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一葉知山
  • 朱勝萱主編
  • 2649字
  • 2019-06-24 12:26:34

人生就是一場歡喜的狹路相逢

文_楊瑩

黃茶

山茶科 山茶屬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ò咨?,花柄有時稍長。蒴果三球形或一至二球形,高一點一至一點五厘米,每球有種子一至兩粒。花期十月至翌年二月。

黃茶是中國特產,屬輕發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分氧化。

又到采茶季。


茶山之間隨處可尋見忙碌的采茶婦女,她們一天揮汗摘得的茶葉,在夜間送去茶場。茶場的機器徹夜不休地翻炒,趕著將新鮮的茶葉出爐熱賣。在高效的機械化生產時代,還有一種茶,因其對于人工的高要求,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就是黃茶。


莫干山一帶大大小小茶場有數百家,但制作黃茶的師傅一只手就數得過來。黃茶作為中國六大茶種之一,在被人熟知的莫干山,卻面臨著傳統工藝的失卻。


莫干山如今已經成為一個返鄉地標,呼喚人們重回鄉土,這座山開始迸發出另一種全新的生機。幾十年前,鄉里人進城務工,幾十年后,城里人返鄉創業,這似乎是一種輪回,維系著城市與鄉村間那根纖弱卻永遠扯不斷的線。

尋得黃茶于山中

我和雷,兩個典型的上海姑娘,卻被鄉村的魅力無限吸引著?!跋锣l”成了一份自愿而自豪的使命。2014年,在得知黃茶現狀后,我們便奔赴于山間,半年時間,我們尋訪了茶場百家,終于遇上了康師傅。


康師傅在山里做茶40年,有一個“90后”女兒小康。小康希望繼承父業,每年都會積極參與武康鎮上的茶文化比賽。我至今還清晰記得,小康聽聞我們要傳播當地黃茶后,眼神里放出的閃亮光芒。


更慶幸的是,因著這一家的執著與傳承,他們的莫干黃芽黃茶及綠茶在2015年初入選了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測測試中心茶葉感官品質樣品庫。這也是莫干山乃至整個德清縣迄今為止唯一進入國家級樣品庫的茶葉。


也因為這場相逢,我和雷終于找到了把鄉愁放進大山的落腳點。

茶屋里的喜相逢

2015年7月1日,“發芽的茶屋”誕生了,就像門前新生的含苞荷花、含羞草、茉莉、花葉絡石、驅蚊草、太陽花和常春藤……茶屋在這個即將撲面而來的酷暑,盡情深嗅著山里潮濕的泥土味,破土而出只需一瞬的時間。


張大曼是第一個把夢想放進這座山中小屋的陶藝師。她說:“人生就是一場歡喜的狹路相逢。”


1983年生于上海的張大曼,如今大部分時間都在過著山里人的生活。離開“野獸派”后,她背上行囊,重拾對陶藝的執著,回到最初夢想的地方。


也許,只有自己做了老板才能自由地掌控靈魂蹦躍的高度;也許,只是捏著捏著泥巴,夢想是可以穿越成現實的。這份勇氣把她推上了創業潮,如今,她在上海市中心的一條安靜的林蔭小道,用一間連閣樓也只有9平方米的沿街小店,展售她所有的古靈精怪與匠心一格。


而在莫干山,她把“孤獨的獅子”為名的杯、盞、陶塑小品安放進了發芽的茶屋。這些作品與黃茶邂逅,與客人對望,我始終相信,被傾注感情的作品是富有生命的,當它們被新主人帶走的那一刻,何嘗不是一場歡喜的狹路相逢呢。


也許,生活就像這些杯盞,本來就各有各的樣子,城里山外,好的壞的,你的我的?;厥自倏?,在這場狹路相逢中歡喜就好。

因發芽的茶屋而緣起的這場相逢中,我還遇見了一個浙江理工大學畢業的可愛男孩魯奇舫。當熱愛植物的插畫師進山后會發生什么?他給了我答案。他與女友莞歌的如膠似漆是最令人羨慕的校園戀愛。即使進山采集植物樣本,看那合理分工和意趣相投的默契樣子,絕對是“單身狗”們最嫉妒的一對。


當他們得知發芽的茶屋開業了,化身為魯小生經紀人的莞歌立馬提出要幫我們繪墻繪。無奈我小店20平方米,鑲窗以外的余地,基本就是最小限度的留白了。因著這件事,我開始思考起茶屋的意義。

夢想發芽,只是開始

空間永遠束縛不了年輕人的夢想。這處讓夢想發芽的地方是屬于我和雷兩個上海姑娘的,也應當屬于更多擁有無限潛能和未來的逐夢者。


茶屋紙筋灰的墻面掛上了魯小生的系列畫作。畫中,院落里的常春藤茂盛得欲要沖出畫框,而一把老竹椅卻悠然地把人帶回恬靜安逸的鄉居小日子。這個90后男生,希望通過一幅幅作品,滿滿傳遞出與自然和好所帶來的巨大幸福感。


在發芽的茶屋里,憩息的空間只夠容下10人秉足長談,聊莫干黃茶,憶莫干,說你我的故事。我在墻邊的書架上零星放著一些書,甚至還有兒時的全套漫畫。


其中有一本書很特別,是當初我們進入這座廢棄的民國蠶種場時,從一個舊箱中,翻出的一本已泛黃的英文《圣經》讀本。遙想光緒年間,莫干山被一位美國傳教士開啟了塵封的歷史,總覺得這本《圣經》好似一根繩,牽住了溜走的光陰,也讓我們緩下腳步來回頭念想。


我們的夢想正在發芽,我們安放在莫干山里的鄉愁使命同樣在生長:一是希望莫干山小而美的故事不斷續寫;更重要的,是希望當地人可以通過在地工作而對本地文化物產富有熱情及創新力,共同加入這支年輕的返鄉隊伍。


發芽的茶屋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始終期待著,歡喜地遇上溫暖的事、美好的人,其實花開之日,或許并不太遙遠。

人不在山里山就在心里

山,終究是個有機體。生命的維系依靠不停分裂的細胞與流梭不止的血液。一座山的生命原動力在于那些自覺使命的人,微小但不容忽視。消逝與新生,傾注與輸送,他們的忙碌或多或少決定了這座山的屬性。


莫干山的魅力不在乎大山大水的壯闊,不在乎帝王留跡而揚名,它很精致,與國內的大眾景點相比,更像被隱藏起來的。


光緒年間的美國傳教士進山傳道,把老教堂留下了;民國時代的高階政商在此避暑,把私人別墅留下了;辭政從農的政客在此復興產業,把蠶種場、奶牛場、小學留下了;當今的南非法國等高端度假村進駐,再次把莫干山揚名海外了;直至現在,越來越多的回鄉人和村里人一起興辦山居產業,把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慢慢轉化了。


瞧,這座山其實沒有世代相傳的神話故事,也沒有拍案叫絕的至美場景。但它是在不斷更迭的。也許早年的洋化及資產階級基調多少奠定了莫干山的“不土,有文化”,而如今鴻儒志士們的山居產業,讓人在圍爐暢談理想國后,清晨又置身田間和農夫一起挖番薯。他們想告訴大家:莫干山“有土,有情調”。


也許我是屬于貪婪的,我放不下城市人小資兮兮的身段,卻又向往鄉野賦予精神的豐足。當這兩者恰好平衡并發生在最好的年華間,無疑可以成為我三十歲前最幸福的時光。


高曉松說:20年人來人往,你還在,不是因為你愛這個圈子,是因為這個圈子愛你。既然生如夏花,就不怕秋風凜冽。


于我而言,無論未來去往哪里,人不在山里,山就在心里。


三年的時間雖看不透什么,卻給青春注入了光輝,無論夏花絢爛,還是秋葉靜美,這場未完待續還是留給無限的時間去詮釋與記錄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电白县| 嘉祥县| 囊谦县| 玉田县| 蒲江县| 肥东县| 锦州市| 乌兰浩特市| 峨眉山市| 乌拉特中旗| 宁波市| 乐业县| 嵊泗县| 萨嘎县| 区。| 十堰市| 佛学| 县级市| 广平县| 翼城县| 大荔县| 舒城县| 紫云| 中山市| 马边| 来凤县| 平陆县| 普陀区| 格尔木市| 晋州市| 康乐县| 开封县| 石城县| 开平市| 鄯善县| 马尔康县| 珠海市| 阿拉善右旗| 五家渠市| 双峰县|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