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零開始學做人力資源經理
- 苗小剛
- 11字
- 2019-01-25 12:52:27
第1章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
1.1 了解什么是人力資源管理
管理學中大致有三個方向的管理活動,即人力資源管理、物力資源管理和財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是其中的一個分支。人力資源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對“人”進行管理的一門學科,包括人本身、人所創造的勞動和價值,以及能夠創造某種勞動和價值的能力等。例如,勞動力、智力、知識和技能及其組合而成的綜合能力。
人力資源經理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實施者,首先需要對人力資源的概念擁有清晰、正確的認識。而且,要想更好地工作,為以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人力資源經理就必須正確而全面地了解人力資源的概念、特點以及發展歷程。
“人力資源”在我國的三個發展階段
“人力資源”一詞最早由管理學家德魯克于1954年提出,并在其著作《管理的實踐》中首次出現。1958年,社會學家懷特·巴克發表《人力資源功能》一書,將人力資源這個概念引入企業,并成為企業中一種管理職能。這是人力資源管理第一次被提出,其后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開始闡釋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過程、主體等。
人力資源管理是在20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當時,國企占有絕對優勢,人力資源管理自然被其最先引進,而民營企業大范圍地引入這種管理模式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因此,要想了解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發展進程,必須先從國有企業入手。
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分為三個階段,而且每個階段都在不斷地改革和創新,以更加符合社會發展和企業發展的需要。
第一個階段,1949—1978年。這一時期,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與之相適應,國有企業實行的人事制度是:幾乎沒有用人自主權,高層、中層管理者基本上是由上級主管部門直接選派;員工只進不出,實行終身錄用制;國家統一制定工資標準和醫療、福利保障,實行平均主義,基本沒有所謂的考核制度。在這種環境下,人力資源管理即是簡單的檔案管理、人員調動、執行及資料統計工作。
第二個階段,1979—1994年。也就是在改革開放后,國有企業的人事制度開始出現了松動,具體表現為:只有高層實行任免制,中層、基層可根據高層的建議和員工投票選舉產生;在某些機構和部門,企業可以自主決定人員配備,并開始按業績對人員進行獎懲、晉升、培訓、學習深造等。經過這一時期的發展,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無論是理論學習,還是實踐創新都邁入了一個新階段。
第三個階段,1995年至今。1995年1月,我國第一部《勞動法》正式頒布,勞動合同制被確立為企業用人的基本制度,這也意味著固定用工制被廢除,員工的合法權益將進一步開放。尤其是2008年后,新實施的《勞動合同法》進一步完善了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多的保護,勞動關系更加和諧穩定。從此之后,人力資源管理便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人力資源又稱為勞動力資源,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智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具體而言,人力資源是指在某一范圍之內,一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和。也就是說,只要有工作能力或將會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可以視為人力資源。
各國對具有工作能力人口范圍的界定不盡一致,一方面是起點年齡不同,如16歲或18歲;另一方面是退休年齡不同,如55歲或60歲,甚至是65歲或70歲等,如表1-1所示。
表1-1 世界主要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一覽表

人力資源管理是指,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方法,對與一定物力相結合的人力進行合理的培訓、組織和調配,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同時對人的思想、心理和行為進行恰當的誘導、控制和協調,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實現組織目標。
人力資源是圍繞人的“體力”和“智力”進行的,因此,人力資源經理在做人力資源分析時必須圍繞“人”這個關鍵要素進行。概括起來,人力資源具有生物性和社會性兩大特征。
1.生物性特征
(1)能動性:就能力的發揮而言,每個人的發揮程度與其個體有關,不同個體創造的價值也不同,這就是人的能動性。人本身是自主性的,一個人可以超常發揮自己的才能,也可以少發揮,甚至不發揮。這就使得人力資源也具有能動性,與其他資源不同,不能依賴外部給予,而必須激發內在動力。
(2)智力性:人力資源的核心是人,而人是具有智慧的,這種智慧可以無限產生智力,所以人力資源也具有智力性,具有協調、綜合、判斷和想象的特性,并可將這些能力有機地整合起來,激發出巨大的潛能。
(3)創造性:資源是求產出的,人力資源必須以產出為基礎。因此,人力資源一旦形成就必須以創造為基礎,不斷創造價值。因為人不但在創造價值,而且還在不斷地消耗價值。如果不能創造價值,人力資源就變成了純粹的人力成本,失去了“資源”的意義。
(4)動態性:人的生命是個動態的過程,由人構成的人力資源也是個動態的過程。例如,人力結構、企業內外部環境、企業發展目標等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在這些變化的基礎上也需要適時地對人力資源進行調整,以保證始終適合發展需求。
(5)可再生性:人力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其再生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個體的再生,表現為體力和腦力的恢復及自身的繁衍;二是組織的再生,即由人組成的組織也是可以再生。
2.社會性特征
(1)人力資源具有天然社會性:人是社會動物,社會屬性與生俱來,人力資源作為人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如此。
(2)規制性:人力資源的社會屬性要求其必須遵循一定的社會規制,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及企業的規章制度依法生成、發展和運行。
人力資源的特性決定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屬性,這就為廣大人力資源經理更好地管理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持,既要尊重其自然屬性,又要與社會環境、企業環境等外部因素結合起來。
小貼士
在這個以知識為主的時代,人力資源呈現出很多新特點,如員工的地位變化(既是服務者又是被服務者),資源的反復、精細利用(員工角色的多重性、專業化)等。這些新特點對人力資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人力資源經理在工作中需要特別注意的。