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必須因證選方

因,就是憑借、依據,依據病人的證型選擇一個合適的方。《論衡》云“醫之治病也,方施而藥行”。醫生治病首先識方,先選方而后用藥。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方藥施行是講究規矩的。我們的古人,最早的中醫,治病都是有湯方的。《黃帝內經》有13個方,《馬王堆醫書》有52病方,張仲景《傷寒論》有113個方,《金匱要略》有245個方。漢朝以前開始,我們的古人臨床用藥都是有方的,都很有章法、規矩。而我們這一代人不能把老祖宗的規矩丟了,現在有很多醫生不能開方,因為他的基本功不好,背不了幾個方,每天開的都是自擬方。方劑是在長期反復實踐中摸索、總結得來的,這就應該是驗方。盡管幾千年來,方劑數以萬計,但是真正常用的方劑不多,而且有些方劑僅僅在古方的基礎上加減一兩味藥,就變成一個新方,這其實還是古人的原方。我們為什么不下點功夫背一些方劑呢?有些人過去沒有這個基本功,現在讓他背也記不住,就干脆使用自擬方。另外有些醫生以第一味藥作為方子的名字,諸如陳皮湯、銀花湯、神曲湯等,這是不行的。中醫開處方是要開方劑的,沒有方劑是沒有規矩的。假如現在大家當學生,你的老師開處方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方劑,沒有規矩,每次都是用那么幾味藥,那么跟師學習的時間再長也學不到什么東西。所以,方劑學不可小視,中醫治病,理法方藥要俱全。理,即我之前講的辨證分析;法,是根據這個證型來確定一個治療法則。法,是空洞的東西;方,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因此我們學中醫要有一道絕對的基本功就是方劑,方劑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學方劑,第一要背方劑,第二要掌握,第三要運用。背,就要背熟。現在有些醫生不能背方劑,自然開不出湯方;背會了方劑,但是沒掌握也是不行的。每個方劑均由不同的藥物配伍組成,均有不同的功用,每個方劑的主治都有針對性的病機和主癥,把病機、主癥和主方搞錯了,就叫方證不符。這樣背了方劑不能準確運用就等于白背了,所以要掌握方劑。方劑要運用熟練,方子越用就會越熟,用得很熟練的時候你就不需要背方劑歌訣了。我學方劑的時候也是要背方歌,有些方歌不好背,需要背很多次,有些不同的書上的方歌也不一樣。我現在不需要背了,因為這些方子都用得很熟練了,一下子就可以把方子開出來,這就是用方的功夫。我的學生跟著我都有這樣的功夫,長期跟著我坐門診,寫處方,每次坐門診要開出幾百個湯方,我這么念出來,他們就寫,自然就記住了,這就是用的功夫。用了之后就牢固了,牢固了就成了自己的東西,你就會知道這個方是怎么組成的,方劑中藥物的君臣佐使是怎樣的,方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這個方劑在什么時候需要加減藥物,這就形成了一個自然的規律,我們對古人的東西就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發展。方劑用得好,其中的奧妙是無窮的。古人的方劑,絕大多數是驗方、秘方,不像我們現在的方劑水分多,自己杜撰了一個所謂的秘方,就宣稱祖宗八代都是名醫,是祖傳下來的秘方。其實我們真正的祖宗是我們歷代的名醫,他們給我們留下的東西都是寶貝,只看我們能不能學會、掌握、運用,這是關鍵。

我舉個例子給大家聽,講一講用方劑的奧妙。例子是關于吳鞠通的大定風珠。吳鞠通《溫病條辨》曰:“熱邪久羈,吸爍真陰,或因誤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疭,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時時欲脫者,大定風珠主之。”其實,這個條文中還應有一個癥狀,就是手足心熱甚于手足背。為什么有這個癥狀?因為大定風珠是三甲復脈湯加五味子、雞子黃而成,而三甲復脈湯主治中有這個癥狀。根據吳鞠通的描述,熱邪太久,劫奪真陰,腎陰耗竭,水不涵木,導致虛風內動。一方面是真陰欲竭,另一方面是虛風內動,于是出現瘛疭動風,這種風我們稱之為虛風,治法滋水涵木熄風,方用大定風珠。針對這樣一個主癥和病機來使用大定風珠。

我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治療過一個名叫張國平的乙腦患兒,家里人用籮筐將其挑到我的診室,當時小孩蜷縮在籮筐中輕度抽搐,低燒,體溫38℃,家人說小孩發病已有3個月,在西醫院診斷為“乙腦”,現在屬于乙腦后遺癥,醫院已經不接收。當時孩子只有四五歲,舌黑而焦起芒刺,鼻孔都是黑的,即葉天士所講“黑如煙煤”,聲音嘶啞,奄奄一息,手足不停地抽動。治療用大定風珠,原方不動,半個月即不再抽風,3個月治好了。

今年年初的時候,我的診室來了一個常德的女性病人,30多歲,四肢顫抖,雙手為甚,不能拿碗筷,在醫院多次診斷均為帕金森病。就診時發現該病人手足心熱,脈細數,舌紅無苔,抓住上述諸癥,辨證為陰虛證,方用大定風珠。服藥1個月后震顫減輕了80%,第2個月徹底好了。別人說帕金森病治好了是個奇跡,其實帕金森病很難治,只能說這里又治好了一個。帕金森病有的能治好,有的很難治好,也不是都能用大定風珠治療的。

有次我在香港浸會大學講課,他們問帕金森病怎么治療,我在解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提到幾個方。帕金森病有氣血不足、肝風內動、水不涵木3種主要病因,氣血不足者用定震丹,肝風內動者用鎮肝熄風湯,水不涵木者用大定風珠。我有一位很優秀的學生名叫李敏,是香港浸會大學的教授,她成立了一個帕金森病的研究室,曾經用大定風珠加味,治療帕金森病人,取得了滿意的療效。而《溫病條辨》中吳鞠通并未用大定風珠來治療震顫證,但我為什么用此方來治療呢?因為吳鞠通講了陰虛動風,真陰欲竭,水不涵木,虛風內動,正好符合這個病機,所以我用了。這其實就是把古人的方子在臨床上拓展使用。

大定風珠不僅可以治療內科的疾病,還能治療婦科的疾病。我曾經治療了一個子癇的病人,姓杜,那時候我還在農村當醫生,外出看病的時候經過一個村落,當時村支部書記攔著我,說村上有個病人早上死了,但是到中午了身體還是不冷,請我去看看。病人當時昏睡于地鋪上,狀若死人,其脖子、手足僵硬,雙手緊握拳頭,角弓反張,但是體溫與正常人相同。按常規人死后是先冷而后僵,這個病人卻先僵而不冷,說明有問題。切脈卻發現病人無脈。我讓病人家屬找來一面小鏡子,擦干凈后放在病人鼻子前面,半分鐘后再看,發現鏡子上竟有一層水汽。我說病人沒死,讓家屬立馬把病人抬到床上。我雖然是“空手道”醫生,但是我會扎針,我的身上隨身帶著針灸針,讓家屬找來白酒消毒,針刺雙側合谷,持續運針;并讓村支書派人去砍竹子,燒取竹瀝,并用生姜搗汁,然后撬開其口,灌服竹瀝、生姜汁。少許,病人喉中長鳴一聲,而后病人神志逐漸清醒。追問家屬得知病人月經4個月未行,胎珠已結,近段時間每天都有抽搐,昨晚抽搐到天亮,就出現了上述癥狀,這就是“子癇昏厥”。此時結合病人舌紅少苔,脈細滑數,方用大定風珠,考慮到病人是孕婦,加用天麻、鉤藤。病人的病不僅被治好了,更重要的是小孩也保住了。這就是大定風珠治療“子癇”活生生的例子。

事實告訴我們古人的方劑不可小視。《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以及一些內科大家的方劑,我們都要重視。如果一個醫生不懂方劑,怎么能治好病?現在中醫分科分得很細,有婦科、兒科、外科、眼科等,同樣都要背方劑。學婦科的要熟悉《傅青主女科》《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學兒科的要熟悉《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學外科的要熟悉《醫宗金鑒》的外科方,學眼科的要熟悉《審視瑤函》。我的老朋友張懷安老先生,湖南省最好的中醫眼科專家,他的本事就是對《審視瑤函》這本書及其中的方劑都很熟悉。這么一位有名的眼科專家憑的就是書讀得好,方劑記得熟,他開的眼科處方都是有湯方的。我們年輕的中醫,自己要有主見,開處方一定要養成規矩,要學會選用湯方,運用湯方,原則就是方證相符,古人曰方證合拍。不是光憑某一味藥去治病的,不要隨便加減,亂加減就不是古人的方。我告誡我的學生們,一定要背500個湯方,是有道理的。中醫大家岳美中老師講過一句話:“學中醫,要從方劑入手。”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名老中醫,每個人開處方都是有湯方的。到我們這一代有點脫節了,大家都不要湯方了,這樣水平就下降了。

以上所講這三條“必須”:必須四診合參,必須辨證分析,必須因證選方,這是中醫看病的三要素,更是中醫看病的基本法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绩溪县| 怀集县| 冕宁县| 宣汉县| 商都县| 安多县| 和硕县| 台山市| 富蕴县| 科技| 锡林郭勒盟| 通渭县| 伊宁市| 台湾省| 锡林郭勒盟| 永清县| 定南县| 明溪县| 石门县| 乌鲁木齐县| 常宁市| 乐陵市| 乐业县| 苍山县| 昌江| 台湾省| 湘西| 乐东| 漳州市| 新竹县| 乐安县| 钟山县| 乌苏市| 高邮市| 巴林左旗| 托里县| 尚义县| 义马市| 道真| 宽城| 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