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3.0:“互聯網+”開啟智能物流新時代
- 林慶
- 1545字
- 2019-02-01 15:44:11
前言
2015年,中國的快遞業務量為206億件;而2016年,這一數字則突破了300億件。一年百億件的增長速度,令人嘆為觀止。
如果要列舉中國近十年來發展最快的行業,物流業絕對可以占一席之地。毫不夸張地說,中國的物流業用短短十年的時間完成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積累。
我們可以用更為具體的數字進行說明:2011年,天貓“雙11”的交易額為33.6億元,其產生的包裹量為2200多萬件。當時,由于陡然劇增的快遞量,使得各家快遞企業頻頻“爆倉”。如今這一數字已經成為電商平臺的日常交易額和包裹量。從2013年開始,“雙11”產生的包裹量便進入以億計量的階段,快遞企業也能夠比較從容地應對。
在快遞速度越來越快、快遞體驗越來越好的背后,實際上是互聯網相關技術對整個物流供應鏈的優化,物流業正在被互聯網所改變,并成為驅動新零售和經濟新常態的重要動力。
在互聯網時代的新商業環境下,無數傳統行業都遵循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即通過自我進化與完善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這種特征在物流行業的發展歷程中也有所體現。作為一名長期致力于物流行業的觀察者與實踐者,我認為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我國的物流行業正在逐漸實現由1.0到3.0的華麗蛻變。
★物流1.0: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物流被納入頂層設計,成為國民經濟中一個新興的服務性產業。在物流1.0時代,物流服務理念得到廣泛普及,大量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涌現。
★物流2.0: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電子商務的崛起,物流的服務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物流行業也呈現出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與柔性化等特點,現代物流進入一體化物流時代。
★物流3.0: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上提出“互聯網+”計劃,加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成熟,倒逼傳統行業轉型升級。而在此背景下,現代物流也逐漸邁向“互聯網+物流”時代,由此開啟了物流行業的新一輪革命。
近幾年,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互聯網相關技術的推動下,中國的物流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積極的探索和嘗試。例如,順豐、京東等不斷嘗試用無人機運送快遞,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蘇寧在2016年“雙11”期間啟用第四代智慧物流倉庫“蘇寧云倉”,改善用戶的購物體驗;羅計物流在線上打造了多款APP產品,有效地連接了供需雙方,在降低運輸成本的同時,提高了運輸效率……可以說,中國的物流業正逐漸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現代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
物流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礎性產業,物流業的升級和變革將有助于轉變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國際綜合競爭力。在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推動“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高效物流被明確列入發展目標,實現高效物流正是“互聯網+”時代物流企業的主要目標。
過去十幾年,中國的物流行業經歷了高速的發展。在取得輝煌成就的背后,也不可避免地催生出種種行業亂象。例如,盡管中國物流行業的規模十分龐大,卻總是難以擺脫智能化程度低、物流效率低、運輸成本高等瓶頸。2016年,中國的物流績效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在全球居第27位;而從數據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細分數據來看,中國的物流水平也與德國等發達國家存在不小的差距。
如今,物流行業的增速已經逐漸放緩,物流業進入了一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對物流企業而言,更應該追求精細化的發展路徑,并對各項資源進行深度整合。而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物流3.0模式就為物流行業提速增效、挖掘潛力指明了方向。
進入“互聯網+”時代,一批創新型的物流企業誕生和成長,一批傳統的物流企業也積極與“互聯網+”融合,顛覆自身的商業模式與運營思路。分析這些依托自身獲得資本青睞并發展壯大的物流企業,它們所探索的均可以總結為物流3.0模式,而其形式不外乎“物流+”模式、眾包物流、跨境物流、物流O2O,等等。未來,在智能物流、智慧物流的帶動下,中國的物流行業將全面實現轉型升級、得到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