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孔明姓諸還是葛
- 絕版王朝 盜版君臣·諸葛亮卷
- 婧婷
- 2402字
- 2018-11-08 11:03:13
諸葛亮這個名字,從三國開始,準(zhǔn)確地說,應(yīng)該是從諸葛亮出生的那一年即公元181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人們叫了近兩千年,而且還會一直被叫下去。但是,諸葛亮其實并不姓諸葛,這一說法各位知道嗎?
許多人聽到這個說法都會大吃一驚:怎么可能?這都已經(jīng)叫了一兩千年了呀。但事實證明,確實如此。那么這個孔明,他究竟姓什么呢?
據(jù)魚豢《魏略》載,蜀漢后主劉禪曾說:“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說,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禮儀活動,軍、政、財、文等大事統(tǒng)統(tǒng)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辦。這里的葛姓大臣究竟是指誰呢?
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這位葛姓大臣當(dāng)然是指蜀漢后主劉禪的相父諸葛亮。可是,諸葛亮怎么姓葛?他的復(fù)姓該作何解釋呢?
關(guān)于這一點,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并沒有提到,當(dāng)然這一點對他構(gòu)思小說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他要演義的是這個人,而不是這個姓。諸葛亮不管姓什么,都不妨礙羅貫中把他演義為一代名相,只要他在劉備手下做事。
而記錄歷史的史學(xué)家陳壽呢,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也沒有提到這件事。諸葛亮這樣一個大人物,陳壽怎么能把這一點給疏漏了呢?
關(guān)于諸葛一族姓氏的問題,裴松之在陳壽《三國志·吳書·張顧諸葛步傳》中注引韋曜《吳書》曰:“(諸葛瑾)其先葛氏,本瑯琊諸縣人,后徙陽都。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為之諸葛,因以為氏。”
這里順便解釋一下,韋曜之《吳書》非陳壽《三國志》之《吳書》也。前者是三國時期東吳官修的一部國史的名字,始撰于孫權(quán)末年,其間韋曜(又名韋昭)曾主其事,最后由薛瑩“終其書”。在《三國志》成書之前,魏已有官修的《魏書》,吳已有官修的《吳書》。最早《魏志》《蜀志》《吳志》三書是單獨流傳的,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三國志》。
裴松之此段注解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諸葛瑾的祖上本姓葛,是瑯琊諸縣人也,其后因為戰(zhàn)亂被迫遷移到陽都。在陽都,當(dāng)時也有幾戶姓葛的人家。當(dāng)?shù)厝藶榱税阉麄兣c自己本地姓葛的住戶區(qū)別開來,于是便稱他們?yōu)椤爸T葛”。意思也就是從諸縣遷移來的葛姓人家。中國人雖然熱情好客,可骨子里卻有一種很強的排外心理。
因此,后來諸葛瑾的先人就使用諸葛作了自己本族的姓。那么,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瑾的先人當(dāng)然也是諸葛亮的先人了。毫無疑問,諸葛亮也是葛氏的后代。
按說,在三國那個時代,諸葛亮的名字比諸葛瑾要響亮得多。但是,裴松之為何沒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里提到這一點呢?
據(jù)史籍記載,諸葛瑾出生于公元174年,比東吳第二代君主孫策大一歲;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比東吳第三代君主孫權(quán)大一歲。諸葛瑾是長子,諸葛亮是次子,裴松之這樣注引也是合情合理的。長兄如父,長者為尊,諸葛亮名氣功勛再大,畢竟也是諸葛瑾的弟弟。
從裴注可以得知,諸葛亮本不姓諸葛,而是姓葛,他的真實姓名應(yīng)該是——葛亮。在三國那個時期,人們在取名時常習(xí)慣用單字,所以,“葛亮”這個叫起來和聽起來都不太熟悉的稱呼,才是諸葛亮最真實的姓名。也難怪,后主劉禪說他是葛氏。
諸葛亮姓葛,他的祖上毫無疑問也姓葛。從葛姓到諸葛姓,也即由單姓變復(fù)姓,究竟是如何演變過來的呢?在《三國志》中,裴松之注引了兩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要追溯到諸葛亮的祖父諸葛豐。諸葛豐是何許人也?他是東漢的一個司隸校尉。
在當(dāng)時,全國行政區(qū)劃分為十三個州,因國都建在洛陽,故將關(guān)中、晉南、洛陽、豫西一帶稱為司川或司隸。意思也就是從這里發(fā)號施令,統(tǒng)轄全國之意。諸葛豐這個司隸校尉,主要負(fù)責(zé)國都治安和監(jiān)督百官的工作,治所在今洛陽東北,致仕后遷居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
當(dāng)時有這樣一種社會風(fēng)氣,在朝為官的大人物或當(dāng)?shù)氐拿巳绻徇w異地,族中人大多相隨。另外,本族中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還須照顧全族人的衣食住行。自然,諸葛豐肯定算是他那一大家族的大人物了。
當(dāng)時諸葛豐一族搬遷后的這個村,也有很多葛姓人家,不過這些葛姓人家大多投靠了同宗。
由于司隸校尉這個官職和諸葛豐的威望極高,盡管他已經(jīng)搬遷到外地,但找他的外地人依然很多。如果哪位同僚、親屬或老鄉(xiāng)來尋找從諸縣新搬遷來的葛姓人家,當(dāng)?shù)氐娜司蜁嬷獙Ψ健爸T葛”人家在哪哪哪住。這樣時間長了,說的人多了,“葛”姓也就逐漸被“諸葛”姓所代替。在姓氏的演變過程中,諸葛就成了這幾家新搬遷戶特有的姓氏。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這第二種說法就要追溯到更早以前的秦末了。
裴松之注引東漢學(xué)者應(yīng)劭(今河南省項城市人)所著《風(fēng)俗通義》曰:“葛嬰為陳涉將軍,有功而誅,孝文帝追錄,封其孫諸縣侯,因并氏焉。此與吳書所說不同。”
在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時,葛嬰是重要將領(lǐng),而且還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后來不幸蒙冤被殺。由于西漢王朝是建立在農(nóng)民大起義的基礎(chǔ)上,當(dāng)權(quán)者自然不會給陳勝、吳廣戴上“造反派”的帽子。相反,倒是對其功績給予高度肯定。
漢文帝時,葛嬰的冤案遂得以平反昭雪,而且還封其孫為諸縣(今山東省諸城市)侯。因封地在諸縣,縣名與葛姓就連為一體成為其后的諸葛姓氏。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家逐漸成為縣內(nèi)首屈一指的望族。
再往上追溯,葛姓始祖就是上古之時的葛天氏部落。葛天氏部落居住在今河南省長葛市,這里曾是他們的族居之地。葛姓即為葛天氏后裔。上古葛天氏治世“不言而信,不化而行,熙熙然自治也”。
可見,諸葛亮的老祖先也是一個治世高手。據(jù)說,他治理下的部落被古人稱為現(xiàn)代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呂氏春秋》曰:“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和諧族群的人竟然還懂點音樂藝術(shù),真不愧是彈琴高手諸葛亮的先人也。
葛天氏之后史有記載的是葛伯,葛伯為夏代葛國君主,因放縱無道,被商湯殺掉。“湯始征,自葛載”,“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葛伯亡故之后,葛國后裔便以國為姓。再往下傳,那就是秦末農(nóng)民起義中有功被誅的重要將領(lǐng)葛嬰了。
如果按照這種邏輯推算,不管諸葛豐還是諸葛嬰,他們都一定是諸縣的葛姓后代,諸葛亮當(dāng)然也是。不過,諸葛一姓雖然延續(xù)了幾千年,但中國姓諸葛的人群在今天仍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