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的邏輯:高績效組織的改進語言
- 丁暉
- 1580字
- 2019-01-05 03:07:11
管理需要有標準答案嗎
企業是創造價值的組織,企業家往往擁有創造價值的激情和思想,但價值最終不是依靠企業家一個人實現的,而是員工、客戶、供應商、外部合作伙伴等利益相關者共同創造的。其中,管理者充當重要的角色,他們將成為連接企業家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橋梁,對企業的效率、效果和效益負責。從這個角度來說,管理者就像企業的內部醫生,及時準確地診斷、識別、分析、解決問題成為主要職責。
企業有兩條價值鏈。一條是垂直的管理價值鏈,從董事會到經營班子,從管理者到員工,這條價值鏈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更加的扁平化,但其“管理的本質”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另一條是水平的經營價值鏈,多個部門相互協同、互為內部客戶,從而為最終客戶創造價值,這條價值鏈更加強調其“經營的本質”。這兩條價值鏈幾乎貫穿了企業變革的全部過程,其中,管理需要服務于經營,因為經營是目的,管理是達成經營目的的手段。那么管理有標準答案嗎?
管理是否有標準答案,通常的回答是沒有,沒有答案的管理被定義為管理藝術。所謂藝術,是指這樣也行那樣也行,至于哪樣行,還是要看情況。具有這種看法的管理者不在少數。藝術是主觀、演繹的情感和情緒通過渲染等藝術形式的感性表達。難以想象一位醫生面對已經躺在手術臺上的患者,邊戴手套邊對患者這樣說:兄弟,我是一個有“藝術家”氣質的醫生,我的第六感告訴我你需要手術,具體手術該怎么做,我現在也沒有答案,我會盡全力幫你的。當患者聽到醫生這樣的表達,相信他一定會起身逃跑的。
現實中很多管理者也處在“不靠譜的醫生”的狀態,他們往往崇尚的是“任務式管理”,習慣從目標直接跳到計劃和任務環節,定計劃時寫記敘文,做總結時寫議論文,研討時講散文,工作日志寫的像詩歌,我們將這樣的情形定義為“語文式”管理,語文通常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格式。
因此,將“語文式”管理轉向“數學式”管理是企業家和管理者必須面對的挑戰。管理的價值是通過有效的過程管控(Process),讓較少的投入(Input)能夠產出(Output)更大的成果。在這個IPO的公式中,投入端的預算是可以算出來的,產出端的財務結果也是可以算出來的,但對于多數企業而言,中間的管理過程卻無法算出來,只能憑借經驗和感覺估摸出來,這說明我們當前的管理面臨著兩端“數學化”、中間“語文化”的狀態。數學為什么可以有標準答案?因為數學有公理、定律、公式、算法,數學式的過程管控同樣需要有系統、邏輯、算法、原則。簡單粗暴的任務導向、行為導向的過程管控導致預算和結果之間巨大的偏差就實屬正常了(見圖0.1)。

圖0.1 企業管理:數學化—語文化—數學化
因此,我們用了近十年的時間,研發了GPS-IE管理改進系統☆,就是希望幫助企業把“過程管控”從“語文式管理”走向“數學式管理”。語文式的藝術表達,通常是發散的,繽紛多彩、觸類旁通,具備形象性、主體性和審美性,對別人有感染力。而數學式的管理,應該是系統的、嚴謹的和邏輯的,建立在統一思想、統一語言、統一動作的標準基礎之上,更趨向于理性的、理智的和冷靜的思考邏輯。企業運營效率主要看重投入產出比,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大的經營結果是所有管理者的追求,沒有優秀的過程就沒有優秀的結果,過程如果算出來不一定做得出來,但是算不出來往往更難做出來。
如果管理者都像前面的那個“不靠譜的醫生”一樣,會發生什么樣的狀況呢?董事會授權總經理設計了宏大的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為此進行巨大的投入,從技術、設備、廠房、員工、品牌等;為了提升運營的效率,總經理邀請了大量的管理者來擔當各自的職責,希望這些管理者能夠圍繞企業目標的達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效益,但是這些管理者都眼巴巴地看著總經理說:“老大,管理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你看要怎么做,我們來配合你。”管理沒有答案和沒有給出管理答案是兩回事,對于企業而言,管理者充當了醫生的角色,不斷地通過有效的方法論和工具來解決組織的問題,推動企業的績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