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入門到精通
- 石興華
- 844字
- 2020-04-17 10:09:49
第三章 藏象學說
藏象學說是人體組織形態各部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相互聯系的一門學說。藏者,有深藏之義;象者,現露于外之象。藏于內者為臟,表現于外者為象。有諸內,必行于諸外,故曰藏象。《素問·藏象論》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于秋氣。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于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于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于土氣。”按其形態、功能分為臟、腑、奇恒之腑,即臟腑由五臟、六腑、奇恒之腑組成。五臟為心、肝、脾、肺、腎。《素問·五藏別論》說: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為膽、胃、小腸、大腸、膀胱和三焦。《素問·五藏別論》說: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奇恒之腑,即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精室)。奇者,為異。恒者,為常。猶言六者雖名之曰腑,而其實卻有于胃腸等正常的腑。《素問·五藏別論》說: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于陰而象于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府。奇恒的意義是似臟非臟,似腑非腑,形雖似腑而作用似臟,與臟腑都有聯系。如腦和心、肝有關系,又因腦和髓有關,髓又和骨有關,骨屬于腎,腦又和腎有關;女子胞即子宮屬肝,由于行經、養胎等與血有關,又和心、脾有關。與奇恒之腑對稱的還有傳化之腑,即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個腑,在六腑中都是屬于消化系統。其中,臟是起主導作用的,其他隸屬于臟,為臟之使。象亦按其形態功能分為色、華、充、竅、聲、志、神等。概括了人體形態與精神活動的表現。反應全身組織都是有機的聯系,是完整不可分離的。一旦致病因素作用于人體后,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無不與臟腑所屬組織器官的功能狀態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