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中醫叢書:三國演義與中醫
- 胡獻國
- 926字
- 2019-01-10 18:38:28
辨證施治
《三國演義》不僅是一部軍事著作,也是一部醫學著作,其中中醫辨證施治的描寫,隨處可見。
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中寫道孔明論劉備暫居弱勢,必待休養生息,蓄勢待發時的一番中醫理論,顯示了諸葛亮醫學功底的深厚:“譬如人染沉疴,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后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對于重病、大病之后,形體瘦弱,氣血虧虛,正氣末復,病邪未盡者,虛不受補,攻之不可。須待正氣恢復,氣脈和緩時,方可用厚味補虛,猛藥攻邪。諸葛亮的這番話是符合醫學道理的。

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船北軍用武”中寫道:孫劉聯合,欲破曹軍,苦肉計、連環計……周瑜與諸葛亮定下“火攻”計,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正觀之際,忽狂風大作,江中波濤拍岸。一陣風過,刮起旗角于周瑜臉上拂過。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聲,往后便倒,口吐鮮血。諸將急救起時,卻早不省人事”。赤壁大戰前夕,周瑜欲用“火攻”破曹。然而,時值寒冬臘月,北風呼嘯,哪里來得東南風,想到此處,周瑜悲從中處,氣郁上升,氣血逆行而患吐血證。魯肅見周瑜臥病,心中憂悶,來見孔明,孔明笑著說:“公瑾之病,亮亦能醫。”魯肅與孔明同去看病。魯肅曰:“都督病勢若何?”周瑜曰:“心腹絞痛,時復昏迷。”肅曰:“曾服何藥餌?”瑜曰:“心中嘔逆,藥不能下”……孔明曰:“連日不晤君顏,何期貴體不安”。瑜曰:“人有旦夕禍福,豈能自保?”孔明笑曰:“天有不測風云,人又豈能料乎?”瑜聞失色,乃作呻吟之聲。孔明曰:“都督心中似覺煩積否?”瑜曰:“然,”孔明曰:“必須用涼藥以解之。”瑜曰:“已服涼藥,全然無效。”孔明曰:“須先理其氣;氣若順,則呼吸之間,自然痊愈。”瑜料孔明必知其意,乃以言挑之曰:“欲得順氣,當服何藥?”孔明笑曰:“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氣順。”于是孔明針對病因,書寫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并答應“七星壇祭風”借三天東南風助周瑜破曹,使周郎病體霍然而安。
《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療疾描述雖有“夸大”之嫌,但其運用中醫理論,寓醫事于軍事,談醫論政,足見其深諳中醫辨證施治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