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知足常樂

【原文】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第四十六章》)

【大意】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yuǎn)是滿足的。

知足常足,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知足常樂。一個人知道滿足,心里面就時常是快樂的、達(dá)觀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貪得無厭,不知滿足,就會時時感到焦慮不安。用叔本華的觀點來說,就會使人生在欲望與失望之間痛苦不堪?,F(xiàn)實中,我們看到不少落得身敗名裂的人正是因為欲壑難填、貪得無厭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吹竭@些人的犯罪事實,很多人都會由衷感嘆:“要是他早一點收手,大概也不會走到這一步!”不知大家注意到?jīng)]有,這些感嘆所流露的,正是“知足”的思想??!問題是,一旦受貪欲支配,又哪里會知足,哪里會收得住手呢?

所以,“知足”不是沒有追求;“知足常樂”更不是平庸的表現(xiàn)。相反,倒是難得修煉成的德性,尤其是在我們這個物欲誘惑滾滾而來擋也擋不住的時代。

人是應(yīng)該有更高的追求,但這與知足并不矛盾,實現(xiàn)了一個目標(biāo)后,可以準(zhǔn)備下一個,但不能在這個還沒實現(xiàn)時就想得更多,那就淪為了貪婪,事實上,知足才是最好的追求動力。

知足不同于自滿,雖然從表面上看來,它們都是對自身情況感到滿意的反應(yīng),但事實上,由于出發(fā)點和外在表現(xiàn)不同,它們往往給人以不同的感受。而從根本上說,知足也罷,自滿也罷,與外在客觀條件并不一定有相互的關(guān)聯(lián),一個人自己覺得生活到這個程度,于愿已足,并不代表他的生活真的一定就無懈可擊,樣樣可打滿分,主要是他能衡量自身的能力,正視客觀的條件,不妄想不貪求,也不去與他人比高下,能夠以寬容坦蕩的心去對待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的影響和干擾,順命隨緣地和平度過。

那些驕傲的人,真的都是那么自信、驕傲,對自身的一切都心滿意足嗎?如果你肯仔細(xì)分析,也許會吃驚地發(fā)現(xiàn),事情恰恰相反。

依據(jù)心理學(xué)上的說法,那種處處要表現(xiàn)自己的不凡,就怕誰人不知他的出類拔萃和光榮歷史,無法克制地要以驕傲的面孔示人的人,常常是心理上欠缺安全感、滿足感、或自憐狂在作祟的人。因為缺少安全感、滿足感,便相對地失去了自信,便急于要在別人的贊美或驚嘆聲中找回信心,證明自己確實如自己所希望和幻想的那樣不同凡響。驕傲、自滿、目中無人,是由于反常心理在后面推動,不但給人極壞的印象,也是一種十分可悲的病態(tài)心理。

知足常樂的人很容易被人們認(rèn)為是胸?zé)o大志。因為這些人往往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今時今日,不去爭,不去怨,不去嫉妒、傷害他人,樂觀地生活著,這樣就導(dǎo)致別人以為他們沒出息、沒能力。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觀點,知足并不代表不進(jìn)取,無大志,它只是我們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而已,是一種看透世事無常后的大徹大悟罷了。

能夠體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做過了自己所喜歡的事,豐衣足食,愛己所愛,沒有虛度歲月年華,心靈從容富足,那么無論貧富貴賤,都足以安心了。生長于貧困之家與生長于富貴之家,人生中的得意與失意,都不可看得太重。如果以不義的手段取得財富和地位,好像浮云一樣,既不會長久,也不值得看重。這是先哲孔夫子的一番話。他還說:人都有利心,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去貧賤、求富貴都必須以是否符合“義”為前提,“重義”應(yīng)該是人的本分,因為欲望是無止境的,如果不顧一切手段,謀求富貴,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荀子說:如果去爭奪財貨,而不知道辭讓,只是商人盜賊罷了。以這樣的姿態(tài)去揮霍自己的精力與生命,本身就是對生命的一種褻瀆。

莊子講過一個支離疏的故事。南方楚國有一個人叫支離疏,他的形體是造物主的一個杰作或者說是造物主在心情愉快時開的玩笑:脖子像絲瓜,腦袋形似葫蘆,頭垂到肚子上而雙肩高聳超過頭項,頸后的發(fā)髻蓬蓬松松似雀巢,背駝得兩肋幾乎同大腿并列。

然而支離疏卻暗自慶幸,感謝上蒼獨鐘于他,平日里樂天知命,舒心順意,日高尚臥,無拘無束,替人縫衣洗服,簸米篩糠,足以糊口度日;當(dāng)君王準(zhǔn)備打仗,在國內(nèi)強(qiáng)行征兵時,青壯漢子如驚弓之鳥,四散逃入山中。而支離疏呢,偏偏聳肩晃腦去看熱鬧,他這副尊容誰要呢,所以他才那樣大膽放肆。當(dāng)楚王大興土木,準(zhǔn)備建造王宮而攤派差役時,庶民百姓不堪騷擾,而支離疏卻因形體不全而免去了勞役。每逢寒冬臘月官府開倉賑貧時,支離疏欣然前去領(lǐng)取三種小米和十捆粗柴,仍然不愁吃不愁穿。

孟子說過:“有所不為,而后有為。”換句話說,能知足才有資格不知足。知足與不知足是一個量化的過程,我們不會把知足停留在某一個水平上,也不會把不知足固定在某一個需要上。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階層,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知足與不知足總會相互轉(zhuǎn)化。青年人還是不要知足的好,唯有這樣,才有創(chuàng)新;暴發(fā)戶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多一些也許可以提升生活質(zhì)量。

知足使人平靜、安詳、達(dá)觀、超脫;不知足使人騷動、搏擊、進(jìn)取、奮斗;知足的智慧在于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的智慧在于可行而必行之。若知不可行而勉為其難,勢必勞而無功;若知可行而不行,則是墮落和懈怠。這兩者之間實際上存在一個“度”的問題。度就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只有在合適溫度的條件下,樹木才會發(fā)芽。《漁夫和金魚》中的那個老太婆是不懂得知足的最大失敗者,她就是沒有把握好知足這個“度”。在知足與不知足之間,應(yīng)更多地傾向于知足。因為它會讓我們心中坦然,無所取,無所需,就不會有太多的思想負(fù)荷。在知足的心態(tài)下,一切都會變得合理、正常、坦然,我們還會有什么不切合實際的欲望和要求呢?

知足是一種境界。知足的人總是微笑著面對生活,在知足的人眼里,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趟不過去的河,他們會為自己尋找合適的臺階,而絕不會庸人自擾。

有一首《不知足歌》曾廣為流傳,這首歌當(dāng)然有封建時代的局限性,但卻不失戒世的意義。歌詞是這樣的:

終日茫茫只為饑,方得飽來便思衣。

衣食兩般俱豐足,房子又少美貌妻。

娶下嬌妻并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

騾馬成群轎己備,田地不廣用難支。

買得田園千萬頃,又無官職被人欺。

七品五品猶嫌小,四品三品猶嫌低。

一品當(dāng)朝為宰相,又想神仙對局棋。

種種妄想無止息,一棺長蓋念方灰。

這首歌的作者最后說:“不知足”乃人間活地獄,活百年也無一刻之樂境,每日只生無限之愁嘆!

不與人比,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不用處心積慮地算計別人,懂得知足,那么你就會擁有真正而長久的快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淳安县| 东安县| 宜州市| 高邑县| 罗甸县| 从化市| 徐汇区| 格尔木市| 扬中市| 五大连池市| 新邵县| 沙雅县| 耒阳市| 无锡市| 镇坪县| 梨树县| 鹤庆县| 杨浦区| 巍山| 崇信县| 潼关县| 定边县| 崇明县| 柳河县| 玛沁县| 句容市| 阜康市| 瑞昌市| 平山县| 黄大仙区| 余姚市| 安陆市| 乌拉特中旗| 黎城县| 南江县| 当涂县| 高尔夫| 虞城县| 光泽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