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易經雜說
  • 南懷瑾
  • 1312字
  • 2019-01-05 10:00:31

《易經》的三原則

《連山》、《歸藏》以外,《周易》本身這門學問中有一個原則,亦叫做“三易”,意思是說《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就是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三大原則的道理。

(1)變易

第一,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里,第一秒鐘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鐘的情況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么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由這一點,我們同時亦了解到印度佛學中的一個名詞“無常”。這個名詞后來慢慢地被一般人變成了迷信的色彩,變成城隍廟里塑的一個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頭吐得很長的“白無常”,都說這個“無常鬼”來了,人就要死亡,這是迷信。實際上“無常”這名詞,是一種佛理,意思是說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為“無常”,這就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易經》的原則,認為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是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是原則。印度人則是就現象而言,譬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便想到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塌,看見人生下來,也想到人一定會病、會老、會死……這是看現象而有感,遂名之為“無常”。

(2)簡易

第二,簡易。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在這里產生了一個問題,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我常常跟朋友們講,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后,就變得很平常、很平凡而且非常簡單。我們看平劇里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么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系,空間的關系,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發生的事情來。這就是把那很復雜的道理,予以簡化,所以叫做簡易。那么,《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無時不變,盡管變的法則極其復雜,不管宇宙萬事萬物如何錯綜復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后,就非常簡單了。

(3)不易

第三,不易。前面說過,宇宙萬事萬物隨時在變,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卻是不變的,是永恒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那個東西則是不變的,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那個“它”是永遠不變的。

這是《易經》的三個原則,先要懂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郁南县| 大兴区| 英吉沙县| 沁水县| 澄迈县| 遵义市| 城固县| 鄂伦春自治旗| 泽普县| 尉氏县| 壤塘县| 花垣县| 满洲里市| 黔南| 阳新县| 延庆县| 陵川县| 尖扎县| 长泰县| 江口县| 海门市| 东阳市| 青阳县| 新邵县| 榆社县| 大姚县| 扎兰屯市| 汉沽区| 株洲市| 尼玛县| 临沂市| 津市市| 天气| 大安市| 宜都市| 高州市| 广水市| 龙州县| 长治县| 宾川县|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