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深山識刺楸
書名: 長在中原十八年作者名: 周大新本章字數: 849字更新時間: 2018-11-01 10:30:33
金秋十月,與一幫文友同游寶天曼自然保護區,在茫茫林海中穿行時的收獲之一,便是識得了刺楸樹。
是在回程時見到它的。最初看見它時很吃了一驚,嗬,好丑的家伙!周身凸著一個個似瘤一樣的包;每個包的上邊長一枚堅硬的刺;樹皮發烏,并綻開一些歪七扭八的裂縫;樹冠不大且已掉光了葉子。一棵樹丑到如此地步也真是少見。
不過奇丑和奇美一樣,留住了我和一些文友的目光。
見我們帶了嘲弄地端詳那樹,帶領我們游覽的林業專家便含笑介紹:它叫刺楸,甭看它難看,用處可不少,它紋理密實木質堅硬,屬國防用材,過去,飛機的螺旋槳便是用它做成的。
哦?我禁不住伸手摸摸它那粗糙丑陋的身軀,頓時對它生了幾分愧意:不該小瞧你,沒想到你還有這么大的用處,而且和我們當兵的一樣,也為保衛國家出過力!
下山時我便在心中琢磨:這種樹何以要生成這種丑陋樣子?有果便有因,它進化長成這副模樣,是因為它身體堅硬有用,曾常遭人們砍伐,后來便想用這種外貌躲過伐木人的眼睛?是因為野豬一類野獸常來蹭倒它的軀干,葛藤一類植物總來纏死它的枝條,便用這種多刺的外表來防御?是因為想更多地獲得陽光,用長瘤的辦法來擴大受光的面積?是因為大自然母親最初生育它時曾遇到過什么災難,“奶水”不足,致使它營養不良,長成了畸形?這些都無從考究,但我卻是更相信第二種原因,物種競爭,適者生存,很可能,刺楸的這種難看外貌,是它保護自己生存的高招。
我于是又想,人世間那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甚或惹人反感的人物,會不會其中也有不少大才?他們或是因為有過一段心酸經歷,或是片面接受前人人生奮斗的教訓,為不遭人忌妒、誣陷、迫害,為保護自己平安,甘愿示人以愚以丑以無能以恭順,讓人不注意自己,從而像諸葛先生說的那樣:“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刺楸這種樹木尚且不愿讓外界一眼看透自己的內部,何況人?歷史上不是有過不少“隱居”起來的才子?
不要小瞧自己身邊那些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就像在寶天曼原始森林中不要小瞧滿身是瘤是刺毫不起眼的刺楸一樣,因為說不定他們中的某一個,原來腹有大才,正是國家和民族需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