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的就是新媒體:傳統企業營銷轉型制勝法則
- 于文飛
- 2130字
- 2019-04-12 11:06:25
第1章 媒體運營官眼里的新媒體
第1節 社交網絡、社會化媒體、新媒體、自媒體之間的關系
既然是新媒體,有個“新”字兒,那就說明這是逐漸發展而來的。要了解新媒體,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社交網絡、社會化媒體、自媒體等名詞,那么這些名詞之間有何關系呢?
簡單地說,這4個名詞是逐一“進化”的關系,如圖1-1所示。

圖1-1 社交網絡、社會化媒體、新媒體、自媒體的關系
從圖1-1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這4個名詞逐步“進化”。從最基本的web技術改變人類社交習慣開始,最終進化到全民新媒體的階段。當然,技術的進步不僅僅指web技術的進步,還包括很多其他技術,如iOS、安卓等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發展,以及眾多智能終端的普及。
需要注意的是,自媒體實際上是新媒體的一部分,從體量以及所能表達的內容豐富程度來看,自媒體要更小、更精準,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特指“一個人的媒體”。作為社會最小構成元素的“個人”,也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媒體單位。
社交網絡
社交網絡即社交網絡服務,源自英文Social Network Service,簡稱SNS,中文直譯為社會性網絡服務或社會化網絡服務。這個概念是1954年由巴尼斯(J. A. Barnes)首先提出的,當時定義的一個社交網絡至少應有150人(也就是說,一個網絡平臺如果有超過150個用戶,那么就可以稱為一個基本的社交網絡)。起初,社交網絡是用于朋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1971年人類第一封電子郵件誕生,其緣起就是為了方便阿帕網(ARPANET)項目的科學家們互相之間分享研究成果。
社會化媒體
維基百科對社會化媒體的描述為:運用易涉入和傳播的溝通技術并以社會化交流為目的的媒體。社會化媒體是一種使溝通形式變為互動傳播的、基于web技術和移動技術的應用。商業領域中也常將社會化媒體描述為消費者自主的媒體(Consumer Generated Media,簡稱CGM),并認為社會化媒體是信息技術和社會化交流以共同創造價值為目標的融合。
通俗地講,社會化媒體就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臺,很多人也將其稱為“社交媒體”。現階段主要的社會化媒體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社會化媒體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1.社會化媒體的內容(新聞或其他資訊)主要是網友自發創造的,傳播的過程和渠道也是網友自發完成的;
2.社會化媒體非常依賴網絡技術的發展,如果網絡不賦予網友更多的主動權,社會化媒體就失去了群眾基礎和技術支持。
新媒體
新媒體(New 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于傳統的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單向傳播信息為主要形式的媒體,并依靠新的互聯網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互動式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從某種意義上講,新媒體可以稱為數字化新媒體,是社會化媒體、移動互聯網技術以及web 3.0技術進化到一個較高階段,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數字化開放式媒體形式。
自媒體
自媒體(We Media)又稱為“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具有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貼吧、論壇BBS等表現形式。與其他媒體相比,其最大的不同點在于:所有的內容都是由個人原創產生,并且最早的傳播“源點”是個人通過自己的渠道(通常是微博、微信等平臺)發布帶有強烈個人思想的內容,供自己的粉絲們閱讀的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它不依托于某個機構,所有的行為均是以個人為行為主體。
不過,現在很多時候也可以把一個大的單位(一般指非媒體屬性的公司)稱為自媒體,只要該單位將帶有自己思想的原創內容,以自己的傳播渠道進行傳播即可。很多時候,自媒體的界定也比較模糊。但是,只要被稱為自媒體,就必須能夠原創高質量的內容,如文章或者聲音、視頻等。
無論是新媒體,還是自媒體,都可以稱之為“社會化媒體”。而“社會化媒體”實際上就是社交網絡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延伸,其本質還是社交網絡。下面,我們以一個互聯網新媒體運營官的視角來看看社交網絡的發展歷史。
20世紀90年代,美國社會科學家馬克·格拉諾維特提出了“弱鏈接”(Weak Ties)理論。他指出,在傳統社會中,每個人接觸最頻繁的就是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同事……這一種十分穩定但傳播范圍相對有限的社會認知,稱之為“強鏈接”(Strong Ties)現象;同時,存在另外一種相對于“強鏈接”社會關系而言更為廣泛,卻相對膚淺的社會認知。例如,一個無意間被人提到或者打開收音機偶然聽到的人(這個人你只是偶爾聽說過,但是并沒有見過面),格拉諾維特稱之為“弱鏈接”。有趣的是,研究發現與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關系最密切的社會關系往往不是“強鏈接”社會關系,而是“弱鏈接”社會關系,因為“弱鏈接”有著更迅速且極具低成本和高效能的傳播效率。這個“弱鏈接”在現在也可以稱為“粉絲”,這種社會關系也可以稱為“粉絲社群”。
社會化媒體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文化構成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有些超級平臺的用戶群已經超過世界上一些國家的人口數量(例如Facebook),也有幾乎能滿足各種特殊需要的利基站點(利基站點英文名稱Niche Sites,利基新聞網站總體上表現為一種“長尾新聞”的生產運作模式。如果說主流新聞媒體主要追逐大多數受眾的興趣,那么“長尾新聞”模式追逐的則是小眾,報道的內容和主題主要是吸引一些更有限的受眾,如“互聯網創業圈”這種面向企業管理以及職場經驗分享的垂直微信賬號)。有的站點可供人們分享照片、視頻、狀態更新,有的站點讓人們結交新朋友或聯絡老友,似乎針對所有需求都有社會化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