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混戰
在一個市場之中,常常存在著許多從事同一工作的企業,這些企業之間彼此勢同水火,相互競爭。很多時候競爭并不是一件壞事,一方面它是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技術的發展和行業間的進步。但競爭卻又是殘酷的,在競爭之中往往會發生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對手的不擇手段,內部的利益背叛,這些因素都使得競爭充滿了復雜性。而競爭真正的復雜之處則在于競爭對手的識別上,難道只要是同行業同領域的企業就會成為競爭對手嗎?
很明顯,并不是所有的同行業同領域的企業都會成為競爭對手,在一些情況下,本應作為競爭對手的企業卻走向聯合也是很正常的。市場競爭的殘酷性決定了各企業在競爭中的利益選擇,兩方合作擊敗第三方之后,再開始競爭也是一種常見的競爭策略。一般出現這種情況都是由于第三方的力量過于強大,所以需要其他各方合作才能解決,這可以被稱作商場之中的“三英戰呂布”。
而在2004年我國的即時通信行業中,這種情況就更加常見了,在這一時期剛剛完成上市的騰訊憑借QQ占據著即時通信市場的大部分份額,許多互聯網公司開發的即時通信軟件則處在與騰訊競爭的地位。雖然各大互聯網公司之間沒有形成明確的合作關系,但在整個即時通信的市場中,各大互聯網公司已經開始了對于騰訊和QQ的圍剿。
最早對騰訊宣戰的是兩個重量級的互聯網公司網易和微軟。網易早在2002年就已經推出了網易泡泡,它將騰訊首創的群聊和表情發送等功能移植到自身之中,與騰訊QQ一樣采用Global IP Sound技術。到了2003年網易推出“掛泡泡送短信”活動,吸引了許多用戶,在僅僅一年時間為網易帶來了1500萬注冊用戶,網易一下子躍居為市場占有率第二的國產通信工具。2004年6月29日,網易創始人丁磊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大型記者見面會,為網易泡泡推廣宣傳。
而僅僅在丁磊召開發布會的三天之后,比爾·蓋茨便宣布將加快MSN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同時也將加大在中國的研發和投入力度。并在中國成立了MSN中國的市場和研發中心。除了這兩大互聯網公司宣布了將大力發展即時通信軟件外,許多其他的互聯網企業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即時通信軟件,希望能從騰訊身上分一杯羹。
2004年6月7日,雅虎中國推出雅虎通6.0中文版,在原有軟件功能基礎上添加了雅虎搜索、在線相冊和許多互動小游戲。2014年7月7日,新浪以300萬美元收購朗瑪公司,朗瑪UC是當時國內即時通信市場之中僅次于QQ、MSN和網易泡泡的聊天工具。而在2004年10月25日,TOM在線與Skype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到了11月,電信運營商也加入到了即時通信領域之中。
同時搜狐推出了“搜Q”,263推出了“E話通”,網通推出了“天天即時通”,阿里巴巴推出了“貿易通”。一時間全國上下出現了數百個即時通信工具軟件,而它們的目標無一例外都是騰訊。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互聯互通”的呼聲越來越高,它們希望通過聯合來打破騰訊一家獨大的壟斷地位。
騰訊面臨著數不清的對手,雖然自己現在占據著最為廣大的市場,但如果不加速前進,留給騰訊的就只有失敗。馬化騰清楚,對于QQ來說,其他公司的即時通訊軟件在功能性上并不具備優勢,而對于即時通訊軟件而言,功能性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技術,所以與其說是與其他對手競爭,不如說是和自己的競爭。
正如騰訊QQ最初的產生一樣,國內市場的其他軟件也都是在模仿QQ的基礎之上產生的。所以馬化騰知道,只有不斷地完善QQ的用戶體驗,才能牢牢地將用戶的資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為此騰訊內部技術團隊多次對QQ進行產品升級,通過用戶反饋的問題,QQ新增了許多功能,從而最終讓騰訊QQ在互聯網企業的大圍剿之中生存了下來。
面對眾多互聯網企業的圍剿,騰訊并沒有亂了陣腳,它依然按照自己的步伐發展著。在與騰訊QQ競爭的這些產品之中,微軟的MSN無疑是實力最強的一個。早在1999年,MSN便已經開通了即時通訊的服務,依靠著微軟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僅僅兩年時間, MSN便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即時通信平臺。而到了2003年時, MSN已經發展到了3億用戶,占據了世界各地重要的即時通信市場,唯獨沒有涉足最具潛力的中國市場。
很快微軟發現了中國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開始大舉進攻中國即時通信市場,憑借著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和全方位的功能,MSN迅速占領了中國商務通訊市場,這時的騰訊卻仍然因為資金和技術問題而舉步維艱。面對著微軟的進攻,騰訊推出了企業版的QQTM,馬化騰希望通過正面對抗MSN來重新奪回高端用戶市場。
騰訊QQTM并沒有遵循MSN的發展路徑,馬化騰將技術放在了首要位置,在他看來,只有通過不斷完善自身的技術水平,為用戶帶去更好的使用體驗,才能夠獲得廣大用戶的信賴。所以沿著自己的發展軌跡,“文件斷點續傳”“共享文件夾”“屏幕截圖”“短信互通”“視頻會議”“網絡硬盤”等功能不斷被開發出來,這一次騰訊成為領先者,這一系列的技術創新讓MSN立刻失去了原有的光環。漸漸地,白領用戶開始回歸QQ,更加便捷的辦公成為QQTM的招牌, QQ最終完成了對MSN的逆襲。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也是如此,在一塊市場之中,有一個對手和有一群對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沒有區別的,如果一個企業總是在想著如何去戰勝對手,那么它會在與對手的戰爭中取得勝利,但很可能會在與自己的戰爭之中敗下陣來。只有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去應對挑戰,才能夠最終戰勝對手,這時對手的數量多少都已經不重要了。
很多時候我們所面對的最強大的對手往往是我們自己,我們可以輕松地發現對手的缺陷從而一擊制勝,卻很難找到自己的問題,最終雖然打敗了對手,卻因為自身的原因而無法獲得成功。我們每個人都在與自己進行著斗爭,我們需要經常性地調整自己的狀態,從而抵御住外界的誘惑和進攻,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就是一個人慢慢走向成功的過程。
騰訊便簽:
與對手競爭的過程就是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企業想要在禍福難測的市場之中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就要不斷地完善自我,不斷地提高自身產品的競爭能力,以技術為核心,在征服自我的過程中超越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