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中醫叢書:三國演義與中醫
- 胡獻國
- 624字
- 2019-01-10 18:38:28
中醫八法
原文賞析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中寫道:譬如人染沉疴,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后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船北軍用武”中也寫道“必須用涼藥以解之”。
中醫觀點

諸葛亮既是一位軍事家,也是一位醫學家,這段話里諸葛亮講了食療與藥療的關系、食療、藥療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這里的“和藥”即調和之藥,猛藥即汗、吐、下、清、消之藥,補藥即補益(具有補益作用的藥物和食物)之藥,涼藥即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涼血養陰之藥,它們是在中醫“八法,即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種治療方法指導下使用的。
汗法,又稱解表法,通過發汗,開泄腠理,逐邪外出的治療方法。
吐法,運用具有催吐作用的藥物或方法,引起嘔吐,排除停留在胃及胸膈之上病邪的治療方法。
下法,通過通便、下積、瀉實、逐水,以祛除實邪的治療方法。
和法,和解少陽,扶正祛邪,協調內臟功能的治療方法。
溫法,祛除寒邪和補益陽氣的治療方法。
清法,通過寒涼泄熱的藥物和措施,消除熱證的治療方法。
消法,通過消導和散結,使積聚之實邪漸消緩散的治療方法。
補法,補益人體臟腑氣血陰陽不足的治療方法。
由于疾病的性質與臨床表現往往是錯綜復雜、千變萬化的,單獨用某一治法不適用復雜的病情,因此八法的運用常根據具體病情配合使用,如汗法同補法、下法、消法的并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