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當(dāng)水鏡照見臥龍

談三國,離不開蜀國;談蜀國,離不開劉備;談劉備,離不開諸葛亮;談諸葛亮,離不開一個默默無聞的關(guān)鍵人物——司馬徽。

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世人常稱“水鏡先生”。至于“水鏡先生”這一稱號的由來,那要問龐德公了。這是當(dāng)時的大名士龐德公送給司馬徽的稱號,也許是緣于司馬徽有一雙能望穿秋水的眼睛吧。

漢靈帝末年,群雄割據(jù),有經(jīng)邦濟(jì)世之才的司馬徽卻緘默固守,甘愿隱居陽翟故里躬耕度日。這位隱出了名的隱士,可惜了他那一肚子學(xué)問。

據(jù)史書記載,司馬徽是龐統(tǒng)、諸葛亮、徐庶的老師。而在《三國演義》中則說他們是朋友,劉備之所以得到諸葛亮,那完全是因為司馬徽和徐庶的推薦。包括后來的“鳳雛”龐士元,這也是司馬徽推薦給劉備的。

只是,歷史太不夠意思了——連他的出生年月都沒有記住。我們只知道,他在赤壁之戰(zhàn)爆發(fā)那一年(公元208年)離開了這個世界。

其實,《三國志》中也沒有明確地說諸葛亮的老師是誰,但從種種跡象來看,還是不難知道的。諸葛亮青年時期在古荊州生活,交游甚廣,與司馬徽、龐德公、龐統(tǒng)、徐庶、孟公威、石廣元乃至岳父黃承彥等經(jīng)常交流。“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瑥哪挲g和資歷來算,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他們都是當(dāng)時的大名士。當(dāng)然,也可以算作諸葛亮的長輩和老師。

在這些長輩和老師中,數(shù)司馬徽最有個性,他的眼光也最為獨特、銳利。如有人向他詢問某人如何,他一般都是三個字:“好!好!好!”如果有人問他某事好壞,他也是這三個字。所以,久而久之,人們就送給他一個綽號——“好好先生”。

“水鏡”這個稱號是龐德公給封的。臥龍、鳳雛這兩個稱號也是龐德公給封的。龐德公何許人也?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龐德公也是一個“隱”出了名的人,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次請他進(jìn)府,他一概不去。劉表問他:“你不肯去當(dāng)官,拿什么來留給后世子孫呢?”他卻回答說:“世人留給子孫的是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壞習(xí)慣。我留給子孫的是耕讀傳家、過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只是所留不同罷了。”

在當(dāng)時,司馬徽與襄陽名士龐德公關(guān)系很不錯,德公的侄子龐統(tǒng),沒有人知道他是少年才俊,但龐德公和司馬徽卻很器重他。十八歲的龐統(tǒng)前往潁川拜見司馬徽,二人交談十分投機(jī)。司馬徽以一句“江南第一名士”的評價,讓龐統(tǒng)的聲名不脛而走。

由此可見,司馬徽的確有“知人之明”。他這雙水鏡般的眼睛,不但看出了龐士元這一“鳳雛”的非凡潛質(zhì),也看出了諸葛亮這條“臥龍”的超群才智。

在水鏡先生的眼里,“臥龍”是一位能認(rèn)清社會形勢和時代潮流的英雄豪杰。他不僅很清楚現(xiàn)在的形勢,也很清楚自己能在這個形勢下扮演好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還知道如何去把這個角色演好。知天知地,知己知彼,有多少隱居山林的青年能做到這一點呢?

而諸葛亮做到了。司馬徽也看到并感覺到了。甚至可以說,在司馬徽見到諸葛亮的第一面時,他就對諸葛亮另眼相看了。后來,在長期的游玩和交流中,司馬徽更堅定了自己的看法。

司馬徽雖然是見什么都說好的“好好”先生,但對于諸葛亮和龐統(tǒng),他的確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贊賞。他不僅有一雙能夠望穿秋水的眼睛,還有一顆純樸善良的心。一向愛成人之美的他,也習(xí)慣了好事做到底。司馬徽不愿意出山,這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諸葛亮想借機(jī)展翅高飛,這個事情司馬徽是知道的……

據(jù)《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襄陽記》記載,建安十二年,劉備在荊州求訪名士,親自拜見司馬徽。司馬徽借機(jī)竭力向他推薦諸葛亮、龐統(tǒng)二人,并告知劉備:“識時務(wù)者在于俊杰。此間自有臥龍、鳳雛。”

劉備問是誰?司馬徽說:“臥龍乃諸葛亮,鳳雛乃龐士元。”

在《三國志》里,記載到此算是結(jié)束了,但《三國演義》接著又把戲劇推向了“高潮”——司馬徽又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便可安天下。司馬徽看出了諸葛亮與龐統(tǒng)的過人之處,也在“演義”里告訴了劉備這句天下人皆知,且皆懷疑的一句話。

既然水鏡先生已經(jīng)把臥龍推薦給了劉備,余下的事情,那就看二人的緣分了。

劉備呢?他非常相信司馬徽的話,于是親自前往。但是,劉備也很想請司馬徽出山相助。在“演義”中,“司馬徽下階相辭欲行,玄德留之不住”,司馬徽自稱是山野閑人,并說自己不堪世用,謝絕了劉備的邀請。

司馬徽謝絕了劉備,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了。看來,這與司馬徽首薦諸葛亮是密切相關(guān)的。這樣的隱士,也算是做到“極品”了。

劉備是幸運的——臥龍、鳳雛,他全得到了;但天下——他并沒有全得,或者說只得了個三分之一的天下。那么,問題在哪呢?司馬徽的眼光是沒有人懷疑的……

在荊襄這片學(xué)術(shù)中心,最有名的學(xué)術(shù)領(lǐng)袖是龐德公、司馬徽、宋仲子等人。龐德公是當(dāng)?shù)氐氖孔孱I(lǐng)袖,司馬徽是潁川人,視德公為兄長,兩人親密到不分彼此的地步。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姐姐,這么近的關(guān)系,司馬徽應(yīng)該算是最了解諸葛亮其人的。

憑著司馬徽對諸葛亮與龐統(tǒng)的了解,他能夠把這兩個人推薦給劉備,說明還是很高看劉備,并對其寄予了很大期望的。

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其實,這并不是司馬徽在忽悠劉備。那至于沒有得到天下的懸疑就要問劉備了。對比一下《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諸葛亮和龐統(tǒng)雖然都才智超群,可是諸葛亮一直在家做后勤工作,龐統(tǒng)離世較早。

在諸葛亮出山之后,什么火燒新野啊,火燒博望坡啊,那都是羅貫中幫他燒的,歷史上根本沒有記載這些事。諸葛亮出山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東和孫吳。之后,在劉備生前,他就極少有機(jī)會在戰(zhàn)場上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了。

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后,司馬徽的“任務(wù)”也基本上算是完成了。可是,就是在這一年,三國歷史差一點發(fā)生了極為尷尬的矛盾沖突。

公元208年9月,曹操直指荊州,率領(lǐng)大軍到新野。由于久聞司馬徽大名,曹操就征聘司馬徽。征聘書到了,曹操也打算重用司馬徽。不幸的是,司馬徽卻于不久后患病去世了。

司馬徽這一生不知活了多大歲數(shù),但死在這個時候的確有點蹊蹺。他把兩個最優(yōu)秀的“學(xué)生”都推薦給了劉備,自己卻被曹操征聘走了。如果司馬徽不死的話,如果司馬徽被曹操征聘走了,我們很難想象三國的歷史該朝著哪個方向發(fā)展。

不巧的是,曹操來了,司馬徽去了。沒有等到親眼看見劉備一統(tǒng)天下的那一天,他便撒手而去了。水鏡先生啊,莫非你那雙眼睛在遠(yuǎn)方提前看到了曹操南下的腳步?這水一般清澈、鏡一般純凈的眼睛啊,還是在九泉下多關(guān)注關(guān)注“臥龍”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县| 雷州市| 阳城县| 绥芬河市| 塔河县| 化隆| 彰化市| 万宁市| 峡江县| 繁峙县| 洱源县| 芜湖县| 酉阳| 隆回县| 江华| 溧水县| 合山市| 富蕴县| 四平市| 仪征市| 沾化县| 普定县| 额敏县| 芷江| 青铜峡市| 鹤峰县| 新乡县| 犍为县| 犍为县| 无棣县| 屏东县| 灌阳县| 翁源县| 龙游县| 平泉县| 湟源县| 潮州市| 阳信县| 满洲里市| 互助|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