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的就是新媒體:傳統企業營銷轉型制勝法則
- 于文飛
- 1083字
- 2019-04-12 11:06:25
第3節 朋友圈的價值
新浪微博有很多成功的營銷案例,相對來講,微信平臺沒有那么多的例子可以拿出來分享,然而“微信紅包”和“寶馬朋友圈刷屏”這兩件事在當時還是影響力比較大的營銷傳播事件。微信和微博的產品設計定位不同,微博定位偏向的是媒體平臺和渠道,微信則側重于社群關系和企業服務。
接下來,與讀者分享微信平臺的幾個成功營銷案例。
2015年春節期間,微信上的一則寶馬廣告可謂是引爆了整個朋友圈。短短幾個小時,刷屏節奏此起彼伏,寶馬旗下幾款熱賣車型瞬間就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通過這一次微信營銷,寶馬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2015年1月25日,微信朋友圈首批信息流廣告上線,寶馬中國、vivo智能手機和可口可樂的廣告出現在微信用戶的朋友圈中,每個微信賬號會收到其中一個品牌的廣告,如圖1-3所示。為此,還有人將全體微信用戶貼上了3個不同的標簽:收到寶馬廣告的意味著是土豪,收到vivo智能手機廣告的意味著是中產階級,收到可口可樂廣告的意味著是窮人。當天晚上,微信朋友圈變成了曬廣告的海洋,各種炫富,各種自嘲,還有各種借勢營銷。

圖1-3 朋友圈廣告截圖
據說,這3個品牌作為朋友圈信息流廣告的第一批廣告主,分別將自己的廣告定向投給了1000萬名微信用戶。有人調侃,“看到寶馬廣告的是土豪,看到vivo的是中產,看到可樂的是窮人,啥都沒有看到的,很抱歉,你已經被拋棄了。”于是,大家紛紛在朋友圈找廣告,刷不出寶馬的人悲憤地感慨:“看來我窮爆了這件事已經驚動了微信系統后臺。”
隨著信息流廣告的到來,微信的商業化之路終于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微信采用了在信息流中內嵌廣告的方式,用戶如果不仔細看,會以為這只是一條正常的朋友圈信息。仔細看就會發現,這條朋友圈信息的名稱和頭像是廣告主的微信公眾號,右上角有“推廣”的字樣,點開后出現“由贊助商提供的推廣信息”提示。用戶選擇“我不感興趣”,則該廣告將在其朋友圈消失;用戶如點開“查看詳情”,則會進入一個互動頁面。用戶可以在廣告下方互動,還能看到有哪些好友也對這條廣告點了贊或進行過評論。
當然,這只是朋友圈廣告的一種形式,微信本身是一個內容平臺,其與微博在內容表現形式的不同之處在于,微信的文章內容可以更長、更豐富。雖然微博也有一個長微博工具可以發內容更豐富的文章,但是相比之下用戶體驗不好。所以,微信平臺適合發布軟文形式的廣告,加上相對封閉和更為精準的圈子文化(微博的價值更多在于普及性,受眾群體更廣,但不夠精準),就有了更多的表現形式和發揮的空間。
微信的信息表達實際上結合了傳統媒體(報刊雜志)的表現形式和社會化媒體的全新傳播優勢,微信因其天然的移動互聯網基因,所以在手機這個平臺上可以玩出各種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