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式管理探索: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獲獎案例集(2017)作者名: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本章字數: 4681字更新時間: 2019-01-05 10:21:39
03 伊利管理體系的全球化實踐
摘要:作為全球八強的乳業集團——伊利的成就離不開戰略的成功。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提出的打造“全球智慧鏈”,不僅是整合全球的優質自然資源,還要通過整合全球的技術、人才等智力資源,建立“全球智慧鏈”,讓跨越全球的智慧共享與碰撞。
與歐美發達國家乳品需求趨于穩定不同,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市場需求旺盛。這些年來,國外乳業巨頭紛紛來華,再加上國內大量乳制品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伊利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形勢下,潘剛決定采取“以優質取勝”“以創新取勝”的新發展思路。而全球化是突出重圍的最佳途徑。作為國內乳業領袖,伊利適時進行全球化發展,增加其品牌價值、提升品牌形象,進而獲得世界的認可,實現由中國品牌到世界品牌的轉變,用全球最好的資源服務中國消費者,進而進一步服務全球市場,提升中國乳業的全球影響力和話語權。
“全球智慧鏈”應運而生
中國乳業市場多年來一直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乳業市場潛力巨大,但伊利和中國乳業共同面臨的一些問題及挑戰:一方面,國際乳業巨頭紛紛涌入中國搶占市場,而這些國際乳業巨頭大都具有整合全球資源的經驗,能以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取得諸多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國內乳品企業大量涌現,紛紛參與市場競爭,使國內市場一度呈現競爭亂象。
為了使中國乳業市場良性發展,并促進中國乳品品質的提升,潘剛意識到,必須以更廣闊的視野放眼全球。于是,伊利便開啟了企業的全球化發展,“全球智慧鏈”也應運而生,而“全球智慧鏈”的背后正是伊利國際化經驗的提煉。潘剛說,機遇和挑戰牽手而來,企業需要“因時而謀,順勢而為”,消費的快速升級呼喚更聰明、更智能、更能滿足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叭蛑腔坻湣睂⒅笇б晾酶腔鄣姆绞竭~進下一個消費時代。
布局“全球智慧鏈”
伊利的“全球智慧鏈”,不僅整合全球的優質自然資源,還整合了全球的人才、智力資源,建立全球智慧鏈。伊利的“全球智慧鏈”是通過大數據以及智能制造的應用,整合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智慧和標準,用數字化的手段和國際化的標準重構全球分工,整合包括奶源、研發、生產、物流和終端零售在內的全球產業鏈,打通上下游產業,跨越不同國家和地區,實現對全球最優質的資源與智慧的集聚與整合。
伊利的“全球智慧鏈”布局,包括“全球生產”“全球質量管理”“全球研發”以及“全球視野的管理團隊建設”等幾個領域。伊利在新西蘭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生產基地,2014年2月,伊利聯手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建立歐洲研發中心;2014年8月,與瑞士通用公證行、英國勞氏和英國天祥三大國際質量認證巨頭進行戰略合作,持續升級全球質量安全管理體系;2014年11月,和新西蘭林肯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5年9月,主導實施了中美食品智慧谷……通過這一系列舉措,伊利搭建了覆蓋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全球資源體系、全球創新體系和全球市場體系。
1.全球生產
伊利以國際化視野,持續拓展和優化采購渠道,整合采購業務,提升供應商關系管理水平。同時,依托海外生產基地,逐步搭建起面向全球的物資采供管理平臺,通過穩定、高效的物資采購服務和可靠、優質的原料供應,有效地支持了業務發展和對多元化需求的快速響應。
伊利最終把國際合作的第一步定在新西蘭,主要原因是:新西蘭是全球奶粉出口第一大國,也是中國奶粉進口的主要來源(占比80%以上)。如今,伊利在新西蘭的發展已取得豐碩成果。2014年11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新西蘭時任總理約翰·基共同為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揭牌,該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基地,覆蓋科研、生產、深加工、包裝等多個領域,總體投資額高達30億元人民幣,創造了中新兩國投資規模的新紀錄。
2017年3月25日,大洋洲乳業生產基地二期工程揭牌儀式舉行,項目建設地選址位于新西蘭南島南坎特伯雷區懷馬特市伊利一期項目預留地。然而,伊利在新西蘭的發展也絕非一帆風順。早在2008年,潘剛就派人去新西蘭調研,但當地的毛利人擔心自然環境受到破壞,非常抵觸外部企業的入駐,伊利投資建廠并沒有引起他們的興趣,反而遭到了抵制。第一次的調研“鎩羽而歸”,這一度讓伊利部分管理層的信心產生動搖。但潘剛不為所動,堅持“挺進新西蘭”的信念不動搖。2009年,潘剛又派出了第二批調研團,這次由集團有關高管親自帶隊。經過在當地深入了解情況、反復溝通,但還是沒能打動對方,對此,潘剛認為,“既然他們對我們的誠意有顧慮,那我們把他們邀請到中國來,到咱們伊利來,讓他們親身感受一下我們的誠意與實力。”
2010~2011年期間,伊利分批邀請新西蘭南島的牧場主來中國伊利本部及牧場參觀。他們發現伊利作為中國乳制品行業的領軍人,無論是牧場、工廠、設備、管理都絲毫不遜于新西蘭乳品企業,終于,伊利新西蘭項目啟動。
2.全球質量管理
近年來,伊利秉承“伊利即品質”的信條,致力于100%安全、100%健康乳品的生產與服務,將嚴苛的質量管控標準貫穿于全產業鏈,以高品質的產品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青睞。與全球三大認證機構SGS(瑞士通用公證行)、LRQA(英國勞氏質量認證有限公司)和Intertek(英國天祥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持續升級全球質量管理體系,并將質量管理工作戰略升級為“質量領先3210戰略”,堅持食品安全工作延伸至全球產業鏈條上的所有合作伙伴,系統性構建全球質量管理體系。
伊利率先在業內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體系與“集團——事業部——工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防控體系,覆蓋了80多個檢驗單元,實現了從源頭到終端的每一個食品安全和質量控制關鍵點的監測、分析、把控、預防。伊利集團液態奶、奶粉、酸奶、冷飲事業部全部通過了FSSC22000食品安全體系認證,成為中國率先全線產品通過此全球性食品安全管理標準體系認證的乳品企業。伊利堅持構建比肩全球一流水平、超越歐美部分國家的檢驗標準。伊利乳品要經歷1000多項檢驗,伊利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質量控制“三條線”,分別是國家標準線、企業標準線和內部控制線:伊利在國標線的基礎上,提升50%的標準制定了企標線;在企標線的基礎上,又提升20%的標準制定了內控線。三條線層層把關,確保了質量管控和產品品質。正是因為伊利堅持嚴苛的質量管控,海外供應商顛覆了此前對中國企業的固有印象。
3.全球研發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發中心是歐洲生命科學領域的領軍科研機構,該校周邊聚集了大量國際頂級的食品科研院所,活躍著15000多名食品及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是全球食品及營養研究集群所在地,被稱為“食品硅谷”。
在潘剛的帶領下,伊利從2014年開始在乳業和食品領域與世界頂級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并將歐洲視為未來研發體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伊利看中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優勢并與其合作,于2014年2月設立歐洲研發中心。伊利歐洲研發中心將背靠荷蘭,面向歐洲,尋找世界頂級的研究機構,力邀全球專家加盟,并主要在奶牛養殖、乳品研發和食品安全三大重點領域發力,成為全球智力引擎。
2014年11月,伊利和南半球唯一一所主攻農業和食品的大學——新西蘭林肯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研究乳業產業鏈,最初聚焦于提高產品營養和質量。2015年,伊利與美國實力科研機構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明尼蘇達大學等實施“中美食品智慧谷”,在營養健康、產品研發、食品安全、農業科技、畜牧獸醫等多個領域展開全方位立體式合作。
在潘剛的領導下,伊利通過對創新組織體系的搭建和創新管理機制的持續完善,同時借助全球技術及產品研發合作平臺,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及技術創新能力。伊利“安慕希常溫酸奶系列”“金領冠呵護嬰兒配方奶粉系列”“暢輕低溫益生菌酸奶系列”“巧樂茲脆筒冰淇淋系列”中的多個新品上市,成為所在細分市場中的領導者,并有效帶動了整體業務持續增長。
截至2016年年底,伊利累計專利授權量為2091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量為454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數量為469項。先后有兩件專利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專利保護覆蓋液態奶、奶粉、酸奶、冷飲、原奶等領域。截至2016年年底,伊利累計獲得國內外注冊商標4463件,擁有馳名商標5件,著名商標7件。
4.全球視野的管理團隊建設
在基礎研究、消費者洞察和大數據分析等專業平臺方面,潘剛進行了組織架構完善和團隊能力補強,并通過升級企業文化和與全球一流企業對標學習,進一步拓展了管理團隊的國際化視野,在追求卓越的目標驅動下,團隊管理能力不斷增強。
伊利不斷加速企業內部的人才培養,并從人才市場聘用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從大學畢業生中聘用英語流利且具備高潛力的人才。公司近年來在中國聘用了多位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他們大都來自世界500強企業。擔任各業務單元和部門主管的高管中有1/3來自跨國企業。大部分伊利海外基地的雇員都是當地員工,包括伊利新西蘭生產基地和坐落于歐洲、新西蘭的研發中心。同時,也將管理人員派遣到國外工作,以此來實現人才的國際化。
此外,國內的管理人員還通過其他方式來開闊國際視野,發展先進的管理思想,如向麥肯錫、埃森哲、美世、科爾尼等領先的咨詢公司進行管理咨詢、參與跨國項目以及參加乳制品行業的國際論壇來向他人學習并分享伊利在管理和創新領域的實踐經驗。自2006年起,潘剛還帶領管理團隊進行全球范圍內的對標學習,走訪日韓、歐美等地的領先跨國企業。
“全球智慧鏈”碩果累累
根據荷蘭合作銀行公布全球乳業最新排名,伊利集團憑借2016財年606.09億元人民幣的營收、56.69億元人民幣的凈利潤,蟬聯亞洲乳業第一,位居全球乳業八強。此外,截至2017年6月30日,伊利股份市值為1312.46億元,已成為目前中國乳制品行業首家市值超千億元的上市企業。據伊利2017年上半年財務報告顯示,2017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34.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32%,凈利潤33.6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52%。伊利以其營收、凈利潤的規模優勢以及強勁增長速度,繼續領跑整個行業。2017年8月30日,北京冬奧組委與伊利集團正式簽約并對外宣布:伊利集團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伊利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服務夏季奧運和冬季奧運的健康食品企業,成就中國乳業新的里程碑。
2017年3月,在國際品牌價值評估權威機構Brand Finance公布的2017年度Brand Finance全球乳制品品牌價值排行榜中,伊利的品牌強度指數位居全球第一,這創造了亞洲乳品企業迄今為止的最好成績。與此同時,全球知名傳播服務集團WPP發布的2017年度BrandZTM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中,伊利同樣強勢登頂,蟬聯食品類品牌價值第一。
伊利的“全球智慧鏈”,不僅是為了提高質量和效率打造上下游的快速通道、建立更智慧的供給產業鏈,還是一種對品牌未來發展模式的構想,中國實體經濟已經擺脫傳統印象中的刻板形象,正在借勢“一帶一路”的創新驅動力閃耀智慧的光芒。
案例點評
互聯網時代,管理的關鍵在于——“人的智慧”。伊利的智慧管理模式不僅整合了全球的優質自然資源,還整合了全球的人才、智力資源,建立了全球智慧鏈。對于大規模生產性企業,全球智慧鏈體系能夠極大地優化企業資源的配置,提升管理效率和生產效率。伊利高效地整合、吸納全球最前沿的商業模式和管理理念,全球智慧蓮模式不斷輸出中國的標準、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塑造了中國管理的影響力。全球智慧鏈具有引領性,實施具有有效性,并可持續?!叭蛑腔坻湣边@一非凡構想的提出,領導力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
滕斌圣
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副院長
在2008年乳業食品安全危機之后,國人對民族品牌的不信任涉及整個行業,包括領頭的伊利。所以,從研發、原料到生產的各個環節,如何證明伊利是達到并超過國際質量水平的,變成維護和發展伊利品牌的必要手段。立足中國,伊利將“質量”運營在歐洲,美國、澳大利亞,在管理上遇到了巨大挑戰,也不惜高成本獲得了諸多國際一流管理咨詢公司的幫助。值得推薦!
黃晶生
哈佛中心(上海)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