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你的學習力(《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哈佛商業評論
- 1428字
- 2019-02-18 17:20:40
精英人才稀缺

遺憾的是,鑒別潛力要比能力困難得多,但并非無法實現,我在后文詳述如何去做。此外,對招聘者而言,組織需要在史上最困難人力資源市場搜尋潛力人才。最近歐美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掩蓋了以下重要警訊:全球化、人口結構和上升通道的種種問題都會讓未來幾年高管人才越發緊俏。
2006年,我與哈佛商學院院長尼廷·諾里亞(Nitin Nohria)、億康先達的同事一起研究“潛力”課題。我們收集了詳細數據,采訪了47家公司的CEO。這些公司市場資本總值達2萬億美元,收入超過1萬億美元,員工總數超過300萬人。它們代表各大主要行業和地域,均為業內成功名企,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頗有經驗。我們當時給它們的結論是,公司都將面臨大規模人才荒。8年過去了,人才荒并沒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
讓我們詳細分析上面提到的三個因素。全球化迫使公司走出本土市場,到海外尋找能助其適應全球化的人才。2006年時,我們的研究預計,到2012年大型跨國公司在新興市場收入將提高88%。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其他機構最近的預測顯示,從現在起到2016年,全球約70%的增長將來自新興市場。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的本土公司也加入世界范圍內激烈的人才和顧客爭奪戰。例如,中國現在躋身《財富》500強的公司已從2003年的11家升至2013年的95家,其中跨國業務的增長占據了相當份額。華為公司有15萬多名員工,其中很大比例在德國、瑞典、美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和印度的研發中心工作。另外還有很多與華為類似的印度和巴西公司例子。
人口結構對人才的影響也不容小覷。高管成長黃金期是35歲到44歲,然而這一年齡段候選人才正在銳減。根據我們在2006年的研究推算,年輕領導的人口總數將減少30%,再考慮到業務擴張需要更多高管,這將導致可供選擇的黃金年齡高管候選人數將減半。與之形成對比的是,10年前這一人口變化主要發生在歐美,但到2020年,俄羅斯、加拿大、韓國、中國等國家的退休年齡人口數量會超過當年畢業參加工作的人數。
第三個因素產生的影響與前兩者同等重要,卻很少人知曉:公司并未給未來領導者提供上升通道。普華永道2014年的報告顯示,68位CEO中的63%表示,他們非常擔心各級別員工是否能獲得未來所需的相應技能。
波士頓咨詢公司引述的分析報告顯示,56%的管理者認為,候選人現有的能力和未來擔任高管職務所需技能之間存在極大差異。哈佛商學院教授鮑里斯·格魯斯伯格(Boris Groysberg)在他2013年對高管預備項目參與者的調研中發現了同樣問題:滿分為5的條件下,受訪者給其公司的上升通道打分平均為3.2;相比之下,他們給現任CEO打4分,給現任高管團隊打3.8分。調查中的其他一些反饋也同樣令人憂心:沒有任何一項人才管理實踐得分超過3.3,崗位輪換等關鍵的員工培訓項目僅得2.6分,換言之,很少有高管認可公司在識別和發展合格領導者方面所做的工作。
最近我同事在高管論壇上進行的訪問進一步證實上述觀點:參與訪談的823名領導者中,只有22%的人看好他們公司上升通道;僅有19%的人認為,很容易就能吸引到最杰出人才。
我發現很多公司(尤其是在發達國家),有半數高管再過兩年就可以退休,但其中一半還沒有找到繼任者或有能力繼任的人選。正如格魯斯伯格所言:“如今的公司可能感覺不到什么,但未來5到10年,等到他們退休或離職時,要從哪里尋找下一代領導者?”
全球化、人口結構和上升通道這三者中任何一個因素,都會導致未來10年極大的人才需求缺口。人才爭奪戰不可避免,這是大多數組織面臨的極為棘手的挑戰。但那些知道應如何識別潛力人才、有效留住人才和開展培訓項目進一步提高人才水平的組織,則可化挑戰為絕佳機遇。
- 買入大牛股的9個關鍵(雪球「島」系列)
- AI超級版圖(《商界》2018年第8期)
- 科學規劃你的“錢”途(好規劃???08期)
- 當代縣域經濟(2020年第10期)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33期)
- 中國企業家(2015年第20期)
- 比較(總第119輯)
- 汽車觀察(2021年第10期)
- 2017中國產品創新報告(《商界》2017年第12期)
- 2017,正在發生的商業未來(《商界》2017年第11期)
- 長效商業英雄(《哈佛商業評論》2016年第11期)
- 成功避開戰略“陷阱”(《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雪球???53期:次新股,投資還是投機?
- 2021中國汽車金融年鑒(《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雪球專刊第160期:2017年中特輯:必須要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