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原理與操作實務
- 張慶龍
- 1618字
- 2019-01-05 02:43:31
八、內部控制信息化落地
內部控制實現了單位的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的有機結合,需要信息系統的支撐。將內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統之中,可以實現內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態化,可以改變單位各項經濟活動分塊管理、信息分割、信息“孤島”的局面,可以使單位領導的管理方式由傳統的日常管理向例外管理轉變,集中精力處理重大問題,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一)內部控制信息化的必要性
內部控制信息化是將內控理念、控制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統中,從而實現內部控制體系的系統化與常態化。
1.內部控制信息化固化了業務流程,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影響
信息化固化了經濟活動業務流程,信息系統自動記錄和跟蹤業務流程的運行狀態,并將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和內部授權審批控制嵌入到信息系統中,使業務流程和管理制度實現自動流轉和主動提示。“自動”實現了內部控制對各項經濟業務的約束,任何違背內部控制管理規定的行為都能夠得到制止,減少了人為因素對管理制度執行的影響。
2.內部控制信息化提高了經濟活動信息的準確性
單位經濟活動通過信息系統流轉,提高了系統信息的準確性,降低了日常工作出錯的概率,而且可以使管理人員有更多的精力應對重要的或者突發性事項,提高風險管理的針對性和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3.內部控制信息化提高了經濟活動信息的及時性和相關性
信息系統能夠及時生成日常管理所需的相關信息,各級管理人員在各自權限范圍內,通過可視化界面,得到有關預算執行的各類指標,并動態掌握管理職責范圍內的預算安排、可用財力、指標執行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做出科學、合理的經濟活動決策。
4.內部控制信息化創造了單位信息交互與共享的平臺
內部控制信息化為單位創造了信息交互與共享的平臺,實現內控信息的程序化、標準化,提高了信息溝通的效率,并減少信息傳遞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提高了信息溝通的效果。
(二)完善信息系統管理,加強單位信息化建設
1.通過歸口管理,完善單位信息系統
行政事業單位至少應從信息系統開發、運行維護和安全管理三個方面來完善單位信息系統管理,同時加強信息系統建設的統籌規劃,將信息系統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設置信息系統管理崗位,明確信息系統管理責任,對信息系統實行歸口管理,統籌管理信息系統開發、運行和維護等工作。
行政事業單位應重視信息系統在單位內部控制中的作用,根據內部控制相關要求,結合組織架構、業務流程、技術能力等因素,制定信息系統建設總體規劃,健全單位信息系統管理程序,有序組織信息系統開發、運行維護,優化單位升級活動流程,防范經濟活動中的人為風險,提高單位內部管理水平。
2.信息化建設路徑選擇
行政事業單位要實現內部控制的信息化,可以通過信息系統的自制和外包兩種建設方式。
信息系統自制指的是單位利用自身的人力、財力、物力,建設適合單位自身特點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外包指的是在單位的內部信息資源(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信息技術人員等)有限的情況下,以契約的方式將全部或者部分信息系統業務外包給信息技術供應商,從而完成單位信息化建設的一種措施。
在這兩種建設方式中,信息系統自制對單位自身的技術實力要求較高,后者較低。一般而言,如果市場有較為成熟且能夠滿足單位特殊需求的系統或者軟件,單位應首選外包;如果市場沒有符合單位特殊需求的系統或者軟件,單位可以選擇自行開發和業務外包;如果自身技術力量薄弱或者出于成本效益考慮,不愿意維持龐大的開發隊伍,可以采取業務外包,它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術供應商的資金、規模優勢、創新能力以及特殊技能,有助于降低單位對于信息系統的建設費用,優化業務流程,提高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和質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涉及某些需要有保密性質的業務,單位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確保系統的保密性、安全性。
此外,外部信息技術供應商可以是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比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專業咨詢機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應用軟件開發商、高校專門研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教授、研究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