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公開課
- 劉亞玲
- 3079字
- 2019-01-05 10:27:23
越簡單就越自由快樂
【原文】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第二十九章》)
【大意】圣人要去掉極端的、奢侈的、過分的東西。
河上公注:“甚謂貪淫聲色,奢謂服飾飲食,泰謂宮室臺榭。”可以說,甚、奢、泰都是“過”,都是由“貪”引起的。一個人越貪婪,他就越是窮奢極欲。反之,一個人越是奢侈過度,他就會越貪。老子認為,一些極端的過分的東西會拖累我們的身體和靈魂,應該拋棄它們,過一種簡單的生活,這樣我們才能自由、快樂。
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達到“簡單并快樂著”的最佳狀態,但是他們真能做到嗎?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因為大家都會被實實在在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著名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有一句名言:“承受生命之重”。實際上絕大多數人不堪承受生命之重,因為他們被占有物質財富——票子、房子、車子等欲望折磨得疲憊不堪。有許許多多的人是在令人難以察覺的絕望狀態下生活的,這在工業化程度越高的現代社會,情況尤為嚴重。
一項統計顯示,在美國社會中,一對夫妻一天當中只有12分鐘時間進行交流和溝通;一周之內父母只有40分鐘與子女相處;約有一半的人處于睡眠不足的狀態。時間的危機實際上是感情的危機。大家好像每天都在為一些大事瘋狂地忙碌,然后疲憊不堪,沒有時間顧及其他。大家都在勞動,都在創造,但是生活質量真的變好了嗎?
美國心理學家迪納已經證明,物質財富是一種很差的衡量快樂的標準,人們并沒有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而變得更加快樂。在大多數國家,收入和快樂的相關性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只有在最貧窮的國家里,收入才是適宜的標準。
拋開這些抽象的理論不說,物質財富的增長有時確實使人們作繭自縛。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已經成為許多工作不可缺少的幫手,不過,如果一項工作每天都面對源源不絕的電子信息,就很可能產生“信息疲乏并發癥”。許多企業界的經理人和信息業的工作者抱怨,每天必須接聽的電話和處理電子郵件造成精神上莫大的壓力,引發“信息疲乏并發癥”甚至會造成長期失眠,嚴重影響健康。至于伴隨文明發展而來的噪聲、污染等問題則更是盡人皆知的。
在習慣的支配下,我們對這個嘈雜的世界、混亂的時空沒有感到有什么不對勁,也許只有到臨終的時候,才會悲哀地發現,自己的一生,原來是這么的不快樂。
那么快樂是什么?快樂來源于“簡單生活”。物質財富只是外在的,真正的快樂來自于發現真實獨特的自我,保持心靈的寧靜。
有人問:“簡單生活”是否意味著苦行僧般的清苦生活,清心寡欲,辭去待遇優厚的工作靠微薄存款過活?這是對簡單生活的誤解。簡單意味著悠閑,僅此而已。豐富的存款,如果你喜歡,那就不要失去,重要的是不要讓金錢給你帶來焦慮。
簡單,是平息外部無休無止的喧囂,回歸內在自我的唯一途徑,當我們為擁有一幢豪華別墅、一輛漂亮小汽車而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每天晚上在電視機前疲憊地倒下;或者是為了一次小小的晉升,而默默忍受上司苛刻的指責,并一年到頭賠盡笑臉;為了無休無止的約會,精心裝扮,強顏歡笑,到頭來回家面對的只是一個孤獨蒼白的自己的時候,我們真該問問自己干嗎這樣,它們真的那么重要嗎?簡單的好處在于:也許你沒有海濱前華麗的別墅,而只是租了一套干凈漂亮的公寓,這樣你就能節省一大筆錢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旅行或者是買上早就夢想已久的攝影機。你不用在上司面前唯唯諾諾,你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職位的晉升并不是唯一能證明自己的方式,很多人從事半日制工作或者是自由職業,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加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而且如果你能推去那些不必要的應酬,你將可以和家人、朋友交談,分享一個美妙的晚上。我們總是把擁有物質的多少看得過于重要,用金錢、精力和時間換取一種所謂的優越生活,卻沒有察覺自己的內心在一天天枯萎。
簡單應該是每個人的目標,當你剔除心中的各種物欲和焦慮時,你就生活于簡單中。簡單的意義,不是幻想生活而是面對生活,祈求心靈的寧靜。何須費心尋覓呢?它不在千里之外,而是深存在你的心中。記住梭羅的話:“我們的生命不應虛擲于瑣碎之事,而應該盡量簡單,盡量快樂。”最能體現追求簡單的生活,崇尚真正的自由的人莫如第歐根尼。
第歐根尼是古希臘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通過戲劇、詩歌和散文的創作來闡述他的學說;他向那些愿意傾聽的人傳道,他擁有一批崇拜他的門徒,他言傳身教地進行簡單明了的教學。所有的人都應當自然地生活,他說,拋開那些造作虛偽的習俗,擺脫那些繁文縟節和奢侈享受,只有這樣,你才能過自由的生活。富有的人認為他占有寬敞的房子、華貴的衣服,還有馬匹、仆人和銀行存款,其實并非如此,他依賴它們,他得為這些東西操心,把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耗費在這上面。它們支配著他,他是它們的奴隸。為了攫取這些虛假浮華的東西,他出賣了自己的獨立和自由。
第歐根尼沒有房子,甚至連一個茅廬都沒有。他認為人們為生活煞費苦心,過于講究奢華。他擁有一條毯子——白天披在身上,晚上蓋在身上,他睡在一個桶里,人們稱他為“狗”,把他的哲學叫作犬儒哲學。
他就這樣生活著,全然不顧社會規范,而且還朝他所鄙視的人咧嘴叫喊。他躺在陽光下,心滿意足,比波斯國王還要快活(他常這樣自我吹噓)。
馬其頓國王、希臘的征服者亞歷山大正在視察他新的王國,他到處受歡迎受尊崇受奉承。他是一代英雄,幾乎人人都涌向科林斯,為的是向他祝賀,希望在他麾下效忠,甚至只是想看看他。唯獨第歐根尼,他身居科林斯,卻拒不覲見這位新君主。懷著亞里士多德教給他的寬宏大度,亞歷山大決意造訪第歐根尼。
亞歷山大穿過兩邊閃開的人群走向“狗窩”。他走近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肅然起敬,第歐根尼只是用一肘支著坐起來;所有的人都向他鞠躬敬禮或歡呼致意,第歐根尼一聲不吭。
一陣沉默。亞歷山大先開口致以和藹的問候。打量著那可憐的破桶和破衣爛衫,還有躺在地上的那個粗陋邋遢的形象,他說:“第歐根尼,我能幫你忙嗎?”
“能,”第歐根尼說,“站到一邊去,你擋住了陽光。”
一陣驚愕的沉默。慢慢地,亞歷山大轉過身,沉默不語。幾分鐘后,他對著身邊的人平靜地說:“假如我不是亞歷山大,我一定做第歐根尼。”亞歷山大是懂得自由的含義的。
不論你對簡單下什么樣的定義,其本質都是擺脫過剩的物質負擔和精神負擔。你依然可以追求烹飪之樂,但卻不必訂數種美食雜志、累積收藏無數的食譜;你依然可以追求最新的時尚,但卻不必同款鞋各買一色或買許許多多的領帶;你依然可以買下別墅,卻不必依平日家居的方式來布置它;你可以多交朋友,卻不必多到非得用名片檢索的地步。
你一定有過年前大掃除的經驗吧。你是不是驚訝自己在過去短短一年內,竟然累積了那么多的東西?你是不是懊悔自己為何事前不花些時間整理,淘汰一些不再需要的東西?否則,今天就不會累得連腰都直不起來。
大掃除的懊惱經驗,讓很多人懂得一個道理:人一定要隨時清掃、淘汰不必要的東西,日后才不會有沉重的負擔。
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以至于總是沒能好好靜下來,替自己做清掃?
對那些會拖累你的東西,必須立刻放棄——心靈掃除的意義,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盤點庫存”。你總要了解倉庫里還有什么,某些貨物如果不能限期銷售出去,最后很可能會因積壓過多拖垮你的生意。
很多人都喜歡房子清掃過后煥然一新的感覺。你在拭掉門窗上的塵埃與地面上的污垢、讓一切整理就緒之后,整個人好像突然得到一種釋放。在人生諸多關口上,我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得做清掃。念書、出國、就業、結婚、生子、換工作、退休……每次的轉折,都迫使我們不得不“丟掉舊的你,接納新的你”,把自己重新“掃一遍”。
把自己的心靈清掃一番,你一定會感到從未有過的輕松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