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天將大任付斯人

馮夢龍有一首詩揭示了周朝興亡的教訓,對于后世很有借鑒意義:“卜世雖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綿延過歷緣忠厚,陵替隨波為倒顛。六國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東遷。總觀千古興亡局,盡在朝中用佞賢”。

推薦賢能,乃圣賢的教誨。應有惜才之心,識才之眼,把德放在用人之首位。齊桓公晚年培養自己的掘墓人。袁紹以好惡用人,一敗涂地。秦檜提拔唯我是從之人。武則天對狄仁杰信賴有加。林肯任用格蘭特,決勝千里。

唐代周曇《周公》詩云:“仍聞吐握延儒素,憂恐民疵未盡知。”《宋書·文帝紀》云:“周宗以寧,實由多士,漢室之隆,亦資得人。”范仲淹認為“國家之患,莫大于乏人”,“臣之納忠,無重于舉善”,把舉賢薦能視為人臣效忠朝廷的應盡職責。

毛澤東曾批注:“傅說、呂望何足道哉,馬周才德,迥乎遠矣。”傅說(音越)為商朝大宰相,有“圣人”之稱,呂望即姜太公。由此可見,馬周在毛澤東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馬周(公元601-648年),字賓王,博州茌平(今山東茌平)人。他出身貧寒,自幼父母雙亡,孤苦伶仃,但勤奮好學,博古通今。由于天性豪放,不為小節所拘,馬周并不為家鄉官員所重視。為了更大的發展,他毅然徒步兩千多里,來到當時的國都長安。到長安后,馬周窮困潦倒,不得不客居在當時的中郎將常何家中。

貞觀五年,天下大旱,災情嚴重。唐太宗李世民憂心如焚,便下令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要寫一份奏章,提出幾條具體的意見或建議。這一下可難壞了常何,他回到府中,愁眉不展。馬周得知了這個消息,便替常何寫了奏折。

次日早朝,常何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奏疏呈給唐太宗。唐太宗看過大吃一驚。在奏折中,馬周提出了十二條建議,句句都說到了唐太宗的心坎上。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有三條:其一,力戒奢侈,廣布恩德。馬周從夏、商、周至魏、晉、隋統治天下的時間長短切入,告誡唐太宗只有堅持不懈地“節儉于身、恩加于人”,才能長治久安。毛澤東曾在此句逐字加雙圓套圈,以示重視和欣賞。其二,百姓苦樂決定國家興亡。馬周認為“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積蓄多少,在百姓苦樂也”。他指出,隋朝雖然積蓄了大量的糧食、布帛和金銀財寶,但這些東西最終卻成為造反者推翻隋朝統治的物質基礎。其三,高度重視基層官員的選拔和任用。馬周強調重視郡縣官吏的選拔任用,提出“天下者,以人為本”,要使老百姓安居樂業,就必須安排賢良的官吏赴任,才可真正造福一方。

唐太宗知道常何的斤兩,這么見解深刻的奏章絕對不可能出自常何之手,便仔細詢問文章的由來。常何只好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唐太宗,并詳細地介紹了馬周的情況。

馬周的諫言可謂切中時弊,為“貞觀之治”提供了基本的理論依據。唐太宗對馬周的才華極為贊賞,不久便拜為監察御史。為了表揚發現馬周之功,唐太宗又賜給常何三百匹錦帛。

馬周由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得到唐太宗的賞識和提拔,從監察御史開始,他先后擔任過侍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諫議大夫、中書侍郎等重要官職,官到相當于丞相之職的中書令,前后不過15年,可謂平步青云。馬周一生始終得到唐太宗的信任和倚重。在遠征高麗時,唐太宗把馬周留在朝中輔佐太子處理政務,并賜書于馬周:“鸞鳳凌云,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能夠得到皇帝的親書和如此之高的評價,這在名臣云集的唐朝實屬少見。

唐太宗通過總結隋亡的教訓和唐初治國經驗,提出:“為政之要,惟在得人”;“能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賢才”。他們的事業獲得成功,同善于求賢用才緊密相連。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證。選人用人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德的核心是黨性。

知人善任,必須有惜才之心,識才之眼,舉才之德,護才之膽,擇才之策,不重學歷、職稱、資歷和身份,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環境,堅定不移走人才強國之路。作為黨政領導干部如果不怎么愛人才,不愿意幫人才,不及時果斷地用人才,那就是失職,就有愧于黨的多年培養和重托。

毛澤東“搭班子”的典范是與周恩來的合作。1949年12月2日,毛澤東給柳亞子的信中曾說,周公確有吐哺之勞。“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毛澤東借此點明周恩來理政之勤、之德、之能。從毛澤東對周恩來的評價可以看出,周恩來在班子中的角色主要是負責執行。與周恩來相比,毛澤東在班子中的角色主要是負責決策。有人曾形象地評價說,毛澤東是舵手,高瞻遠矚,掌握航向;周恩來是劃槳人,讓船平穩前進。

從總體上看,毛澤東、周恩來都是剛柔相濟之人,毛澤東剛中帶柔,周恩來柔中帶韌,這正是他們能夠在互補互濟中成就大業的性格基礎。在性格特征上二人的差異也是顯著的:毛澤東勁直尚氣,舉重若輕;周恩來精細雅致,舉輕若重。

在毛澤東眼中,品德和才干是遠遠擺在資歷和學歷之前的。正是因為如此,毛澤東特別喜歡任用有才干的年輕人,經常以歷史上的年輕有為的人物為例,如賈誼、王勃、周瑜等,認為他們“英俊天才”“少年英發”,以他們的年輕有為引發闡述自己的觀點。解放戰爭時期對粟裕的任用,體現了毛澤東大膽起用年輕優秀人才的用人思想。

粟裕是一個由士兵成長起來的將軍。和其他一些將領不同,他沒有上過軍校,也沒有出國留過學。從井岡山時期開始,粟裕學到了許多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經過多年戰爭的實踐粟裕逐漸成熟起來,不斷顯現出軍事才能。毛澤東對他的了解也逐漸加深,并開始一步步地提拔和任用他。

抗戰時期,30多歲的粟裕已顯露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華,他所率領的部隊僅在1938年至1943年就殲滅日偽軍達10萬人,這使毛澤東堅信這位從士兵成長起來的將領有能力指揮更多的軍隊。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央軍委成立華中軍區,毛澤東任命粟裕擔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兼華中野戰軍司令員。在蘇中地區以3萬之眾迎擊國民黨12萬精銳之師,一個半月下來,七戰七捷。

山東、華中野戰軍會師時,毛澤東電告陳毅:會師后,大政方針共同制定,具體作戰由粟裕同志負責。三個月間粟裕協助陳毅,具體指揮了魯南、萊蕪戰役,均獲大捷。1947年5月,粟裕又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在孟良崮完成了圍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的壯舉。1948年開始的淮海戰役中,共殲敵55.5萬人,粟裕直接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就殲敵44萬人,被軍界譽為常勝將軍。毛澤東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下第一功。”粟裕的成長是毛澤東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典范。

德才兼備是識別人才的重要標準,體現了對人才的全面性要求。所謂德,主要指政治立場、政治品德、思想作風、事業心、責任心等。所謂才,主要指掌握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能、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德是立身做人、成就事業的根本,是衡量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前提。對黨的領導干部來說,是否具有較高的道德,關系到人民的福祉、國家的興衰。

看人的德與才,要看全部歷史和全部工作,不能只以一時的功過來判斷人才的全部歷史。領導者要有辯證思維的頭腦,把德與才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重德而輕才,更不能只看才而忽視德。德與才是干部素質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有德無才,難以擔當重任;有才無德,終究要敗壞黨的事業。

現在一些干部出問題,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身居官職的人,如果無才就是“次品”,無德就是“危險品”,“德不稱其位,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有德無才的干部不能開創局面,會貽誤事業;有才無德的干部缺少凝聚力,把一個單位搞得亂糟糟,會毀掉事業;德才兼備的干部才能開創事業。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才抓住了當前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關鍵。要把尊重民意和不簡單以票取人辯證統一起來,對得票情況作具體分析,要特別注意選拔任用政治清醒、信念堅定、善于學習、堅持原則的人。

有的領導者喜歡聽恭維話,把善于逢迎的人當成人才,熱衷于搞“小圈子”。“小圈子”一詞中的“小”不是指其能量小、人數少,而是針對它只為少數人謀私利,在組織上排斥大部分人,只注重自己群體的利益,不管全局的利益。用人的標準不是憑個人的才干,更不會通過“公平競爭”,而是對氣味相投、百依百順的人倍加欣賞,只提拔“靠得住”的人,而排除“外人”,不屬于自己的人棄之不用,甚至壓制。對自己有恩惠的,則想方設法予以重用,或以“聽話”為主要標準,拉攏一些人、排擠一些人。有的干部就整天琢磨拉關系、找門路,分析某某是誰的人,某某是誰提拔的,該同誰搞搞關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這樣一來,使某些德才平庸、善于投機取巧、甚至有嚴重問題的人得到重用,而那些德才兼備的人才被埋沒,甚至遭受打擊。

為了成就事業,切莫以對待自己的親熱程度、憑自己的好惡和“私交”如何來識人用人,不要因為“偏愛”或唯命是從、攬權而重用庸人,不可因為“不喜歡”而疏遠“耿介之士”,不可因為視野不寬而使千里馬臥道哀啼。那種開基創業時重用人才,一旦開創局面就喜歡奴才,也是很不好的。

孔子說過:“遠佞人。”—要遠離獻媚討好的人。越是圓滑處世、巧言令色、討人喜歡的人,越要慎重考察。千萬不可將賢能之人看作奸佞,把奸狡之徒當作賢才!領導者要警惕某些人的離間術。離間術是一種圈套:通過撥弄是非等手段,促使同志之間、上下級之間產生誤會,或將誤會加以渲染,擴大分歧;或編造謊言,制造矛盾,損人利己,陷人揚己。曾國藩成就了一番大事業,一靠以德服人,二靠知人善任。他喜歡拙誠,不喜巧詐。他選用人才,把戒巧詐作為一條原則。

歷史上不少賢才蒙冤,是由于領導者注重追究小過。司馬遷為李陵說幾句公道話,卻被漢武帝處以腐刑,使他遺恨終生。蘇軾因對朝政有意見而寫幾首諷喻詩,卻蒙“烏臺詩案”之冤,下半生都被貶逐,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由于苛求于人,求全責備,追究小過,溜須拍馬之徒就會趁機投井下石,使賢才蒙受不白之冤。

西漢文學家東方朔認為,人才“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后漢書·竇憲傳論》),他援引“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委婉提示主政者對人才不要求全責備。“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于一人之義。”領導者應不以己之長來否定人之長,不以己之好惡判定別人長短。人之缺點、弱點只要不礙其用,可以不予考慮。

人生相遇貴相知,若能相知看本質,而不要被表現出來的現象所蒙騙。毛澤東在識人上能超塵脫俗,不同凡響,就在于他重本質,重才干,而不問細枝末節的東西,“唯有真才能血性,須從本色見英雄”。經毛澤東親自考察、選拔的人才,從士兵到將軍,從布衣寒士到無產階級革命家,成百上千。

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和基礎,不知人就不能很好地任用人,甚至任用了不好的人。用錯了人的原因之一是看人有偏見,缺少客觀公正,“合口味”的納入視野,不喜歡的打入另冊;缺少辯證思維,對人沒有全方位、符合實際的了解;注重觀察人的細枝末節而忽略其大的方面。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說:“把知人善任作為終生的研究學問。”美國前通用電氣公司首席執行官杰克·韋爾奇認為,“挑選最好的人才是領導者最重要的職責;擁有人才是最大的贏家。”選拔人才難點在于,選拔后怎樣使用人才,將其特長發揮到極致。

干部德才好不好,實績怎么樣,群眾最有發言權。因此,應擴大群眾的參與面,跳出“由少數人選人”和“在少數人中選人”的圈子,構建“干部選得準不準、要讓群眾審一審”的工作機制;不簡單以票取人,應作具體分析,既看一時一事,又看平時一貫表現;讓“老黃牛”式的干部埋頭不再埋沒,干事有成就感,做人有幸福感,公平、公正對待他們;精選出官德高尚、政績斐然、群眾認可的干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阳春市| 南华县| 阿荣旗| 南昌市| 钦州市| 东安县| 清河县| 凤阳县| 武宁县| 齐齐哈尔市| 黄大仙区| 潼关县| 沿河| 绥江县| 孝昌县| 黄浦区| 乐业县| 宁陵县| 湖口县| 册亨县| 江源县| 陇西县| 理塘县| 托克托县| 鹿邑县| 白城市| 东明县| 凤翔县| 芜湖市| 临桂县| 彩票| 本溪| 岐山县| 岑溪市| 扎兰屯市| 高台县| 湟中县| 永康市| 龙里县| 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