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 并購成功&生存法則

文丨李劍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助理主編

管并購是促進成長的誘人戰略,而且在心理上令CEO十分滿足,但多數并購都以付出高昂成本的失敗收場。

 

怎么會這樣?答案簡單得出奇:如果公司只關心自己能從收購中得到什么,而不關心在收購中可以給予什么,收購就很難成功。

 

但如果買方企業本身擁有能讓被收購公司更具競爭力的要素,將會是另一番光景。只要收購本身或其他可能買主無法提供這一優勢,從中獲益的就將是你,而非賣方。

 

在《成功并購必讀》中,羅杰·馬丁(Roger L. Martin)告訴我們,買方可以利用4種方式提高收購目標的競爭力:做成長資本的明智提供者;成為更好的管理監督者;轉移寶貴技能以及分享寶貴能力。

 

從中國公司的角度來看,成功海外并購的例子少得可憐。中國的海外并購活動主要經歷了3大發展階段,并購談判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過于看重交易價格。

 

而談判是一種復雜的溝通藝術,既需要“硬條件”,更需要“軟技巧”。軟技巧包括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和對并購核心價值的掌控度。

 

埃森哲的咨詢專家通過《中國企業并購談判演進史》一文,給我們詳細分析了軟技巧在并購談判中的作用。結論是中國企業應該明白:不以雙贏為出發點的并購交易很少能創造真正價值——企業無疑要考慮財務價值,但并購活動能為企業帶來的各種軟性收益同樣不容忽視。

 

對于管理者和員工來說,一樁兼并或收購不只是公司戰略層面的事,更會給他們個人帶來巨大變化甚至傷害。C級高管和咨詢公司所謂的“并購后整合”只是委婉說法,這段時期實際上充滿壓力、不確定性,甚至混亂。

 

在這種局面下,大多數人總想著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誰被辭退、誰升職、誰被調到其他部門或地點,等等。但在研究和咨詢工作中,有學者發現,面對組織巨變,人們比自己認為的更有能力掌握命運。

 

《并購生存法則》指出,在并購活動中的個人抉擇:第一個選擇是,保持低調,做好手頭工作,祈禱一切正常。第二個選擇是,潤飾簡歷,重新聯系外部人脈,開始找下家。但最好的做法或許是第三種,可能也是最具建設性的策略:主動接受充滿變數、緊張的整合過程,把它當作反思和成長的機會。

 

全球每年發生數萬起并購,如果你的公司恰好卷入其中之一,那么無論作為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在并購后的新局面下,重新識別你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分別是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华县| 吉林市| 石门县| 宜州市| 康平县| 庆安县| 绥宁县| 台安县| 新野县| 台北市| 阜平县| 宁海县| 大埔县| 宜君县| 乐清市| 湖北省| 博罗县| 平远县| 华坪县| 仁寿县| 林口县| 长武县| 南木林县| 白银市| SHOW| 青海省| 乐至县| 开江县| 焦作市| 商水县| 曲沃县| 贵州省| 上思县| 浮梁县| 天祝| 临洮县| 胶州市| 保德县| 云浮市| 阿拉善右旗|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