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管理探索: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獲獎案例集(2017)
-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 1189字
- 2019-01-05 10:21:37
推薦序二
三年前的一次企業管理公開課上,我第一次見到拉姆·查蘭。身為全球最著名的企業管理咨詢大師之一,拉姆·查蘭在過去近半個世紀漫長的管理咨詢生涯中,為通用電氣、福特汽車、杜邦、思科、花旗、美洲銀行、諾華制藥等數十家世界500強企業提供戰略建議。
在幾次接觸交流后,我被大師的洞察力折服了。拉姆·查蘭既秉承了管理科學的延續性,又具有深度、廣度和時間維度,同時,更為難得的是他依然活躍在幫助企業的第一線。他的理念和邏輯都是基于最前線實踐得來的,是面向未來的,能夠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并豐富、壯大管理科學。
拉姆·查蘭大師在美國、印度、澳大利亞都設立了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管理獎項,激勵當地企業家去創新,鼓勵優秀的管理者分享管理實踐經驗。在我看來,相比西方已成規模的管理,中國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從拉姆·查蘭大師那里學到的很重要的一課是,企業每五年就需要重塑,需要深刻的變革,這樣企業才能把握趨勢,立于不敗之地。管理上具體的“術”可能有差異,或者稱之為國界,或者稱之為文化,但是從“道”的層面來講,是不應該有這種國界的。所謂的有國界,其實也是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的。用同一種管理語言,尊重彼此的行事方法才能謀取更為長遠的發展。因此,通過案例評選這一體系化的方式來學習和分享,讓中國的管理者受益,是我們將“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引入中國的初衷。
中國已經進入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考慮到沒有過去管理邏輯的束縛和新技術在管理中的使用等,如果中國企業積極借鑒國內外的最佳創業經驗和管理實踐,并認真思考如何推進管理領域的進步與變革這一迫切問題,迎頭趕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我不太愿意用“彎道超車”這個詞,因為這感覺我們好像選擇的是一條出奇制勝的捷徑,而不是穩扎穩打。實際上,我們依然需要將一些基礎扎實地打好,各方面都要兼備,而不能僅靠一種出奇打法。
新的經濟體帶來了新的管理思維、管理模式和最佳實踐,這可能會給中國企業帶來一定的提升機會,或擺脫過去那些不再適用當前管理模式的羈絆的可能性。因此,在這樣一個繁雜的形勢下,如果能有像拉姆·查蘭這樣級別的管理大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和輔助,將過去的知識體系結構很好地傳承,同時注入一些新的思考,以積少成多的態勢將管理實戰方面的經驗累積起來,形成新的理論,就可以讓更多的企業家得到借鑒和解決方案。
而《哈佛商業評論》又是管理業界的另一個標桿,以“案例學習法”著稱的哈佛商學院院刊起家,將總結案例、分析案例的方法貫徹到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細節當中。致力于創造和傳播最新管理思想和方法、關注中國企業的《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是我們對接世界管理舞臺的橋梁。
我認為企業家、創業者,特別是中國的創業者,要對管理科學和幾百年、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真知灼見存有敬畏之心。因此,我們對于這一獎項最重要的期許就是繼續做下去,讓更多的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理解、知曉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