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原理與操作實務
- 張慶龍
- 3132字
- 2019-01-05 02:43:28
四、診斷內部控制現狀,出具基礎性評價報告
單位在開展內部控制建設之前,或在內部控制建設的初期階段,應先對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情況進行“摸底”評價,可以通過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了解單位內部控制現狀,找到重要風險及問題,然后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內部控制建設。
(一)單位經濟活動現狀調研
根據《單位內控規范》規定,單位經濟活動主要包括預算業務、收支業務、政府采購業務、資產管理、建設項目、合同管理等六大業務。行政事業單位一般可使用檢查、詢問、調查問卷、分析程序、觀察等方法,從總體上和具體細節上根據評價指標的要求,羅列出可能需要的文件、報告、會議紀要等證明材料,為內部控制基礎性診斷做好準備工作。
1.檢查
檢查是指通過獲取單位的組織結構圖、部門職責說明、會議紀要、培訓通知、培訓材料、風險評估報告、業務管理制度文件、業務流程圖以及業務操作過程中的相關表單等文件,特別是通過檢查單位網頁上發布的一些政務公開文件、政策發布等信息,初步了解單位的組織設置、工作職責以及主要經濟活動的運行情況,形成對單位經濟活動現狀的基本認識。
2.詢問
詢問指對涉及單位經濟活動的相關部門負責人及關鍵員工直接詢問,了解諸如采購業務、收支業務、建設項目等業務過程及可能存在的問題。詢問一般按問題準備、詢問和回答結果記錄等程序進行。在問題準備階段,單位應編寫詢問提綱,明確受訪人員名單和預備提問的問題;詢問中,應重點了解業務的實際開展狀況、業務過程的每個關鍵環節以及相應的主要控制措施,意圖發現業務流程中存在的問題;詢問結束后,應將回答結果整理形成訪談紀要,并對訪談紀要進行分析,整理形成發現問題列表,與被詢問者分享,確保問題結果記錄的真實可靠。對單位相關部門責任人直接詢問,有助于更準確地了解單位經濟活動現狀,印證文件檢查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與各部門負責人溝通分析業務流程可能存在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在詢問過程中,需要選擇恰當的詢問對象,盡量選擇直接接觸業務流程且有經驗的職工,可以按職級確定人員比例,避免選擇剛剛參加工作的人員,以保證詢問的質量。
3.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即間接的書面詢問,該方法最大的優點是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在廣闊的范圍內,對眾多的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適用于對現時問題、較大樣本、較短時期、相對簡單的調查,被調查對象應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單位可以根據單位經濟活動設計調查問卷,邀請相關責任部門人員匿名進行打分填寫,然后對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獲得對單位經濟業務活動的深入了解。調查問卷的設計應按照《單位內控規范》規定,分別從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設計具體的調查問題。同時,在問卷調查中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問卷設計應針對計劃了解的業務活動,范圍能涵蓋單位所涉及的全部經濟活動;二是問卷發放對象應做適當篩選,確保被調查人員了解單位經濟活動,能準確作答,為確保調查結果的可信度,調查問題填寫完成回收可以考慮讓部門負責人審核確認結果;三是問題作答結果設計應簡單,便于回答,一般用“是/否”作答或者能用簡單語言進行描述。
單位對主要經濟活動進行問卷調查應重點關注業務活動是否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不相容職務是否有效分離、有無規范業務流程圖、各業務關鍵環節是否得到有效執行等方面設計調查問卷。
4.數據分析
通過獲取單位財務報表、業務指標(計劃指標和實際完成指標)、資產臺賬及各類收支報表等數據,對單位各項數據進行分析,包括對不同年份的數據、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對單位收支結構的分析;對單位資產流動情況的分析等。通過以上分析,找到單位資金、資產、業務管理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
5.業務流程分析
業務流程分析是指通過梳理單位業務流程,分析單位現有的業務流程圖,對業務流程運行的過程、關鍵節點以及部門分工等進行分析,識別業務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控制薄弱環節,為業務流程的合理化改造提供建議。
(二)診斷內部控制現狀
各行政事業單位應在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評分表》及其填表說明,組織開展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診斷內部控制現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采用量化評價的方式,設置了單位層面評價指標和業務層面評價指標,分別為60分和40分,合計100分。單位層面評價指標分為6類21項指標,業務層面評價指標分為6類15項指標。為了增加指標評價的可操作性,以下本書根據通知將評價指標細化豐富到四級,并單獨列示了具體內控建設情況的佐證材料,具體如表3-3所示。
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體系外,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也可根據自身性質及業務特點,在評價過程中增加其他與單位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評價指標,作為補充評價指標納入評價范圍。補充指標的所屬類別、名稱、評價要點及評價結果等內容作為特別說明項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報告》中單獨說明。
表3-3 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及佐證材料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三)出具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報告
根據以上對單位內部控制情況的調研和指標打分結果出具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報告。報告范例如下: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報告
(參考格式)
××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報告
為貫徹落實《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的有關精神,按照《財政部關于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據《單位內控規范》的有關規定,我們對本單位(部門)的內部控制基礎情況進行了評價。
一、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結果
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評分表》中列明的評價指標和評價要點,本單位(部門)單位層面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得分為____分,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得分為____分,共計____分。因存在不適用指標,換算后的得分為____分。
本部門在部門本級及所屬單位各評價指標得分的基礎上,計算各評價指標的平均分,加總得出以上綜合性評價得分。本部門納入本次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范圍的單位共計____家。(本段僅適用于各中央部門)
本單位(部門)各指標具體得分情況如下表:

在本單位(部門)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過程中,存在扣分情況的指標匯總如下:
[逐項列示存在扣分情況的評價指標、評價要點、扣分分值及扣分原因]
二、特別說明項
(一)特別說明情況
本單位(部門/部門所屬單位)內部控制出現問題,導致單位在經濟活動中[發生重大經濟損失/引起社會重大反響/出現經濟犯罪],特將相關情況說明如下:
[具體描述發生的相關事件、影響及處理結果]
[如本單位(部門)未發生相關事件,填寫“未發生相關情況”]
(二)補充評價指標及其評價結果
本單位(部門/部門所屬單位)根據自身評價需求,自愿將[填寫補充評價指標名稱]等補充評價指標納入本次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范圍。現將補充評價指標及評價結果說明如下:
[具體描述各個補充評價指標的所屬類別、名稱、評價要點及評價結果等內容]
三、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的下一步工作
基于以上評價結果,本單位(部門)將[描述與存在扣分情況的評價指標及評價要點相關的管理領域]等管理領域作為2016年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的重點工作和改進方向,并采取以下措施進一步提高內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逐項描述擬采取的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的工作內容、具體措施、工作責任人、牽頭部門、預計完成時間等]
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名]
[單位簽章]
××單位
2016年××月××日
通過開展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一方面,引起領導的高度重視,通過量化打分,發現單位工作的缺陷,明確建設的重點和關鍵環節,給未來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指明方向;另一方面,該評價結果會在2016年年底作為決算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向財政部報告,這對于各單位領導層來說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倒逼其對于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