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禮儀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歡迎
- 宋華
- 1099字
- 2019-01-05 07:56:51
會“聊天”是一項重要技能
交談時的修養,體現在孩子與人交談時,面帶微笑注視著他的眼晴,使用敬語,并且善于傾聽。更加重要的是,不能將語言變為一把“利器”傷害他人。
我們常認為孩子“能說”是優勢,尤其是能夠與人滔滔不絕地聊天更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因為這代表孩子具備了不錯的交際能力。但實際上,“能說”不代表“會說”,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會說”比“能說”更加重要。
有一年清明節放假前,孩子們離校時說的都是“老師再見”,但有個小女孩對我說的是:“老師,祝你清明節快樂。”看著孩子認真的神情,我只能笑著回應說:“謝謝你。”
孩子說出這句話是因為年紀尚小,并不懂得清明節的含義,在他們看來,只要是放假的節日都是好日子。如果這話從大人口中說出來,恐怕就是另一番情景了。
談話讓別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你成功的高度,年薪越高的老總越是會在交談中令人感到舒服,他們的交談藝術就像是打太極,無論你是什么招式,他們統統都能夠以柔克剛。這不但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修養的體現。
我們想要孩子具備這種交談時的修養,就需要在與孩子交談時面帶微笑注視著他的眼睛,這是最基本的禮貌問題,如果我們家長不注意,那孩子自然也無法養成這種習慣。另外除了使用敬語,能夠學會傾聽,偶爾賣弄下幽默這些細節外,對于孩子而言更加重要的是:不能將語言變為一把“利器”傷害他人。
古語說:“傷人以言,重于劍戟”,意思是說,如果說出帶有傷害他人的話語,就好比用利劍刺傷他人一樣。記得我上小學時,鄰居小姐姐的父母離婚了,為此她沉浸在悲傷中很久。有一次,我父母吵架我被嚇哭,當時距離她父母離婚并沒有多久,她看到了便安慰我,而我卻脫口而出:“我才不想像你一樣,爸爸媽媽也離婚。”這句話一說出來,小姐姐原本還想說什么,便再也沒有說出來。
后來我曾無數次想起這件事情,并固執地認為,如果自己不曾說出那句傷人心的話,或許我們現在還能親密無間。
所以當依依能夠區分好話與壞話時,我便告訴她:凡是會讓對方傷心的話語,涉及到對方隱私、禁忌等的話語,都不要在聊天時談起。比如某個小朋友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受到了父母的批評,在與他聊天的過程中,就不要聊到有關于成績的問題。
借用一篇文章中的話:“只有童言可以無忌。年歲漸長就該成為彬彬有禮的少年、顧全大局的青年,推己及人的中年。否則,不懂禮數的熊孩子就被縱容成為動輒甩同學耳光的少年犯,直到成為假摔訛人的壞老人。”或許這話說得有些絕對,但是不會用禮貌的方式與人聊天,會嚴重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卻是不爭的事實。因為所謂的溝通技巧和交際藝術,在人與人的交往里,最基本的根本不是這些,而是最起碼的善意和尊重,有了善意和尊重,才不會在交談中表現出“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