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內篇諫下第二(1)
書名: 中華國學經典讀本:晏子春秋作者名: (春秋)晏嬰本章字數: 6105字更新時間: 2013-09-28 13:39:26
景公藉重而獄多欲托晏子晏子諫第一
[原文]
景公藉重①而獄多,拘者滿圄②,怨者滿朝。晏子諫,公不聽。公謂晏子曰:“夫獄,國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
晏子對曰:“君將使嬰敕其功③乎?則嬰有一妄能書足以治之矣;君將使嬰敕其意乎?夫民無欲殘其家室之生以奉暴上之僻者,則君使吏比而焚之④而已矣。”
景公不說,曰:“敕其功,則使一妄;敕其意,則比焚。如是,夫子無所謂能治國乎?”
晏子曰:“嬰聞與君異,今夫胡豬戎狄⑤之蓄狗也,多者十有余,寡者五六,然不相害,今束雞豚妄投之,其折骨決皮⑥,可立得也。且夫上正其治,下審其其論,則貴賤不相逾越。今君舉千鐘爵祿而妄投之于左右,主右爭之,甚于胡狗,而公下知也”。
“寸之管,無當,天下不能足之以粟。今齊國丈夫耕,女子織,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而君側皆雕文刻鏤之觀,此無當之管也。而君終不知。五尺童子⑦,操寸之煙,天下不能足以薪。今君之左右,皆操煙之徒,麗君終不知。鐘鼓成肆⑧,干戚成舞⑨,雖禹不能禁民之觀。且夫飾民之欲,而嚴其聽,禁其心⑩,圣人所難也,而況奪其財而饑之,勞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嚴聽其獄,痛誅其罪,非嬰所知也。”
[注釋]
①藉重:賦斂重。②圄(yǔ):囹圄,監獄。③敕其功:整頓治獄的事情。④使吏比而焚之:派官吏挨門逐戶地把債券燒掉。這樣做是為了使民心歸附。⑤胡豬戎狄:都是我國境內的少數民族。狢當作“貉”。⑥決皮:撕掉皮。⑦五尺童子:古代尺小,一尺約當現在七寸,所以把兒童叫“五尺童子”。⑧鐘鼓成肆:鐘鼓排成排。鐘和鼓部是古代樂器。肆,列。⑨干戚成舞:指手持武器跳舞。⑩嚴其聽,禁其心:嚴禁人們去聽、去想。
[譯文]
在景公的治理下,齊國賦稅沉重,獄訟眾多,監獄里的犯人,人滿為患,外朝的人怨聲載道。晏子勸諫景公,景公就是不聽。景公對晏子說:“監獄,是國家重要的政府機構,我希望把它托付給先生您。”
晏子回答說:“您打算讓我整頓訴訟的事情嗎?那么,我有一個能書寫的小妾,她有婦人的仁慈的胸懷,就足以把獄訟治理好了。您想讓我整頓民心嗎?百姓沒有誰想弄得自己家破人亡以便供奉貪暴君主享樂的,那么,您讓官吏挨門逐戶把債券都燒掉就可以了。”
景公聽了很不高興,說:“我讓你整頓刑獄,你覺得認為胡亂派一個人就行了,我讓你整頓民心,你就說挨家挨戶地誅滅,如此說來,先生就不是所說的能夠治理國家的人了!”
晏子說:“我聽說的與君王卻截然不同。那些胡、貉、戎、狄等部落的人養狗,多的人家養十幾條,少的人家也養五六條,但是這些狗之間互相和睦。如今把雞豬捆扎起來,隨便丟人狗群之中,它們互相爭奪,咬斷骨頭,撕破皮肉的血腥場面,可以馬上展現出來。君王要是端正治國的策略,我認真對待等級倫常,那么尊貴與貧賤就不會互相錯位。如今君王將千鐘的爵祿,毫不顧忌地就賜給您身邊的人,這些人之間互相爭奪賞賜,比胡人的狗斗得還兇,而您竟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一寸粗的管子假如沒有底,普天下的糧食都不能把它填滿。如今齊國的男子耕田,女子紡織,夜以繼日地勞作,也不夠供奉君王;而君王身邊所使用的一切,都雕刻著精致的花紋圖案,這就是所謂的沒有底的管子,而君王竟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足五尺高的孩童,拿著很短的火把,普天下的柴草都不夠燒的。如今君王身邊的人,全都是拿著火把的人,而君王竟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排列好鐘鼓等樂器奏樂,拿著盾牌和斧子舞蹈,即使大禹在世也不能禁止百姓去觀看。再說,抑制百姓的欲望,嚴格控制他們的言行舉止,即使是圣人也難以辦到,何況掠奪他們的財產讓他們受饑挨餓,征用他們的勞力讓他們疲憊不堪,經常給他們帶來痛苦,卻嚴厲地處理他們的案件,狠狠地治他們的罪責,這些做法不是我所能理解的。”
景公欲殺犯所愛之槐者晏子諫第二
[原文]
景公有所愛槐,令吏謹①守之,植②木縣之。下令曰:“犯槐者刑,傷之者死。”有不聞令,醉而犯之者,公聞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③焉。
其女子往辭晏子之家,托曰:“負廓④之民賤妾,請有道于相國,不勝其欲,愿得充數乎下陳。”
晏子聞之,笑曰:“嬰其淫于色乎?何為老而見奔?雖然,是必有故。”令內⑤之。女子入門,晏子望見之,曰:“怪哉!有深憂。”進而問焉,曰:“所憂阿也?”
對曰:“君樹槐懸令,犯之者刑,傷之者死。妾父不仁,不聞令,醉而犯之,吏將加罪焉。妾聞之,明君蒞國⑥立政,不損祿,不益刑,又不以私恚⑦害公法,不為禽獸傷人民,不為草木傷禽獸,不為野草傷禾苗。吾君欲以辯木之數殺妾父,孤⑧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國矣”。
“雖然,妾聞之,勇士不以眾強凌孤獨,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猶自治魚鱉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昧墨與人比居庾肆⑨,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茍可法于國,而善益于后世,則父死亦當矣,妾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樹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傷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義也。鄰國聞之,皆謂吾君愛樹而賤人,其可乎?愿相國察妾言以裁犯禁者。”
[注釋]
①謹:謹慎,小心。②植:埋植,豎立。③加罪:治罪。④負廓:負郭,靠近城郊。⑤內:同“納”。⑥蒞(lì)國:治理國家。⑦恚(huì):忿,怒。⑧孤,用如使動詞。⑨昧墨:黑暗。庾:露天的積谷處。
[譯文]
景公喜歡一棵槐樹,派官吏小心地守護它,并在樹的旁邊立了一個木樁,上面掛上牌子,寫著命令:“如果碰了槐樹,就要受到刑罰,如果傷了槐樹,就要被處死。”有一個人,沒有聽到命令、酒醉后碰了槐樹,景公聽說此事后,說:“這個人先觸犯了我的命令。”于是讓官吏拘捕了他,將要治他的罪。
這個觸犯罪責的人的女兒到晏子家去,托人傳話說:“我是住在外城的一個百姓的女兒,有話要對相國說,我無限想往,愿意在相國的后宅充數當個侍妾。”
晏子聽到這話以后,笑著說:“我難道是個好色之徒嗎?為什么我年紀大了,還有女子投奔我?雖說如此,這里面肯定有什么緣故。”于是命令讓她進來。女子進了門,晏子遠遠地望見她,說:“奇怪呀!這個人面帶憂傷。”等她進屋后,晏子問她說:“你為什么事感到憂傷啊?”
女子回答說:“君主種了一棵槐樹,并懸掛上命令,如果碰了槐樹,就要受到刑罰,如果傷了,就要被處死。我的父親缺少才智,沒有聽到命令,酒醉后碰了槐樹,官吏將要治他的罪。我聽說,圣明的君主治理國家,制定政令,不輕易減少俸祿,不隨便加重刑罰,又不因為私怨損害公法,不因為禽獸傷害百姓,不因為草木損壞禽獸,不因為野草糟踐禾苗。我們國君因為樹木的緣故打算殺死我父親,讓我成為了孤兒,這命令已經對百姓實行并且成為國家的法令了。
“雖然如此,我聽說,義勇的人不會因為人多勢眾而去傷害孤獨無依的人,圣明賢德的國君不違背正確的原則去滿足自己的貪欲。這就好像自己烹飪魚鱉的人,去掉它的腥臊之味。冒昧貪婪的人與別人并肩蹲在稻草堆旁,卻叫別人坐在在危險的地方。如今國君向百姓發出命令,如果能夠在全國施行,而且它的好處有利于后世百代,那我的父親死也是應該的,我為他收尸也是應該的呀。太過分了!如今的命令卻不是這樣,因一棵樹,治我父親的罪,我恐怕這樣做會傷害官吏的執法準則,更進一步說,傷害圣明國君的仁政了。鄰國聽到這件事后,都會說我們的國君因為喜愛槐樹而殘害百姓,這可以嗎?希望相國仔細考慮我說的話,以便裁處觸犯禁令的人。”
[原文]
晏子曰:“甚矣!吾將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歸。
明日早朝,而復于公曰:“嬰聞之,窮民財力以供嗜欲謂之暴,崇好玩,威嚴擬①乎君謂之逆,刑殺不辜謂之賊。此三者,守國之大殃。今君窮民財力,以羨餒食之具②,繁鐘鼓之樂,極宮室之觀,行暴之大者;崇玩好,縣愛槐之令,載③過者馳,步過者趨,威嚴擬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傷槐者死,刑殺不稱④,賊民之深者。君享國⑤,德行未見于眾,而三辟著于國,嬰恐其不可蒞國子民⑥也。”
公曰:“微⑦大夫教寡人,幾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罷守槐之役,拔置⑧縣之木,廢傷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注釋]
①擬:類似。②羨:豐饒。餒:當作“飲”。③載:駕車。④稱:相稱。⑤享國:享有國家。⑥子民:統治百姓。⑦微:表假設的否定詞,“如果沒有”的意思。⑧拔置:拔下并收起來。
[譯文]
晏子說:“太過分了!我替你向國君陳說這件事。”于是派人送女子回家。
第二天早朝,晏子向景公進言說:“我聽說,把百姓的財力搜刮殆盡,來供自己的奢欲的人稱作是暴虐,喜好玩物,把它的威嚴提高到國君的地位上去,這稱作是反常,刑殺無罪的人稱作是殘暴,這三條,是國家存亡的大禍患。如今君王搜盡百姓財物,用來使飲食器具更加精美;聚斂鐘鼓樂器,將宮室布置的富麗堂皇,這是施行暴政到頂極點的事了。喜好玩物,懸掛喜愛槐樹的禁令,這樣一來,坐車經過的人也趕緊奔馳而去,步行路過的人也要快跑而去,槐樹的威嚴已經達到國君的地步了,反常之事是很明白的了;觸犯槐樹的人,就要處以刑法,傷害槐樹的人,就要處死,刑殺與國法不相稱,百姓受到的摧殘也夠深了。君王享有國家,德行還沒顯現在百姓當中,而三種邪僻卻著稱于國,我恐怕您不能再執掌國政事理百姓了。”
景公說:“如果沒有大夫您教誨我,我簡直要釀成大罪了,從而連累到國家。如今大夫您教誨我,這是國家的福氣,我受教了。”
晏子從朝廷當中出來以后,景公命令趕快停止看守槐樹的差役,并拔掉木樁,扔掉掛著的牌子,取消傷害槐樹治罪的命令,釋放因觸犯槐樹被拘捕的囚犯。
景公逐得斬竹者囚之晏子諫第三
[原文]
景公樹竹,令吏謹守之。公出,過之,有斬竹者焉。公以車逐,得而拘之,將加罪焉①。
晏子入見,曰:“君亦聞吾先君丁公乎②?”
公曰:“何如?”
晏子曰:“丁公伐曲沃,勝之,止其財③,出其民④。公日自蒞之。有輿死人⑤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視之,則其中金與玉焉。吏請殺其人,收其金玉。公曰:‘以兵降城,以眾圖財,不仁。且吾聞之,人君者寬惠慈眾,不身傳誅⑥。’令舍之。”
公曰:“善。”
晏子退,公令出斬竹之囚。
[注釋]
①焉:于之。在那里。②丁公:齊國初期的君主,太公望之子。③止其財:禁止財物出城。④出其民:讓城里的人出去。⑤輿死人:用車裝著死人。輿,車,這里用作動詞。⑥不身傳誅:不親自傳令殺人。
[譯文]
景公種了竹子,并派官吏小心地看守它。景公外出,從竹子旁邊經過,看到有個人在砍竹子,于是就坐著車追趕他,追上之后把他抓了起來,將要治他的罪。
晏子入宮去拜見景公,說:“您也聽說過我們的先君丁公吧?”
景公說:“怎么樣?”
晏子說:“丁公攻打曲城,打贏了,卻不輕易搜刮曲城人的錢財,只是讓城里居住的人遷移出去。丁公每天親自到曲城處理政務,看到有人用車子拉著死人出城,丁公感到奇怪,派官吏前去查看,發現車中裝的全是金玉財寶。官吏請求殺掉這個拉車的人,沒收他的財物。丁公說:‘憑借武力使城池投降,又靠人多勢眾去奪取錢財,不是仁厚之人的做法啊。再說,我聽說,作為一國之君,對百姓應該寬厚仁慈,不親自傳令行刑殺人。’丁公下令釋放了載金玉財寶出城的人。”
景公說:“好啊!”晏子退朝之后,景公下令釋放了砍竹子的人。
景公以摶治之兵未成功將殺之晏子諫第四
[原文]
景公令兵摶治①,當臈②冰月之間而寒,民多凍餒,而功不成。
公怒曰:“為我殺兵二人!”晏子曰:“諾。”
少為間③,晏子曰:“昔者先君莊公之伐于晉也,其役殺兵四人。今令而殺兵二人,是殺師之半也④。”
公曰:“諾。是寡人之過也。”令止之。
[注釋]
①摶治:當指“摶埴”,用手拍捏粘土使成陶坯。②臈:當為“臘”,指臘祭,冬至后三戊舉行的祭祀。③少為間:即“少間”,過了一小會兒。④是殺師之半也:您讓殺死的士兵數等于莊公殺死士兵數的一半。
[譯文]
景公派士兵制作陶器的坯子,這時正當寒冬臘月之間,天氣異常寒冷,百姓又餓又冷,因而未能及時完工。
景公大怒說:“給我殺掉兩個士兵。”晏子說:“是。”
過了一會兒,晏子又說:“過去,我們的先君莊公進攻晉國,那一次戰役只殺掉了四個士兵,如今君王命令殺掉兩個士兵,是那次出師殺死士兵的一半了。”
景公說:“是!這是我的過錯了。”下令制止行刑。
景公冬起大臺之役晏子諫第五
[原文]
晏子使于魯,比其返也,景公使國人起大臺之役,歲寒不已,凍餒之者鄉有焉。國人望晏子①。晏子至,已復事②,公延坐,飲酒樂。晏子曰:“君若賜臣,臣請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凍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③,若之何!’”歌終,喟然嘆而流涕。
公就止之曰:“夫子曷為至此?殆為大臺之役夫!寡人將速罷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臺,執樸鞭其不務者④,曰:“吾細人⑤也,皆有蓋廬⑥,以避燥濕,君為一臺而不速成,何為?”國人皆曰:“晏子助天為虐。”
晏子歸,未至,而君出令趣罷役,車馳而人趨。仲尼聞之,喟然嘆曰:“古之善為人臣者,聲名歸之君,禍災歸之身,入則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則高譽其君之德義,是以雖事惰君⑦,能使垂衣裳⑧,朝諸侯,不敢伐其功。當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注釋]
①望晏子:盼望晏子回來。②已復事:已將出使之事稟告完畢。③太上靡散我:上天使我消滅。靡散,散碎、消滅。④執樸鞭其不務者:用木棍抽打不干活的人。樸,未經加工的木材,此指木棍。⑤細人:小民,微不足道之人,這是晏子的謙詞。⑥蓋廬:有頂的房子。⑦惰君:懶惰懈怠的國君,即昏君。⑧垂衣裳:穿著寬長下垂的衣裳。按:此指垂衣拱手,無為而治。
[譯文]
晏子出使到魯國,等他回來的時候,景公征召都城的人修建高臺,天漸漸變冷了,但工程還未完成,每鄉都有很多受凍挨餓的人。都城的人寄希望于晏子,晏子到了朝廷,匯報完出使的事宜,景公讓他入座,一起飲酒作樂。晏子說:“君王如果賞臉,我請求為君王唱一首歌。”他唱道:“百姓說道:‘寒冷的水澆著我,我能怎樣?上天殘害我,我能怎樣?’”唱完了之后,感慨萬千,嘆息地流下了眼淚。
景公于是走到晏子面前,勸他說:“先生為什么這樣,大概是因為高臺徭役的事情吧,我會立刻停止這項工程的。”晏子拜了兩拜,回去后,對于景公允諾的事情也沒有聲張。晏子于是到了高臺的施工現場,拿著鞭子抽打不干活的人,說:“我是個小吏,但還有傘蓋和草廬用來遮風擋雨,國君建一個臺子卻不能馬上建好,為什么?”國都之人都說:“晏子是助天子為虐啊。”
晏子返家,還未到家門口,君王就發出命令,立即停止筑臺的徭役,人與車各自散去。孔子聽說這件事,感慨地嘆道:“古代所謂的善于做君王臣子,往往都是把好名聲歸于君王,把罪過攔在自己身上。在內能指正君王的過失,在外則大加稱頌君王的仁德禮義。因此,即使侍奉的君王是個昏君,也能做到無為而治,使諸侯前來朝聘,不敢自夸其功。能承擔這種道義的,只有晏子一人呀。”
景公為長欲美之晏子諫第六
[原文]
景公為長①,將欲美之,有風雨作。公與晏子入坐,飲酒,致堂上之樂。酒酣,晏子作歌曰:“穗乎②不得獲,秋風至兮殫零落。風雨之弗殺③也,太上之靡弊④也。”歌終,顧而流涕,張躬⑤而舞。
公就晏子而止之,曰:“今日夫子為賜⑥而誡于寡人,是寡人之罪。”遂廢酒罷役,不果成長。
[注釋]
①長(lái):長大的房舍。,舍。②乎:與下文“兮”同是表感嘆的語氣詞。③弗殺:通“拂槃”,擊落,吹散。④靡弊:與上章“靡散”義同,離散。⑤張躬,舒展開身軀,軀,身。⑥為賜:賜教。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