長請我去會診。診見病人:兩手握拳,牙關緊閉,口不能言,目不能視,體不能動,摸手腳溫度是低熱,脈象細數。請護士幫忙用鑷子撬開病人牙關,其滿口的痰涎就流出來了,舌苔白厚膩,整個舌體被厚膩苔所覆蓋。這病是外感引起的,舌苔如此厚膩,顯為濕熱痰濁,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溫病中濕熱夾痰蒙蔽心包的病證,于是選用了菖蒲郁金湯。
菖蒲郁金湯里面有一味藥叫玉樞丹,這個玉樞丹又名紫金錠。當時我在藥房里去查藥,藥房紫金錠是外用的,沒有內服的,于是改用兩味藥代替,用兩味什么藥代替呢?一味薏苡仁,一味膽南星。加大化濕化痰的作用。
當我開完處方,我突然想到這藥怎么喂進去?醫院病房主任說,喂藥我負責,他說可以從鼻孔里灌,這是我第一次知道西醫可以用鼻飼灌藥,真佩服他們呵!我說我得向你們學習。用這么2付藥,一天一夜就把病人灌醒了,蘇醒了以后病人要回家,我說你還帶付藥回去吃,她又帶2付藥回家,總共吃完了4付藥。
1986年我回石門家鄉醫院義診,這個女孩子來了,她已經有兩個小孩了。
【簡要闡述】
(1)什么是濕熱挾痰蒙閉心包證 此病一開始是外感,有發熱、惡寒,然后進入昏迷,但病人四肢活動自如,這就絕對不是中風。因為“中風”昏迷不會有發熱惡寒,而且伴半身不遂;她過去沒有發過昏迷病,昏迷后沒有抽搐,而且連續昏迷三四天不蘇醒,那就不是癲癇。
病人是外感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毫無疑問是冬溫病。中醫溫病學家葉天士講“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邪犯心包的第一個癥狀就是昏迷。邪犯心包有兩種,一種是熱蒙心包,我們又稱熱閉心包,蒙就是蒙蔽的蒙;另一種是濕熱夾痰蒙蔽心包,是濕熱之邪夾痰濁蒙蔽心包。這個熱蒙心包和濕熱夾痰蒙蔽心包有什么區別呢?熱蒙心包的主癥:昏迷、灼熱,特別是胸腹部灼熱,心煩、譫語,舌紅絳無苔,這是它的特點。而濕熱夾痰蒙蔽心包呢,表現為昏迷,也可能有譫語,但它的昏迷往往是時清時昧,也可能有譫語,但沒有高熱,更主要的是它的舌苔不是絳紅無苔,而是舌上黃白滑膩苔,這就是兩者的區別點。正因為我看到病人滿口流涎,舌苔白滑厚膩,我就判斷這是一個濕熱夾痰蒙蔽心包證。
(2)關于菖蒲郁金湯 菖蒲郁金湯是溫病學里的方,有人說是《溫病全書》的方,有人說是《通俗傷寒論》的方。菖蒲郁金湯由石菖蒲、郁金、梔子、金銀花、連翹、滑石、菊花、淡竹葉、牡丹皮、牛蒡子、竹瀝、生姜汁、玉樞丹所組成。其主要功用是清利濕熱,化痰開竅,是治療濕熱病中濕熱夾痰蒙蔽心包證的主方。
(3)再談臨床實踐可以獲得真知 本病例是濕熱夾痰蒙蔽心包證的典型病例。溫病學家描述的濕熱夾痰蒙蔽心包證是神志時清時昧,就是神志一會兒不清醒了,一會兒又清醒了,認為這個痰濕一會兒又蒙上了,一會兒又散開了。但是這個病人是昏迷3天3夜,根本就沒醒過。這就說明古人看到的東西和我們現實看到的東西可能是有區別的,書本理論跟臨床之間是有距離的。說不定吳鞠通看到的濕熱夾痰蒙蔽心包證就是一會兒昏迷,一會兒清醒。或者可以說,濕熱夾痰蒙蔽心包證有輕有重,輕的可能出現神志時清時昧,重的就可能是昏迷不醒。濕熱夾痰蒙蔽心包證是溫病外感以后出現的昏迷,不抽搐,不發高熱。由于其病邪是濕熱夾痰濁,因此病人舌上出現黃白厚膩滑苔,這正是診斷要點。通過臨床實踐,確可以獲得真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