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納博訥狼蛛攀高的本領
- 昆蟲記:圓網蛛的電線報(第9卷)
- (法)法布爾
- 4429字
- 2013-09-06 13:36:56
過去三個月了,小狼蛛在一個很晴朗、太陽高照的晌午,開始出發了。
雌狼蛛背著孩子從洞穴里爬出來,在洞口的護欄上蹲著,對于孩子的去留無動于衷,不鼓勵它們走,對于它們的走也不挽留,一切聽其自然。
厭倦了陽光的小狼蛛,就這樣離開了母親。它們一會兒過去一批,一會兒又過去一批。在地上飛快地走了一陣后,它們就帶著飽滿的熱情,開始在網紗上攀登。這些小家伙們穿過網眼,爬到了圓圓的頂上,只是在高處待著,而并不在地上爬動。它們這種奇怪的做法到底有什么意義呢?我真是想不出來。
還是罩子頂上那個豎直的圓環給了我答案。小狼蛛肯定認為它是健身房的橫架,所以才都往那里跑。先是在圓環的空當里,它們拉了幾條絲線,然后又在圓環到周圍的網紗上拉上了幾條。在索橋上它們走過來走過去,就像是在練習走鋼絲一樣。為了夠到達更遠的地方,它們不時地把細巧的腳張開伸出去。在這個時候,我才想到了一點,達到比那個圓頂更高的高度是這些雜技演員的希望。
我在網罩上架了一根樹枝,使高度增加了一倍。一群搖搖擺擺的小狼蛛,急急忙忙地向上爬去,在樹枝最高的地方,拉了幾根懸絲,絲的另一端在四周的物體上系著,看起來就像是幾座吊橋。小家伙們急不可待地爬上了吊橋,在上面不停地走來走去,它們還想爬得更高些吧?那好,我會滿足你們的。
3 米長的一根蘆竹被我接在了細樹枝上,這根聳立在罩子里的長竿上有許多小狼蛛在向上爬,到了頂端,從那里拉下更長的絲來,這些絲有的飄蕩在半空,有的像橋一樣系在周圍的支撐物上。走鋼絲的演員像花環一樣站在橋上,在微風中慢慢地晃動。絲線在背光時看不見,只能看見在空中跳舞的一行小飛蟲。
在頂上固定著的絲被突然吹過來的風扯斷了,絲飄舞在空中,現在吊在絲線上的移民出發了。它們在順風的情況下會著陸在很遠的地方。依據氣溫和日照的變化情況,它們會在一兩個星期之內組成大小不一的小組先后出發。它們誰也不想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出發,小狼蛛喜歡陽光的撫慰,因為陽光給了小狼蛛生機和活力。
這些孩子最后都被索道車帶走消失不見了。孤身一人的母親,沒有為孩子們的離去感到悲傷。這個母親豐滿的體態、光亮的色澤,說明它沒有經受太多的辛勞。
我發現它更加熱情地捕獵,而在背著孩子時,它卻是非常節儉的。
背著孩子的它在攻擊獵物時非常小心,原因可能是豐盛的食物在寒冷的冬季不容易獲得,或者是因為它的行動被背上的孩子們妨礙了。
現在,因為行動自由了,天氣也晴朗了,它的活力也就恢復了,當我把它喜歡的獵物在洞口弄出響聲時,我手上的蝗蟲,每次都會被從洞底爬上來的它叼走。這樣的情況,在我有時間照顧它時,都會出現在每一天里。大宴賓朋的時刻,在省吃儉用的冬天之后到來了。
狼蛛的死期還沒到,這通過它很好的胃口可以看出來,假如它不再大吃大喝,就說明它食欲減退了。我充滿活力的寄宿者們進入了第四個年頭。我在冬天看見過一家三代,它們是一些個頭大小差一倍的母親帶著自己的孩子。
罐子里的老母親,在孩子們離開后,依然和以前一樣健康地活著。
這一切說明,做了曾祖母的它依然有著旺盛的生育力。
我的推測被事實證明了,囚犯們在秋季又拖著和去年一樣大的袋子。雌狼蛛在有的卵已經孵化幾個星期后,仍然每天到洞口來曬它的小球,一直堅持了好久。可是,它們的不懈努力并沒有什么效果,不見從綢袋里有小生命爬出來,為什么沒有任何動靜出現在里面呢?
原因是,那些卵沒有父親。狼蛛清楚這些是不能孵化的卵,它不再等待了,不管那些破卵袋,把它推到洞外。老狼蛛在春天來臨的時候死去了。假如老狼蛛的孩子出生了,到現在已經能長大并且能自己獨自生活了。咖里哥宇灌木叢中的狼蛛和它的鄰居圣甲蟲相比,是非常幸福的,它至少活了五個年頭,體會到了長壽的滋味。
我不管那些母親們了,現在來說說孩子們的情況吧。這些小狼蛛剛剛獲得自由,就匆匆忙忙地向高處爬去,這讓人感到很奇怪。地面上的矮草叢本來是這些狼蛛要生活的環境,當然,最后它們還要長期在井里定居,現在居然對雜技表現得很熱心。它們現在居住在高地,而以后它們會進入低洼地的。
它們首先需要的是,蹬得高些,再高些。我給它們提供的 3 米長竿,遠沒有達到它們攀登的極限,雖然那些竹竿粗糙且利于攀登。那些攀登者在到達頂端后,用足試探著高度,比比劃劃的,像是想要抓住更高的細枝。我應該把條件準備得更充分些, 再開始新的實驗。納博訥狼蛛比其他蜘蛛更加讓人感興趣的方面,就是對爬高的熱愛,原因是它們有住在地下的習慣。可是依據小蜘蛛分開時的現象來說,并沒什么驚人的地方出現在狼蛛身上,原因是小狼蛛組成不同的小組,依次離開的,而不是在同一時間集體遷移的。
冠冕蛛的分離景象蔚為壯觀。有 3 個白色的十字架鑲嵌在冠冕蛛的背上,它和狼蛛不同,它并不長壽,它在 11 月初產卵,死于初寒時節。在初春時,它從卵袋里孵化出來,在下一個春季之前就會死去。
它的蓄卵袋一點兒也不精美,是和彩帶蛛和絲蛛沒辦法相比的,那不是優美的氣球形狀,也沒有防水的絲綢外套;沒有紅色煙霧狀的羽絨被,也沒有蓄卵的小桶,基座是星形的拋物面,它沒有選用厚實的布料和多層外套的樣式。
一個白色的小絲球就是冠冕蛛的作品,新生兒不費什么力氣就能從編織得很稀的小絲球中鉆出來,它的母親在那時已經死去了,所以它并不指望母親的幫助;即使是開裂小球的方法,它們也不需要。普通李子干的大小就和它的卵袋差不多。
冠冕蛛的制袋方法其實很容易推測出,這從袋子的結構就可以看出來。這和前一章里介紹的狼蛛在大罐子里編織的方法一樣,幾根拉在周圍的物體上的絲支撐著冠冕蛛,一個淺淺的厚茶杯托被最先織了出來,它以后也不需要進行修改了。我們可以想象得出它的操作方法,織工有節奏地上下晃動腹部末端,移動的速度很緩慢,莫列頓呢上每次都會粘上一根絲。
冠冕蛛把卵排在很厚的茶杯托里,直到排空為止。濕乎乎的粘在一起的卵,在托盤中間放置著。粘在一起的橘黃色的卵,像一個球體。
與下面底托外觀一樣的帽子被紡織器織了出來,戴在了卵球上。這樣,兩個半圓的織物就合成了一個球體,很完美。
彩帶蛛和絲蛛最擅長的是運用防水布,高處是它們放卵的地方,在嚴寒的冬天里,卵在沒有遮擋物的荊棘上完全依靠厚袋子的保護,也不怕雨水的侵襲。冠冕蛛的巢是需要隱蔽的,因為它的巢只被一層沒有防水功能的外套罩著。冠冕蛛的屋頂是選碎石堆里較大的石頭做成的,在冬眠的蝸牛旁放置著它的小球。
那些在冬天不落葉、高一些的茂密的荊棘叢,在更多的時候成為它的選擇。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一塊草皮也是可以的。無論隱蔽所是什么,接近地面的地方總是放著它的卵袋,被細樹枝隱藏在中間。
冠冕蛛選擇的場地,只有屋頂的大石頭符合衛生標準,意識到這點的冠冕蛛,也會給石頭下的卵袋蓋上一層茅草作為補救措施。卵寄居的茅屋是由沾著絲的成束干枯的禾本科植物建成的。我很幸運地找到了兩個冠冕蛛的巢,它們在荒石園外小路旁的一簇薰衣草下面。我本來就打算找兩個蛛巢來研究冠冕蛛的遷徙,現在正好找到了。
我準備了兩根纏滿荊棘束的竹竿,這兩根竹竿每根都有 5 米長。
其中一根被我緊挨著蛛巢豎在了薰衣草叢中,我除掉竹竿周圍的一些草,怕被風吹來的絲被周圍茂密的植物鉤住,致使這些遷移者不走我準備好的路線。另一根竹竿被我孤立地豎在荒石園中間,周圍的草離它都有幾步遠,隨后,我在這根竹竿的底部照原樣固定裹著薰衣草的第二個冠冕蛛巢。
我盼望的事情在不久后的 5 月中旬發生了,竹竿周圍的兩窩冠冕蛛的卵先后咬破卵袋鉆了出來。不值一提的是它們出生過程,幼蟲只需要穿過那層很稀的卵殼網。幼蟲是不健壯的,有著橘黃色的身體和黑色三角形的尾斑。小蜘蛛們一上午就都鉆了出來。那些自由的小家伙們都慢慢爬到了周圍的小樹枝上,并拉了幾根絲在上面,它們擠在一起,湊成了一個球形,有核桃那么大。它們把腦袋扎成一堆,后半身露在外面,一動不動地打著瞌睡。在太陽的照射下,它們成熟了,它們要把肚子里大量的絲散發到廣闊的大地上去。
聚作一團的蜘蛛會被我草秸的敲擊引發不安,它們在敲擊后馬上就會醒,圓團像是受到離心力的作用,慢慢地膨脹、擴散,形成一個透明的軌道包圍面,軌道被絲線緊繃著,上面還有許多亂動的小足。一張纖細的網在全體蜘蛛的努力下織出來了,把散開的蜘蛛裹住了。這是一種多么朦朧的美啊!橘黃色的小蜘蛛,像星星一樣在乳白色的帷幔上閃爍。盡管要保持幾個小時的散開狀態,可這仍是暫時的;小蜘蛛們會在天氣變涼和大雨即將來臨時恢復成球形。這是小蜘蛛的自我保護法,我發現,兩根竹竿上的兩窩小蜘蛛,在雨后的第二天,還保持著和前一天同樣好的狀態,它們在那張網的遮蔽下聚作一團,成功地避開了雨淋。羊在田間遇到暴雨時,也會緊緊地聚攏在一起,用背組成屏障。
在風和日麗的天氣,它們也會在疲勞的上午之后聚作一團。攀登者在下午聚在竹竿的更高處,編織頂點是細樹枝的圓錐形帳篷,晚上好在里面抱成一團過夜。當氣溫重新升高的第二天,小蜘蛛沿著探險者拉好的繩索,排成念珠一樣的長隊又開始攀登。
每天晚上,小蜘蛛們都在新帳篷下聚成一團過夜。兩根竹竿上的小移民,在早晨天不太熱時,又開始向上攀登了。三四天后,它們到達沒有支撐物的 5 米高的頂點停了下來。
小冠冕蛛在一般情況下利用荊棘灌木可以更快地攀登,那些沒有支撐物的絲線在風中向四周飄動,像凌空架起的索橋,可以更容易地使小冠冕蛛分散。每個移民的旅行,都按照自己選好的時間出發。
插在荒石園里的竹竿,就是我人為改變的一些條件,小蜘蛛沒有辦法把橋架在遠離周圍灌木的地方,原因是它們拋向空中的絲太短。
這些雜技演員急著離開這里,所以執著地向上攀登著,以為可以在竿子的更高處找到出去的路。虔誠的攀登者的極限,可能是兩根竹竿的頂端。
它們對登高過于喜好,我們一會兒再來研究,其實,這種本能已經很突出地表現在圓網蛛的身上了,圓網蛛就是利用普通的荊棘來牽絲的;這個特征在狼蛛那里表現得更加特別,狼蛛在離開母親背部之前從不離開地面,一旦離開母親的背,馬上就會對登高情有獨鐘。
我對狼蛛進行了個別的觀察。它的本能會在遷徙的時候突然表現出來,但是在幾個小時后又會突然消失,再也不能擁有了。喪失了登高本能的成年狼蛛,會被那些剛獨立的小狼蛛很快忘掉。它們沒有了家,注定會長期流浪在地上。
不管是成年的還是年輕的狼蛛,都會無所顧忌地爬到禾本科植物的頂端。成年狼蛛埋伏在塔樓里捕獵,在稀疏的草地上,年輕的狼蛛進行圍獵,這些年輕的狼蛛,不會離開地面爬到高處,因為它們不需要在高處織網,也就不再需要那么高的黏接點。
但是,小狼蛛會突然熱衷于登高,那就是它們想要離開母親,獨自輕松愉快地到遠方旅行的時候了。它們滿懷熱情地爬到出生地的紗罩上,然后急匆匆地爬到我專門為它們準備好的竿子頂上。有時在咖里哥宇灌木叢的荊棘上也會看到它們的身影。
它們的目的我似乎隱約地知道了一些,遼闊的空間便得在高處可以看得更清楚,自己也可以隨風飄蕩在絲線上。狼蛛擁有自己的飛行工具,就像我們人類有氣球一樣。狼蛛的這種絕技,在旅行結束后就會喪失。它登高的本能會突然出現在需要的時候,也會突然消失于不需要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