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級詢問學
- 曾杰
- 1253字
- 2019-01-10 17:42:14
同一段時間內只關注一個問題
讀前思考
· 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想知道很多事情。但人的注意力和精力畢竟有限,無論多么博聞強記的回答者都難以一次性回答所有的問題。那么,優秀的詢問師會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呢?
提問的范圍決定了回答的范圍,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大部分人通常不會刻意去嚴格界定問題的范圍,只是憑直覺來把握相關問題涉及了哪些方面。由于提問者的直覺感受差異極大,所以你可能會遇到三兩句話就能說清重點的交談對象,也可能碰上一位滔滔不絕卻總是講不出重點的“話癆”。
為了讓回答者能更有針對性地回復問題,我們應該做到直接而簡潔地提問。美國陸軍情報中心專家吉米·派歐和美國國際間諜博物館理事瑪麗安·卡琳奇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提問原則——同一時間內只關注一個問題!
吉米·派歐認為:“超出這個(一個問題的)范圍,裹挾太多的冗余成分,通常情況下是沒有必要的。簡短的、簡單的問題可以使你更容易獲得一個清晰的答案,而不是不知所云的答案。”
優秀的新聞記者善于直接命中問題的要害,用關鍵詞引導回答;而平庸的提問者缺乏直指關鍵詞的意識,提問的范圍過大,增加了對方回復的難度。后者主要的問題在于:同一時間內關注了多個問題,讓交談對象因信息過載而反應不及。
學校保安:“我看到你剛才從那個拐角進入校園,為什么沒有減速行駛呢?”
司機:“我減速了呀!你來看那個拐角,如果我在那邊沒減速,肯定會沖進花壇里的。所以我剛才肯定減速了。”
保安聽到這個答案時感覺奇怪,自己要的答案是對方為什么沒有減速行駛,而司機卻在說拐角的道路情況必須減速才能避免駛入花壇,顯然是答非所問。假如保安直接問“你剛才進校園的時候為什么沒減速”,對方就不會拿地形找借口來逃避責任了。
由上述案例可知,如果一個問題充滿了繁雜的細節,那么它一定會成為一個失敗的問題。因為提問者半天講不清楚自己想問的是什么,讓大家感到不知所云。遺憾的是,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這個毛病。他們迫切地想了解很多情況,以至于模糊了思考和詢問的重點。
針對這種現象,瑪麗安·卡琳奇提供了一個簡明有效的詢問技巧。她說:“如果你擁有一個好問題,就不需要提前去做很多背景上的設置。”
這句話強調,提出一個好問題的關鍵是,你必須首先理解這個問題是什么,且沒必要給一個問題附加很多符號性或象征性的描述。只要我們心中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性提綱,就可以將問題描述得很簡單,然后再把從專業角度解讀這個問題的機會留給被采訪者,而不是把很多答案裹挾在問題里。你應該直接表明你的問題,這樣才能通俗易懂,且能讓回答者馬上思考核心的問題。
一言以蔽之,把提問的范圍縮小,一次只問一件事,讓回答者在同一時間里只需要回答這一件事。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同時快速地想出幾件事的答案。優秀的詢問師懂得怎樣幫對方縮小回答范圍,問得簡單,答得方便,交談范圍自然就會變得十分融洽。
自我檢查
閱讀下表中的內容,選擇你認為符合自身情況的描述,在前面的括號里打鉤,每空1分。總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說明你需要改進的細節越多,反之則說明你有較好的詢問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