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凌鳯出獄的三個月里,一直沒有出過西鎮武司大營,對于西鎮武司里面發生了什么只有錦衣衛都督駱養性,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知曉。外人不得而知。
西鎮武司第二次補充兵員遠沒有初建時的所受的支持,禁軍和京營丟給袁凌鳯一堆老弱,袁凌鳯陪著笑臉相迎。他知道這是來自禁軍和京營的警告,因為西鎮武司太拔梢,顯得他們無能。
不過袁凌鳯知道軍中就是這樣,實力為尊,一敗軍之將哪里有資格去挑三揀四。袁凌鳯照單全收。
朱臨昭喋喋不休,白復沉默不語,王百川安排這些人忙的腳不沾地。
但現況就是這樣,西鎮武司一戰,戰死近半是不爭的事實,這樣的衛所一般人還真的不敢加入。
一旬時間,四千老卒,兩千弱丁,這就是西鎮武司的補充兵員,老卒中缺臂斷腿者不在少數,袁凌鳯沒有將這些人拒之門外。
所有的補充兵員入營后,西鎮武司將大營封閉,同時一封《西鎮武司改編概要》到了崇禎的桌子上,崇禎看過之后,只是用朱筆寫下來一個字“可”。
西鎮武司將分為前后左右中五部,至于之前那些好聽的名字,袁凌鳯拋棄不用,朱臨昭王百川他們有過反對,被袁凌鳯一句,“名字打不了仗。”駁了回去。
三千老兵,一分為三,加上加上可戰的三千老卒,組成了前軍,左軍,右軍,中軍兩千弱丁很多人都比袁凌鳯還要小,都是十四五歲的少年,他們大多是戰隕軍戶之后或者失籍的難民之后,最后后軍就是由剩下的那些四五十歲或者殘疾的老卒加上將作所,軍律旗組成。
這些年老或者殘疾的老卒是袁凌鳯執意留下的,因為只有失去了才會珍惜,老卒雖然戰力很低,但是能在軍隊中摸爬跪打二三十年,這些人腦子里面的經驗才是西鎮武司最為缺少的。至于殘疾的老卒更是寶貴的財富,戰陣經驗,這是袁凌鳯最為看中的,之前的冒進也是軍中無老卒,一幫年輕人熱血所致。
王百川也正好有隱退之意,畢竟他只是一商賈之子,論起打仗,還是袁凌鳯朱臨昭白復厲害一點,但是論起賺錢,他為西鎮武司第一人,所以他主動的找到袁凌鳯,希望擔任后軍千戶,袁凌鳯看著王百川很真誠的說了一句話,“王兄,以后我的后背就交給你了。”
袁凌鳯意有所指,王百川也同樣明白,兩人相視一笑,都懂了對方的意思。
朱臨昭算是軍中數得著的騎將,前軍為兩千輕裝騎軍,所以前軍千戶不說非他不可,但是卻很適合,左軍千戶由秦長武擔任,他的能力雖然淹沒在袁凌鳯四人之下,但是秦家這一沒落的將門,世代以重騎為名,更何況秦長武隨著袁凌鳯西征北援,一仗都沒落下,所以袁凌鳯將西鎮武司最精銳的左軍交給他,雖有異聲,但是西鎮武司袁凌鳯說一不二,這更使得秦長武感激不盡。
右軍重卒與輕卒各一半,白復將門虎子當仁不讓,現在唯獨缺了中軍千戶無人,中軍作為戰力最弱的一軍,但在袁凌鳯心里這些少年正是西鎮武司的未來。
在之后的時間里,前左右三軍在校場演陣打磨身體,這些少年卻經歷了他們想象不到的事情——讀書。
在袁凌鳯心中,這些沒有家人,沒有后顧之憂的少年,正是軍官的好苗子,雖然前左右三軍現在還看不起這些少年,但是大明一朝為讀書人最為受到尊敬,這些讀過書的少年以后不管到了那里都會受到優待,這也算是給這些已經很是悲慘的少年們重新開始人生的機會,王百川作為后軍千戶,不管袁凌鳯提出什么要求,他都會盡力滿足。
二十位沒有功名之身的讀書人就是他從京都城搜刮來的,這些少年早上身穿西鎮武司統一的玄色內服隨著先生們讀書,下午穿上比自己大一圈的盔甲隨著后軍的老卒殘兵訓練。一文一武,朱臨昭問過袁凌鳯這般作為是為何?
袁凌鳯笑著說了一句,“我覺得我們西鎮武司可以出上幾個進士。”這句話當晚就被送到了崇禎桌前,崇禎看到后,只是將紙條燒掉,并沒有說什么。
顯然這些事情在崇禎心里都是認同的,他也知道禁軍和京營選兵時給袁凌鳯下的絆子,崇禎一直在等袁凌鳯向他訴苦,不過袁凌鳯沒有找他,這無疑又讓崇禎高看了袁凌鳯一眼。
對于袁凌鳯這一少年,崇禎和周皇后的情感很是復雜,所以崇禎和周皇后一直視他為子侄,不過卻不能做的太過于明顯,雖然是這樣,但是真正朝堂上處于高位的勛貴大臣們都看的出來,在四年前莊武伯父子這一件事情上,崇禎并不是一無所知。
這讓戶部尚書劉宣心中總有一份危機四伏的感覺。自己那些短視的兄弟們做的事情,讓他膽寒,但是事情一旦暴露,就是他這個東寧伯也扛不住。
三個月的封營之后,西鎮武司第一次打開了營門,因為關于西鎮武司北援之戰的結果終于出來了。
因為察哈爾中軍萬戶格咧渤羅特作為察哈爾使節帶著袁凌鳯丟失在戰場的譽劍中清向著大明求和。北援之戰對于察哈爾的戰后影響終于擴大了。
察哈爾在那次犯邊中雖然沒有到傷筋動骨的程度,但是也走入了他的衰弱區。
因為那一戰,察哈爾戰死了兩萬多精銳和四五萬牧民,但是更為嚴重的后果是袁凌鳯當初殺掉所襲部落的牛羊引發了部落間的沖突,因為很多部落沒有了食物,人在餓極了的情況下,什么事情都做的出來,察哈爾爆發了為時三個月的動蕩,一萬多牧民變為了草原上的土匪,為了絞殺這些已經成為土匪的牧民,前后戰死了三千精銳,雪上加霜的是,這些土匪造成的破壞,至少有四五萬的牧民丟失了自己的牛羊和馬場,要不是林丹拿出王廷中的牛羊和軍糧,恐怕草原上早已經打翻了天。
不得不承認林丹的能力,這一場動蕩聲勢浩大卻也極為短暫,僅用了三個月就平息了下去,不過察哈爾部的實力加上犯邊損失的已經十去其二。
后金皇太極對察哈爾早已經虎視眈眈,與科爾沁部聯手準備進攻察哈爾,所以林丹才想到了向大明求和,這樣就可以將察哈爾與大明接壤地區的軍隊抽調到東部來抵抗來勢洶洶的后金軍隊。
大明也怕察哈爾萬一頂不住了,降了后金,讓后金做大,尾大不掉,勢必成為大明的大敵。
所以崇禎和六部尚書與內閣相商后,決定接受察哈爾的求和,但是,作為求和的代價,察哈爾要歸還朵顏三衛,不過這個要求在崇禎和一眾大臣看來只是一種討價還價的籌碼。
中軍萬戶格咧渤羅特知曉后,堅決反對,最后歸還大明戰死士兵遺體,同時向大明賠償五千頭牛,作為大國氣度,大明將十萬斤的壓倉陳糧賞賜給察哈爾,作為大明對于這些邊陲小國的優待。可謂做足了姿態。
不過這些朝堂上的軍國大事與西鎮武司早已經沒有了關系,戰死的人活不過來,西鎮武司雖然被平反,但是被打殘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三個月的時間,就算是西鎮武司已經膨脹到了九千人,可是戰力卻只能有當初的八成。
貪狼,破軍,護旗,七殺,饕餮,這五個千戶所早已經被外人遺忘,不過在西鎮武司老兵的心里,這五個名字才代表了西鎮武司,就像袁凌鳯曾經說過的話一樣,“名字打不了仗。”后面袁凌鳯沒有出口的下一句,“丟了的,我們遲早會奪回來。”
三個月時間,西鎮武司可以說的上經歷了一次從上到下的涅槃之旅,若不是時間太短,只有三個月時間,西鎮武司到底能達到什么程度,不可說。
精銳,不是短時間就可以鍛造出來的,西鎮武司初建,所有人馬都是從精銳中挑選出來的精銳,所以才有那樣強大的戰力。
第二次補兵,四千老卒,兩千弱丁,袁凌鳯能帶著西鎮武司到達現在的狀態,已經讓白復大為震驚。
勞逸結合的道理袁凌鳯還是懂得的,西鎮武司也是時候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了,五軍輪休,可是袁凌鳯卻無處可去,京都小院,城外莊子,都沒有自己的家人,他也不想和朱臨昭他們一起回京都,畢竟看著別人在一旁熱鬧團聚,自己卻孤身一人,這算是怎么回事,更何況,他也不想占用這些生死兄弟一家人團聚的時光,所以袁凌鳯選擇了待在大營,陪著中軍的這些十四五的少年們。
如果這三個月是西鎮武司的涅槃重生,那么這些少年在三個月的時間里才是改變最大的人,休沐時間,這些將西鎮武司當做家的少年們,丟掉了當初來到西鎮武司的畏懼,或者在校場上奔跑玩耍,或者被先生留下書帳中捧著一本書苦惱的抓著頭發認字。
這些少年們的活力也讓袁凌鳯沉重的心輕了一分。
在這些少年眼里,兩鬢斑白的袁凌鳯是帶給他們現在吃飽穿暖有書可讀的恩人,在知曉袁凌鳯的年紀之后,這些少年就以自己是袁凌鳯的弟弟自居。
這些都讓四千老卒看在眼里,老卒們打仗時間最少的都有十七八年了,見過的將軍不計其數,袁凌鳯做的事情很新奇,但是更暖人心,大明軍隊中克扣手下軍餉的大有人在,可是往里面添錢的,袁凌鳯四人卻是獨一份。在知曉西鎮武司內府每月撥款五萬兩是因為周皇后為了回報袁凌鳯的小道消息后。這些老卒看向袁凌鳯就越是尊重,這不是因為袁凌鳯力壓全軍的實力,而是因為袁凌鳯對待他們這些人的做法。
將老卒當做長輩,將老兵當做兄長,將弱丁當做弟弟,袁凌鳯不知不覺中就獲得眾軍的軍心。而這些只是袁凌鳯認為他應當做的,帶上頭盔,他就是西鎮武司鎮撫使,將令一下,五軍皆從,摘掉頭盔,他就是袁凌鳯,誰都可以搭上話,這種感覺讓袁凌鳯第一次在大明的空氣中聞到了輕松的氣味。
西鎮武司涅槃重生何嘗不是他袁凌鳯的一次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