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除爆破數值模擬與應用
- 謝先啟
- 415字
- 2019-11-27 11:52:52
第一篇 緒論
1 爆破理論的發展歷程
隨著工程爆破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普及,對巖石材料爆破理論模型及數值模擬的研究日益受到各國學者的廣泛關注。巖石材料爆破模型有兩類,即經驗模型和理論模型。前者以經驗為基礎,適用于處理一定范圍內的具體工程設計和參數優化問題;后者以爆破機理為基礎,普遍適用于各種爆破計算和分析的模型。
沃奧班(Vauban)針對固體介質爆破破碎首先提出了經驗公式,后來許多學者對其加以發展,其中,鮑列斯闊夫經驗公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至今仍是工程爆破的基本公式。美國的C.W.Livingston根據大量漏斗實驗,第一個科學地確定了爆破漏斗的幾何形態,得出了單位炸藥量的爆破漏斗體積與深度比曲線。此外,比較著名的還有O.E.弗拉索夫理論。這三個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各有特點,但均未涉及爆破過程的物理實質,屬于經驗計算公式[1][2][3]。
20世紀60年代初日野熊雄提出沖擊波破壞理論和U.Longfors等人提出爆破氣體膨脹壓破壞理論,70年代L.C.Longe明確提出爆破作用三個階段的理論,即彈性階段、斷裂階段和損傷階段[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