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古代名醫治病創造奇跡

我們先看古人治病創造奇跡的事例。歷代的名醫治病創造奇跡的事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我們有資料記載的,也龐大得很,一下子也講不完。我隨便舉幾個例子,舉幾個名醫治病創奇跡的故事。

第一個是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他是中國最早的名醫之一,是一個臨床家、實踐家。戰國時期有秦、楚、齊、燕、韓、趙、魏等國,是諸侯稱霸的時候。扁鵲走到不同的國家,當不同的專科醫生。那個國家如果重視小孩,他就當兒科醫生;那個國家如果重視婦女,他就當婦科醫生;那個國家如果重視男人,他就當內科醫生。充分說明這個醫生的醫術是很全面的,是個真正高明的醫生,不是只治某一種病的,是個全方位的中醫。扁鵲有幾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我講其中的兩個故事,說明他怎樣地創造奇跡。

一個故事講扁鵲到了虢國,碰到虢國的太子死了,死在雞鳴時分,也就是凌晨死的,無緣無故突然死了,死了還未過半日,也就是還未到中午。扁鵲聽說虢國太子死了,就去看,一看,這個人是個尸厥,中醫內科叫厥證,就是假死。如果這個人不立即搶救,就會這樣死掉,就這么完了。這個尸厥證是可以救治的。扁鵲就給這個病人扎針灸、灌藥吃,結果把虢國太子救活了。這件事在虢國的老百姓中引起了轟動,神醫把要進棺材的太子都救活了。這是有記載的最早的奇跡案例。

第二個故事是扁鵲見齊桓公。齊桓公請扁鵲去做客(扁鵲是名醫嘛,國王召見名醫),扁鵲見了齊桓公之后對他說,齊侯您有病,不過病在腠理,病在表,還未深入,要趕快治。齊桓公不以為然,扁鵲走了以后,齊桓公還說扁鵲是故弄玄虛,我哪有什么病啊。過了5天,扁鵲又去見齊侯,說齊侯您的病現在已到了血脈,往里深入了,不治就會有危險。齊侯還是不信,不當回事。又過了5天,再見到齊侯,說病已到腸胃,又往里深入了一步,真的要治了。齊侯仍然沒有任何不適癥狀,聽了這話很不高興,更沒有去治療。再過5天,扁鵲見到齊桓公,沒有說話就走了。齊桓公派人去問他原因,他說齊侯的病已入骨髓,已無法醫治。果然,幾天之后,齊侯得暴病而死。這是司馬遷《史記》記載的東西,這是有史料可據的,是真人真事,這說明我們的古人早已經在創造奇跡了。《素問·八正神明論》云“上工救其萌牙……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漢代名醫華佗的故事。華佗走在路上,看見一個人用車拖了一個小孩去看病。是什么病呢?就是想吃東西,但一吃就梗塞在咽喉,不能下咽,小孩已經奄奄一息了。華佗一看,明白了,要病家用3升白醋泡大蒜,給病人灌服。服藥后病人吐出大量蛔蟲,很快就好了。實際上這個病就是我們現代所謂的蛔蟲性腸梗阻。三國時期人家就有這個本事,真是了不得。他沒有我們現在用的驅蛔蟲藥,當時只能采取簡單的辦法,就吃醋和蒜,病就治好了。這不是奇跡嗎?這樣的故事還多得很。

我還講兩個特殊例子。有一本書叫《續名醫類案》,專門記載以明清時代名醫為主的驗案,我們現在很少有人去讀過。書中有兩個案例,給我印象最為深刻。一個是明代名醫李中梓,他看了一個病,是這么記載的:病人姓韓,“傷寒九日以來,口不能言,目不能視,體不能動,四肢俱冷,六脈皆無。”這是什么病?這是要死的癥候啊,人就要死了。李中梓看病時注意到,這個病人還沒有死,因為以手按其趺陽,也就是足部一個按脈的地方,趺陽脈大而有力,摸到脈了,就說明沒死,只是假死。那問題出在哪兒呢?再按其腹部,病人皺眉痛苦,說明腹部有積滯,陽氣阻隔,壅遏在內,不能暢達于外,于是出現“口不能言,目不能視,體不能動,四肢厥冷,六脈皆無”的癥候。李中梓真是高手,就用一劑大承氣湯,猛一下將腹部積滯實熱攻逐之后,病人就好了。這個病案對我啟發很大,我讀這本書的時候不禁拍案叫好。這個李中梓真是太聰明了,要是我們碰到這樣的病人,恐怕當時還一下子搞不準。古人的記載用文言文,簡捷明了,不講啰嗦話。這個病例說明我們中醫本事有多大!是不是?這是一個起死回生的案例,這不是奇跡嗎?

這本醫案里,還有一個叫喻嘉言的清代名醫,記錄了他診治的一個很特殊的案例。一個16歲的小孩,姓朱,下痢疾,暑天受熱勞累以后得的病,這病很厲害呀,“晝夜達百次”,一天一晚拉肚子上百次。拉到什么程度?不能起床,只能“用粗紙鋪于褥上,頻頻更換”,“肛門疼痛如火烙”,肛門痛得好像用烙鐵在燒,病人痛苦呻吟,“但欲水而不欲食”,也就是只要喝水,一點東西都不想吃。這種情況中醫稱噤口痢,痢疾如果不吃東西,就叫噤口痢,是要死人的危重癥候。病人還“躁擾無奈”,伴有煩躁不安,手足亂動亂蹬,大叫大喊大動,就是這么一個危險的案例。喻嘉言診斷為大火毒證,用黃連4兩,大黃2兩,甘草1兩。三味藥,就把這個病人治好了。是奇跡吧?

我閱讀《名醫類案》和《續名醫類案》,讀到這種案例時,我總是拍案叫絕。哎呀,中醫能有這種本事真是了不起!講實在話,我的中醫為什么學得比較好,我受他們的影響很深。讀書之后我常想,學中醫就一定要學好。清代的大溫病學家吳鞠通,他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說:“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就是說,學醫如果學不好就不如不學,因為學不好就要害人啊。學得好你是救人,學得不好你是害人的,而且害人不現形。本來是可以治好的一個病,如果沒能給他治好,病變就發展了,這是不是你的責任?這個病人快死了,本來可以救活的,你沒這個本事,他就死了,這不是誤人嗎?還是你的責任。本來是個寒證,反把它當熱證治;本來是個熱證,反把它當寒證治;本來是個實證,反把它當虛證治;本來是個虛證,反把它當實證治,用藥用錯了,這不是庸醫嗎?中國歷史上把中醫分為上工、中工、下工,也講名醫,也講庸醫,總是分幾等的。所以吳鞠通講“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司馬遷的《史記》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人,廣大人民,也就是群眾的憂患是什么呢?群眾的憂患是疾患太多,現在也是這樣,老百姓害病的太多,患病率有多高啊,老百姓今天這病,明天那病,大病小病不少。“醫之所病病道少”,我們醫生的憂患就是本事太少了,道就是本事,就是你的技術太差了,你的水平太低了,你的本事太小了,你治不好病,這就是醫生的憂患所在,這些話都是一針見血的話。所以我經常講,我們全國的中醫有很多,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要重視臨床,要提高我們醫生的技術水平,提高我們醫生的專業素質,我一直這么講。如果不重視臨床,大家都在講空話,學生學什么?病人靠什么?如果一個病人在發高燒,燒到40℃了,你跟他講道理,有用嗎,行不行?不行啊,你要把他治好啊。所以,中醫一定要重視臨床,一定要提高我們自身的臨床水平、臨床素質和臨床本領,一句話,提高療效。只有提高療效,老百姓才信賴你,這是關鍵。如果真正學到了中醫的本領,掌握了中醫自身的理論體系,汲取了古人的許多經驗,再在實踐中長期地磨煉、摸索,自然會積累很多的經驗,那就必然會創造奇跡。我舉扁鵲、華佗、李中梓、喻嘉言這4位古人治病的例子,無非就是說明,我們的古人早已創造了奇跡。我們這一代醫生能不能真正創造奇跡,那就取決于我們自己能不能認真刻苦地學習,能不能認真刻苦地臨床,這才是關鍵所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建省| 县级市| 枞阳县| 桦川县| 故城县| 余江县| 雷山县| 吴桥县| 施秉县| 保定市| 婺源县| 舞阳县| 宝兴县| 庄浪县| 肃北| 怀安县| 奉贤区| 蒙城县| 进贤县| 宝丰县| 汉沽区| 彩票| 特克斯县| 涞水县| 屏东市| 鸡东县| 沧源| 库尔勒市| 泸水县| 潍坊市| 翼城县| 囊谦县| 濉溪县| 九龙城区| 秭归县| 山西省| 津市市| 和顺县| 华宁县| 额尔古纳市|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